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牙醫協會(ADA)建議,每天早晚各刷牙一次,使用軟毛牙刷最適合。
為了達到最佳口腔健康,ADA建議每次刷牙時間至少2分鐘,並務必刷到每顆牙齒。
除了刷牙之外,每天也應該至少一次清潔牙縫,可以使用牙線、牙線棒或沖牙機等牙縫清潔工具。
清潔牙縫有助去除卡在牙齦線下方及牙齒之間的牙菌斑與食物殘渣。
如果經常忽略牙縫清潔,細菌會堆積在牙齒或牙齦周圍,增加蛀牙及其他口腔疾病的風險。
你也可以與牙醫討論最適合自己的牙線或牙縫清潔工具。
嬰幼兒和兒童應如何刷牙?
嬰幼兒的口腔健康同樣重要,應從第一顆牙齒萌出時開始照護。
當嬰兒的第一顆牙開始冒出牙齦時,應立即使用嬰兒專用的軟毛牙刷進行清潔。根據ADA建議,可使用極少量含氟牙膏,約米粒大小即可。
3到6歲兒童可使用豌豆大小的含氟牙膏,每天早晚各刷一次牙,每次至少2分鐘。
由於幼兒容易吞下牙膏,因此父母應陪伴並監督孩子刷牙,直到孩子能夠自行吐出牙膏為止。
不刷牙會怎麼樣?
偶爾一次睡前忘記刷牙,不太可能造成長期問題。
然而,如果經常性地早晚漏刷牙,將會增加罹患口腔疾病的風險。
不常刷牙最常見的問題就是牙菌斑堆積和蛀牙發生。
如果不規律刷牙,食物殘渣和細菌會堆積在牙齒表面,形成牙菌斑,這是一種附著於牙齒上的黏滑薄膜。
牙菌斑中的細菌會侵蝕牙齒琺瑯質,久而久之便會導致蛀牙產生。
若牙菌斑持續累積,還可能引發牙齦炎,這是牙周疾病的早期階段,牙齦會出現發炎、疼痛及易出血等症狀。
牙齦炎惡化後,可能演變成牙周炎,導致牙齦與牙齒分離,甚至可能引發牙齒鬆動、骨質流失,最終牙齒脫落。
口腔衛生不佳可能引發其他健康問題嗎?
口腔衛生不佳不僅影響口腔本身,也可能對全身健康造成影響。
如果你沒有將每天刷牙、使用牙線,以及定期拜訪牙醫放在優先位置,就可能增加心臟病的風險。
2019年的一項大型研究發現,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可降低罹患心房顫動(AFib)和心臟衰竭的風險。
此外,美國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辦公室指出,孕婦口腔衛生不佳可能導致早產和低出生體重的風險提高。
每6個月定期到牙醫診所進行口腔檢查與洗牙,有助於提升整體口腔健康,降低其他健康問題的風險。
正確刷牙的技巧與秘訣
刷牙的方法與每天刷牙的頻率同樣重要。為提升口腔健康,建議參考以下刷牙秘訣:
採用正確的刷牙技巧
刷牙時,軟毛牙刷應與牙齦呈45度角,以短促的前後動作輕柔刷洗牙齒。
避免過度用力,以免傷害牙齦,並且確保刷到每顆牙齒的內側、外側以及咬合面。最後別忘了刷舌頭,有助於去除細菌。
選擇適合的牙刷類型
使用電動牙刷或傳統牙刷純屬個人偏好。
2014年的研究回顧指出,電動牙刷在降低牙菌斑和牙齦炎方面,比傳統牙刷更有效。
然而,最終效果仍取決於個人的口腔衛生習慣和使用習慣。
ADA建議使用軟毛牙刷,這有助降低牙齦磨損的風險。
另外,也可以考慮選擇多層次或斜面刷毛的牙刷,根據2012年的研究回顧,這類牙刷比傳統平整刷毛的牙刷,更有效清除牙菌斑。
購買牙刷時應選擇有ADA認證標誌的產品,以確保牙刷安全且有效去除牙菌斑、降低牙齦炎風險。
牙刷應每3到4個月更換一次,如果刷毛出現磨損或開叉,應提前更換。
使用含氟牙膏
選擇牙膏時,品牌不重要,成分才是關鍵。
務必使用有ADA認證標誌的含氟牙膏,這表示產品已符合安全性和有效性標準。
每天至少一次使用牙線
每天至少一次清潔牙縫,可以有效去除卡在牙縫和牙齦下的食物與其他殘渣,牙線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牙線有含蠟和不含蠟兩種,ADA表示兩種的效果並無差異。
牙醫可能也會推薦其他牙縫清潔產品,如:
- 牙線棒
- 預穿式牙線架
- 電動沖牙機
- 小型牙間刷
- 木質牙菌斑清潔棒
購買這些產品前,建議確認是否有ADA的認證標誌。
結論
每天刷牙兩次,每次2分鐘,可以有效降低蛀牙、牙齦疾病和其他口腔疾病的風險。
遵循ADA提出的刷牙技巧、牙刷選擇、牙膏及牙線使用建議,皆有助於維持良好的口腔健康。
若對刷牙的方式或時間存有疑問,務必與你的牙醫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