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罹患神經性暴食症(bulimia nervosa)的人會因為頻繁誘發嘔吐而對牙齒造成嚴重傷害。透過誘發嘔吐的淨化行為是最常見的,約有56%至86%的暴食症患者會使用此方法。
誘發嘔吐的一個常見副作用即所謂的「暴食症牙齒」(bulimia teeth),描述各種口腔健康問題,包括牙釉質侵蝕、牙齒與牙齦敏感、蛀牙等。
本文將討論暴食症如何影響牙齒健康,以及如何保護牙齒免受傷害。
暴食症對口腔的影響
暴食症會干擾身體內部的多項生理運作,但其中一個最明顯的外在症狀,就是對口腔衛生的影響。
頻繁誘發嘔吐會導致牙釉質侵蝕、牙齒敏感與疼痛、口乾症(xerostomia)以及增加蛀牙和牙齦疾病的風險。
牙齒與牙齦
研究指出,有誘發嘔吐行為的患者,其牙齒侵蝕風險比沒有暴食症的健康人高出5.5倍。這是因為暴食後嘔吐會將大量胃酸帶入口腔,而胃酸會侵蝕牙釉質——牙齒外層保護牙齒免於蛀牙、敏感和破裂的硬質層。
此外,胃酸流經牙齦時也會造成各種問題。一項研究發現,69%的暴食症患者有牙齦敏感問題,39%出現牙齦萎縮,20%則報告有口腔潰瘍或病灶。過度用力刷牙也可能進一步刺激並損傷牙齦。
唾液腺
雖然嘔吐會將胃酸帶入口腔,但唾液具有保護作用,可以沖刷、稀釋並中和酸性物質,從而保護牙齒。
然而,頻繁嘔吐的常見副作用之一,就是唾液腺腫大,導致唾液分泌減少。此外,許多暴食症患者也常因限制水分攝取、過度運動或服藥而出現脫水情況,脫水更進一步降低唾液分泌,加劇侵蝕與口乾症。
蛀牙
在暴食期間,許多暴食症患者會選擇通常受限的高熱量、高糖食物。研究指出,暴食症患者平均攝取的碳水化合物比一般人高出21%,導致蛀牙機率明顯增加。
暴食症牙齒的徵兆
透過誘發嘔吐的淨化行為,可能會導致嚴重的牙科問題。暴食症牙齒的徵兆可能在開始暴食與嘔吐行為後六個月內就會出現,因此牙醫經常是最先發現此問題的醫療人員。
暴食症牙齒的常見症狀包括:
- 牙釉質侵蝕:隨著牙釉質被侵蝕,牙齒可能變得透明,侵蝕最常出現在上顎內側(面向舌頭)的牙齒上。
- 牙齒外觀改變:牙齒嚴重侵蝕後,可能更容易碎裂或破損,導致牙齒看起來呈現鋸齒狀。
- 牙齒變色:當牙釉質侵蝕後,牙本質暴露出來。牙本質是牙釉質下方的一層,其顏色為深黃色、橙色或棕色。
- 牙齒和牙齦敏感:牙齒可能對熱、冷或甜食特別敏感,牙齦則可能變得刺激、疼痛甚至出血。
- 口乾與嘴唇乾裂:由於唾液分泌減少和身體脫水,口腔可能感覺乾燥,嘴唇邊緣也容易發癢、裂開。
- 下顎腫脹:耳朵附近可能出現明顯的腫脹或浮腫,這是唾液腺腫大的結果。
接受幫助與開始復原
若出現與暴食症相關的牙科症狀,尋求口腔保健的協助非常重要。許多患者會感到羞恥、尷尬或害怕,但及早尋求合格牙醫的協助,可以有效減少或修復口腔損傷。
除了牙醫,暴食症的治療通常需要多專業團隊合作,可能包括心理治療師、營養顧問及相關藥物治療。早期介入可改善暴食症患者的預後。
幫助患有暴食症的人
由於羞愧與罪惡感,許多暴食症患者希望隱藏病情。如果你懷疑身邊的人可能患有暴食症,務必溫和且不帶批判地與其對話,表達關心並在適當時機建議其向飲食障礙專業人士求助。
暴食症牙齒的治療
牙醫可治療現有的牙齒問題,如填補蛀牙、修復破損牙齒、照顧牙齦,並提供如特殊漱口水或增強牙釉質牙膏等處方。如果已經造成嚴重的口腔損傷,牙醫將制定治療計畫協助修復牙齒與牙齦。
調查指出,許多暴食症患者雖意識到自己的牙科問題,但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曾與牙醫討論過相關問題。然而,牙醫可能是最先發現誘發嘔吐跡象的醫療人員,並提供適當的口腔衛生指引,以減少進一步損害。
居家護理方法
在康復過程中,立即停止暴食與嘔吐行為並不容易,但你可以採取一些措施,盡量減輕牙齒與口腔的損傷:
- 嘔吐後避免立即刷牙
- 嘔吐後用清水或含氟漱口水漱口
- 規律使用含氟牙膏刷牙(非嘔吐時)
- 每日使用牙線
- 定期看牙醫,接受專業牙齒護理
- 平常多喝水
- 避免含糖飲料與食物
- 咀嚼無糖口香糖
暴食症牙齒可以預防嗎?
嘔吐前喝水或許能提供部分保護,但頻繁嘔吐對牙齒和口腔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一般難以完全預防。預防進一步損害的唯一方法,就是停止暴食與嘔吐的行為。
總結
暴食症牙齒是嚴重且無法逆轉的情況,可能在暴食症出現六個月內就形成。暴食症牙齒相關的牙科問題包括蛀牙增加、牙齒敏感、口乾、牙釉質侵蝕與唾液腺腫大。治療暴食症牙齒,應尋求你信任的牙醫協助,以減少長期損害並支持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