牙齦敏感怎麼辦?全面解析原因、症狀與治療方式

雖然每天都會刷牙和使用牙線,但若牙齦敏感或疼痛,這些日常習慣就會變得不舒服或疼痛。

牙齦敏感或疼痛的程度可以從輕微到嚴重不等。有些人可能認為輕微的敏感只是小問題,但牙齦疼痛有時也可能是嚴重問題的徵兆。了解牙齦為何敏感,以及其症狀與治療方法,是相當重要的。


牙齦敏感的症狀

如果你有牙齦敏感的情形,你可能在刷牙或使用牙線時感覺到疼痛。這種疼痛有時會逐漸減輕,也可能持續存在。牙齦敏感有時還會伴隨以下症狀:

  • 腫脹

  • 發紅

  • 流血

  • 口臭

需要注意的是,牙齒敏感與牙齦敏感不同。根據疼痛的位置,你可能不太容易分辨究竟是牙齒還是牙齦出了問題。

如果是牙齒敏感,在進食或飲用冷、熱的食物或飲品時,也可能感覺到疼痛。導致牙齒敏感的可能原因包括:

  • 蛀牙

  • 鬆脫的填補物

  • 磨損的牙齒琺瑯質


牙齦敏感的原因

有時候,用力過度或方法不正確的刷牙和使用牙線,會導致牙齦敏感。若是因為刷牙或用牙線太用力而造成,你可能在清潔牙齒的同時或之後感覺到牙齦疼痛。

在某些情況下,敏感可能由假牙或牙套(矯正器)引起,這種不適感通常是暫時性的,隨著口腔對假牙或牙套的適應,疼痛可能會慢慢消失。

然而,還有其他可能原因導致牙齦敏感。問題根源也可能是不同的健康狀況,甚至與口腔衛生無關。以下列出幾種常見的原因:

1. 牙周疾病

牙周疾病是牙齦發炎,影響支撐牙齒的組織。若口腔衛生不佳,就容易讓牙齒上堆積牙菌斑(含有細菌的黏性薄膜)。

  • 牙齦炎 (Gingivitis)
    牙齦炎是牙周疾病的初期階段,症狀包括牙齦疼痛、腫脹,以及易出血。若不治療,可能進一步發展成牙周炎。

  • 牙周炎 (Periodontitis)
    當牙菌斑擴散到牙齦下方,就會引發更強烈的發炎反應,損害支撐牙齒的組織和骨頭。嚴重時,牙齦會與牙齒分離,甚至導致牙齒脫落。

2. 缺乏維生素C(壞血病)

壞血病是嚴重的維生素C缺乏症。它可能源於飲食中缺乏維生素C,或身體無法有效吸收維生素C。

缺乏維生素C的症狀包括牙齦酸痛、腫脹及易流血,同時也可能出現易怒、疲勞、關節疼痛、皮膚瘀青等情況。

3. 吸菸

吸菸不僅提高罹患肺癌與中風的風險,也會損害牙齦並導致牙周疾病,進而引起牙齦敏感。

4. 糖尿病

若糖尿病控制不佳,唾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就會過高,助長牙菌斑與細菌在口腔內的生長。若未及時清除牙菌斑,可能會導致牙周疾病。

5. 荷爾蒙變化

荷爾蒙的波動也會造成牙齦敏感。這在懷孕、青春期、生理期或更年期時都有可能發生。荷爾蒙變化會使牙齦的血流量增加,讓牙齦更容易紅腫與敏感。

6. 口腔感染

口瘡、口腔潰瘍或其它口腔感染也會刺激牙齦,引起疼痛或酸痛。例如:

  • 口瘡可能由維生素缺乏、壓力、自體免疫疾病或酸性食物引起。

  • 口腔感染可能包括口腔念珠菌感染(鵝口瘡)或單純皰疹病毒感染,這些情況可能在牙齦上形成淺表傷口或白色病灶,並伴隨疼痛。

7. 壓力

長期壓力會導致體內皮質醇水準升高。皮質醇是壓力荷爾蒙,若長期維持高水準,會在全身各部位(包括牙齦)引發發炎反應。


牙齦敏感的治療方式

治療牙齦敏感需視其背後原因而定。有時可以透過居家保健方式改善,有時則需要牙醫介入。

居家療法

  1. 改善口腔衛生習慣
    每天至少刷牙兩次,使用牙線一次。若不確定刷牙與使用牙線的正確方式,可請牙醫示範。動作要輕柔,選用軟毛牙刷以免刺激牙齦。

  2. 使用抗菌漱口水
    抗菌漱口水能消滅口腔內的細菌並舒緩牙齦刺激。

  3. 攝取足夠的維生素C
    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與蔬菜,或補充綜合維他命。根據美國梅約診所(Mayo Clinic)的建議,成人每日應攝取65至90毫克的維生素C,最多可達2000毫克。

  4. 多喝水
    若無法在用餐後立即刷牙,可透過飲水來沖掉殘留在牙齒與口腔中的食物與細菌。

  5. 戒菸
    戒菸能幫助修復牙齦並減少牙齦敏感。若無法立即戒斷,可考慮尼古丁替代療法或使用協助戒菸的應用程式。

  6. 管理壓力
    保證充足的睡眠、定期運動、學習拒絕過度要求,避免過度承擔責任,都有助於減少壓力。

  7. 使用非處方藥物
    有些口腔潰瘍或傷口可能不需特別治療就能自行痊癒,但期間可以使用像 Orajel 這類含局部麻醉成分的產品,暫時舒緩不適(切勿用於嬰兒)。或服用 ibuprofen(如 Motrin)和 acetaminophen(如 Tylenol)等止痛藥物,依照包裝指示使用即可。

牙醫處方的治療

若改變日常習慣後,酸痛或敏感症狀沒有改善甚至加劇,就需要看牙醫進一步診斷。這可能是感染或牙周疾病的徵兆。

  • 牙周疾病處理
    如果確定是早期或進階牙周疾病,牙醫通常會進行深層潔牙來清除牙菌斑與牙結石,藉此改善牙齦敏感問題。

  • 檢測其他潛在病因
    若牙齦敏感或流血的情形也可能與自體免疫疾病、白血病或血液疾病有關,則需要進一步檢查,包括抽血或影像檢查,以確認是否有全身性發炎或癌症細胞存在。在確診前,牙醫可能會開立三氟甲龍(Triamcinolone,商品名Kenalog)等口服類固醇消炎藥。

  • 假牙或牙套造成的不適
    若是因假牙或牙套導致牙齦疼痛,牙醫可能會處方或推薦含有局部麻醉成分(如 benzocaine)的產品。切記,任何含 benzocaine 的藥物都不適合嬰兒使用。市售常見的產品如 Anbesol、Orajel、Chloraseptic、Xylocaine 等。

  • 口腔感染的治療
    若是鵝口瘡或其他口腔感染導致牙齦敏感,牙醫可能會開立抗真菌藥物或抗生素來控制感染。


牙齦敏感的預後

不管是酸痛還是敏感,只要及時找出原因,並在需要時就醫,都可以獲得改善甚至逆轉。不要忽視持續性的牙齦敏感,即使症狀看似輕微也要留意。請務必做好口腔保健,一旦感到疼痛惡化或無法改善,就要諮詢牙醫,以免情況進一步惡化。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