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或半透明的牙齒表示牙齒的琺瑯質(enamel,又稱牙釉質)正在流失,可能由食用酸性食物與飲料、胃酸逆流、頻繁嘔吐等原因引起。
琺瑯質是一層保護牙齒的硬質外殼,然而,受特定健康狀況或食物飲品的影響,牙釉質可能會逐漸磨損,導致牙齒看起來透明。
若未及早處理,琺瑯質侵蝕可能會逐漸擴大,使牙齒變得薄且透明。當牙齒失去琺瑯質的保護後,容易出現更多損傷。
琺瑯質流失是永久性的,因此處理透明牙齒的主要目的是預防侵蝕情形惡化。當發現牙齒開始呈現透明時,盡快尋求牙醫協助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將進一步說明透明牙齒的成因、治療方法及預防方式,並建議何時應立即尋求牙醫協助。
牙齒透明的成因
透明牙齒是琺瑯質侵蝕(enamel erosion)的跡象,常見成因包含:
- 酸性食物與飲料
經常食用高酸性食物與飲品會加速琺瑯質侵蝕,導致牙齒透明。常見酸性食品包括:- 柑橘類水果
- 咖啡
- 汽水
- 糖果
- 胃酸逆流(酸逆流)
頻繁暴露於胃酸中會逐漸磨損牙齒琺瑯質。若未經治療,胃酸逆流可能導致胃食道逆流疾病(GERD),進一步傷害牙齒。 - 頻繁嘔吐
包含慢性疾病,如神經性暴食症(bulimia)、酗酒,以及急性狀況如妊娠初期的晨吐。 - 琺瑯質發育不全(enamel hypoplasia)
此遺傳性疾病會導致牙齒礦物質化不足,使牙齒的琺瑯質非常薄弱,牙齒看起來透明。 - 乳糜瀉疾病(Celiac disease)
此自體免疫疾病在食用麩質食品後引起腸道損傷,常伴隨腸胃道症狀如腹脹、腹瀉,同時許多人也會有牙齒透明現象。 - 口乾症(Dry mouth)
口乾症可能是由以下因素所導致:- 諸如修格連氏症候群(Sjögren’s syndrome)或糖尿病等疾病
- 服用特定藥物
- 老化
治療方式
針對牙齒極度薄弱且透明的情形,可能需接受治療以防止牙齒進一步受損。牙醫會依照牙齒琺瑯質流失程度推薦以下治療方式:
- 複合樹脂黏著(Bonding)
此治療法中,牙醫會將一種稱為複合樹脂(composite resin)的材料塗在受影響的牙齒上。
除了改善透明牙齒造成的外觀問題,這種樹脂硬化後能形成自然的保護層,防止琺瑯質進一步侵蝕。
此方法適用於牙齒中度變色或損傷。 - 牙冠(Crowns)
若牙齒極度薄弱、脆弱,甚至邊緣已有碎裂,牙醫可能建議裝設牙冠。牙冠覆蓋於牙齒表面,提供保護與支撐。
根據保險給付與個人預算,患者也可選擇陶瓷牙冠,外觀更自然。 - 牙齒貼片(Veneers)
貼片如同牙齒的保護外殼,可解決輕度到中度的牙齒變色與損傷問題,並取代自然牙釉質提供保護,防止進一步侵蝕。
居家療法
若牙齒琺瑯質侵蝕狀況輕微,牙醫可能建議居家保健方法來防止惡化。然而須了解的是,一旦琺瑯質流失,便無法透過醫學或居家療法恢復。
儘管如此,仍可透過居家方法補充琺瑯質所需的礦物質,增加牙齒強度(稱為再礦化作用,remineralization):
可諮詢牙醫以下居家方法:
- 飲用無乳糖牛奶以增加鈣質並平衡酸鹼
- 在飲食中加入富含益生菌的優格
- 若飲食中缺乏鈣或維生素D,可適度補充
- 增加每天飲水量
- 使用含氟並具再礦化功效的牙膏
- 處方或牙科診所內專業氟化物治療
預防方法
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可協助預防透明牙齒,但成效仍取決於琺瑯質侵蝕的潛在原因。
例如乳糜瀉與琺瑯質發育不全患者,可能難以完全預防。
然而,以下方法可減少酸性侵蝕的機率:
- 多喝水以增厚口水
- 飯後嚼食無糖口香糖增加口水分泌
- 飲用酸性飲料時使用吸管
- 減少攝取咖啡、汽水、檸檬水等酸性飲品
- 食用酸性食物或飲品後,立即以清水漱口
- 食用酸性食品後,至少等待一小時後再刷牙
- 若有胃酸逆流,避免酸性食物與飲品
- 減少易導致蛀牙的含糖食品
此外,每天刷牙兩次,每日使用牙線,並每半年定期接受牙醫檢查與潔牙,對整體口腔健康有益。
何時應立即聯絡牙醫?
當首次發現牙齒有變色現象(包括透明狀態)時,請立即聯繫牙醫,避免出現牙齒凹陷、裂縫等進一步損傷。
若口腔健康出現以下變化,也請盡快就診:
- 口腔潰瘍
- 口乾
- 牙齒變色
- 牙齒疼痛
- 牙齒敏感
牙醫會依據琺瑯質損傷程度,提供合適的治療方案。
重點整理
牙齒變透明是琺瑯質侵蝕的早期徵兆。及早發現並處理非常重要,琺瑯質一旦流失將無法恢復,因此一旦發現問題,請盡速就醫,以防止症狀加劇。
建議每半年例行牙醫檢查,同時平時也應自行觀察牙齒狀態,如有任何異常變化,立即預約牙醫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