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是什麼?功效、劑量、副作用與常見問題

布洛芬(Ibuprofen)是一種在全球廣泛使用的非類固醇消炎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英文簡稱 NSAID),具有退燒、止痛及抗發炎的作用。它不僅能有效緩解頭痛、牙痛、經痛、關節炎等多種類型的疼痛,也常見於各種感冒藥、消炎藥配方中,是許多家庭的常備藥品。

然而,布洛芬在帶來顯著療效的同時,也潛藏一定的副作用與風險,因此正確理解它的適應症、劑量用法及禁忌,對於用藥安全性極其重要。本文將依據現有參考資料進行詳細說明,提供一篇清晰完整的布洛芬指南,讓民眾在用藥時能更安心、正確地服用。

什麼是布洛芬(Ibuprofen)?

布洛芬(Ibuprofen)屬於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s),透過抑制體內稱為「環氧合酶」(Cyclooxygenase, COX,亦可稱環氧化酶)的酵素來降低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的產生。布洛芬有顯著的止痛與抗發炎特性,其機制即藉由減少前列腺素而緩解疼痛與發燒。

一般來說,布洛芬在藥局或藥妝店可以購買到,屬於指示藥並經食藥署核可。它常見的劑型包括錠劑、膠囊、懸浮液(劑量以ml計算)、靜脈注射液等,其主要成分皆為依普芬。常見劑量有:200mg、400mg、600mg、800mg 等。臨床應用領域廣泛,可作為鎮痛、退燒及消炎之用。

布洛芬的作用機制與功效

  1. 止痛(Pain Relief)
    透過抑制 COX 酵素後,使身體疼痛物質(前列腺素)產量降低,達到消炎止痛效果。常見用於頭痛、牙痛、肌肉疼痛、生理痛、關節痛或外傷疼痛等。
  2. 退燒(Antipyretic)
    布洛芬能影響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樞,降低發燒時的體溫,多用於感冒、流感或其他發炎感染所引起的發燒。
  3. 消炎(Anti-Inflammatory)
    身體產生發炎反應時,會合成大量前列腺素及其他發炎介質。布洛芬能避免前列腺素產生,減輕發炎所帶來的紅腫、疼痛與不適。常見用於關節炎(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或外傷後的炎症反應。

常見臨床用途

  • 頭痛:包括偏頭痛、緊張型頭痛等
  • 牙痛:在牙科治療後或是牙齦發炎引起的疼痛
  • 生理痛:月經來潮時出現的經痛
  • 肌肉痛、扭傷、關節痛:運動傷害、外傷或關節炎
  • 術後疼痛:手術後的短期疼痛管理
  • 感冒或流感引起的發燒與肌肉疼痛
  • 關節炎: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引起的關節腫脹與疼痛

布洛芬 vs 普拿疼(Acetaminophen)及阿斯匹靈(Aspirin)

以下是三種常見止痛退燒藥物的比較(若民眾對此類別仍有疑問,建議諮詢藥師或醫生):

普拿疼(Acetaminophen, 又稱對乙醯氨基酚 / 乙醯酚胺)

  • 作用:退燒、止痛
  • 代謝途徑:肝臟
  • 特點:沒有抗發炎作用,較不傷胃腸,但過量會造成肝毒性
  • 使用建議:適用於單純發燒、頭痛或經痛時,且考量肝功能時應謹慎

布洛芬(Ibuprofen)

  • 作用:止痛、退燒、消炎
  • 代謝途徑:多由腎臟排泄
  • 特點:可同時消炎,但可能增加腸胃道副作用,尤其是胃潰瘍或胃出血風險
  • 使用建議:適用於因發炎所導致的疼痛,考量腎功能與腸胃道健康

阿斯匹靈(Aspirin)

  • 作用:止痛、退燒、消炎、抗血小板凝集
  • 特點:除了NSAIDs的止痛消炎效果外,還有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可用於某些心血管疾病的預防;但可能造成胃黏膜刺激
  • 使用建議:常見於心臟病或中風預防,如用於止痛劑量通常較大,也較易刺激胃壁

布洛芬常見副作用

雖然布洛芬使用相當廣泛,但因為其作用機制會抑制體內保護胃黏膜的 COX-1 酵素,或影響其他生理機能,仍有以下常見副作用:

胃腸不適

可能引起腸胃道問題,

  • 輕微症狀:腹痛、消化不良、噁心、嘔吐、腹瀉、便秘、胃灼熱、胃痛
  • 嚴重症狀:胃潰瘍、腸胃出血(黑便、血便、嘔血或咖啡渣樣嘔吐物)

過敏反應

  • 輕度:皮膚紅疹、發癢、眼睛或嘴唇輕度腫脹
  • 嚴重:蕁麻疹、呼吸困難、氣喘發作、嚴重水泡、口腔潰瘍等,外觀上可見大面積異常

心血管相關風險

  • 長期高劑量使用布洛芬,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或中風風險
  • 可能造成水腫、血壓升高、胸痛或胸悶等不適

腎功能影響

  • 長期大劑量使用,可影響腎臟血液流量,增加急性或慢性腎臟損害的風險

頭痛、頭暈、眩暈

  • 服用後有少數人會出現頭痛、頭暈或輕微暈眩的症狀

其他:

  • 罕見但可能有肝功能異常、血小板減少、聽力異常(耳鳴)、視線模糊等症狀

若在服用後有任何嚴重或難以解釋的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布洛芬高風險族群與禁忌

布洛芬屬於非類固醇類止痛藥,因此下列身體狀況者在使用時,可能引發更高的併發症或副作用,需特別留意並諮詢專業醫師:

  1. 胃潰瘍或胃出血病史者

    布洛芬會抑制保護胃黏膜的物質生成,易導致潰瘍惡化或出血

  2. 心血管疾病或高血壓、中風病史者

    NSAIDs 可能造成血管收縮,使血壓上升並增加心血管事件風險

  3. 肝、腎功能異常者

    因代謝及排泄路徑可能受損,導致藥物蓄積或毒性增加

  4. 氣喘患者

    少數氣喘患者對布洛芬及其他 NSAIDs 類藥物有氣道過敏反應

  5. 孕婦或正在哺乳者

    孕期尤其最後三個月,可能影響胎兒心血管系統或產生早產、流產等風險,需由醫師評估

  6. 凝血功能異常或正服用抗凝血劑者

    與抗凝血藥物(如華法林)合用,增大出血風險

  7.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後14天內者

    在手術初期服用,可能增加出血或血栓風險

  8. 對布洛芬或其他 NSAIDs 過敏者

    過去使用同類藥物曾出現過敏症狀,應嚴格避免

布洛芬的使用方式與劑量建議

以下內容僅作一般性參考,實際使用請依照醫師或藥師指示:

服用基本原則

  1. 以水送服:搭配足量水,有助於降低藥物對胃部的刺激。如腸胃敏感,建議飯後服用或搭配牛奶、制酸劑以保護胃黏膜。
  2. 疼痛初期用藥:若非規律服用,最好在疼痛初期就服用,能及早抑制發炎物質形成,效果更佳。
  3. 固定劑量間隔:一般每 4~6 小時或 6~8 小時可服用一次。如錯過服藥時間,需評估與下一次服藥間隔是否過近,切勿自行加倍劑量。
  4. 切勿自行長期大劑量使用:布洛芬雖是常見的成藥,但連續使用時間過長或劑量過高,會顯著提高副作用與併發症風險。

成人劑量參考表

臨床用途 劑量建議 間隔時間 備註
輕度至中度疼痛 200~400 mg 每 4~6 小時一次 極度疼痛時劑量可視情況上調,但不建議單次超過 400 mg
發燒 200~400 mg 每 4~6 小時一次 若 1~2 天內症狀未改善,建議就醫
生理痛(經痛) 200~400 mg 每 4~6 小時一次 疼痛緩解即可停用
骨關節炎或風濕性關節炎 一天 1200~2400 mg,分 3~4 次服用 規律服用(每 6~8 小時) 建議在醫師監測下使用,並注意腸胃副作用
術後或外傷疼痛 200~400 mg(依個人疼痛程度調整至 600~800 mg) 每 4~6 小時或依醫囑 嚴重疼痛可能需較高劑量,但一定要經醫師評估
  • 每日最高攝取量:一般成人建議不超過 1200~2400 mg/日,然而實際最大允許劑量可達 3200 mg/日(在醫師指示下)。自行用藥者,通常建議一天不超過 1200 mg

兒童劑量參考表

年齡/體重 用法 間隔時間 備註
6 個月~12 歲 每次 5~10 mg/kg 每 6~8 小時 根據體重調整;最高不建議超過 40 mg/kg/天
12 歲以上與成人相仿 每次 200~400 mg 每 4~6 小時 若體重偏輕或疾病特殊,請詢問醫師
6 個月以下嬰幼兒 不建議自行使用布洛芬,需由醫師評估 退燒或止痛應特別小心,尤其是早產兒或有其他病史的幼嬰
開放性動脈導管治療用 需專業醫療人員以靜脈注射方式進行 須依醫囑 常見於早產兒特殊治療,無法以口服方式自行使用

服用布洛芬時的注意事項

服用時間與飲食

  • 腸胃敏感者建議飯後或與牛奶、制酸劑同服,減少對胃的刺激。
  • 服藥後至少 10 分鐘內不要平躺,以降低胃部不適。

定期監測

  • 若需長期使用(如慢性關節炎患者),建議定期檢查肝腎功能和血液指標,以評估是否產生不良反應。
  • 規律量測血壓,尤其是有高血壓、心臟病史者。

勿與其他 NSAIDs 並用

  • 同時服用其他 NSAIDs 或高劑量阿斯匹靈,會增加腸胃道出血或腎臟負擔的風險。
  • 若需併用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 普拿疼),仍須先諮詢專業人士,以免過量或產生交互反應。

搭配其他處方藥注意

  • 例如抗凝血藥(華法林)、鋰鹽、利尿劑、某些高血壓藥(ACEI)及化療藥物甲氨蝶呤(Methotrexate)等,都可能與布洛芬產生交互作用,造成出血風險增加或藥性改變。

合併酒精或吸菸時需謹慎

  • 飲酒會加重肝腎及胃腸道負擔,也可能增大出血風險。
  • 吸菸者本身就較易出現潰瘍或心血管問題,用藥時也須特別謹慎。

孕期最後三個月不建議使用

  • 可能影響胎兒動脈導管閉合或導致早產。若確需使用,必須有專業醫師嚴格評估。

布洛芬與其他藥物的交互作用

常見藥物 潛在交互作用
抗凝血藥(華法林、Heparin 等) 增加出血風險,可能出現瘀青、內出血
鋰鹽(Lithium) 影響鋰鹽排泄,導致血中鋰濃度上升,嚴重時可致中毒
利尿劑(Furosemide, Thiazides 等) 可能降低利尿效果,影響血壓控制
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如 Enalapril、Lisinopril) 可能干擾血管舒張作用,減少降壓療效
類固醇(Prednisolone 等) 同時使用增加胃腸道副作用及出血風險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可能提高甲氨蝶呤血中濃度,造成肝毒性或骨髓抑制

建議在就診或購買藥物時,務必向醫師、藥師或藥劑生說明目前正在使用的所有藥物及保健品,以確保用藥安全。

布洛芬過量與緊急處置

過量症狀

  • 嚴重噁心、嘔吐
  • 頭暈、意識混亂
  • 呼吸變慢或呼吸困難
  • 嘴唇、指甲變藍
  • 抽搐或癲癇
  • 胃出血(吐血、黑便)

處置方式

  • 立即就醫:若懷疑過量或症狀嚴重,應馬上撥打 119 或送醫院急診。
  • 備妥藥品資訊:最好攜帶剩餘藥物或藥袋、藥品包裝等,便於醫護人員掌握實際用藥情況。
  • 勿自行催吐或使用解毒劑:除非醫護人員明確指示,請勿自行做可能造成二次傷害的操作。

常見問題(FAQ)

Q:布洛芬和普拿疼可以同時服用嗎?

A:理論上,布洛芬(NSAIDs)與普拿疼(Acetaminophen)可在醫師或藥師指示下「間隔」使用,以增強止痛與退燒效果。但不可自行疊加過量,避免對肝腎造成過大負擔。若有疑慮,務必先諮詢醫師。

Q:如果服用布洛芬之後,仍覺得痛或燒得很厲害,可以加倍劑量嗎?

A:不建議自行加倍任何藥物劑量。過量服用布洛芬可能造成嚴重胃出血、腎功能損害等問題。如果疼痛或發燒嚴重、持續不退,應盡快就醫檢查或詢問專業醫療人員調整治療方案。

Q:布洛芬會傷胃嗎?腸胃不適的人能用嗎?

A:布洛芬確實會增加腸胃道副作用或潰瘍出血的風險。若有胃病史或腸胃較脆弱,建議先就醫諮詢,可能需要配合制酸劑或飯後服用;必要時由醫師評估改用其他止痛退燒藥。

Q:懷孕期間可以服用布洛芬嗎?

A:懷孕期間尤其最後三個月須避免使用布洛芬,可能對胎兒心肺系統產生不良影響,甚至導致早產或增加其他併發症風險。若一定要使用,必須由產科醫師評估後再行考量。

Q:可以在屈臣氏或康是美買得到布洛芬嗎?

A:大多數布洛芬成藥都屬於「指示藥品」,在藥局或合格有藥師的藥妝店(如屈臣氏、康是美)能買到。購買前仍建議詢問專業藥師,並依指示劑量使用。

Q:哪些情況下要停藥並立即就醫?

A:若出現嚴重副作用例如黑便、吐血、嚴重過敏、呼吸困難、心律不整、胸痛、顯著水腫或尿量驟減等,應立即停藥就醫,並告知醫護人員你服用了布洛芬。

Q:布洛芬能用於小孩的退燒嗎?

A:6 個月以上的兒童可按體重計算劑量,但最好由兒科醫師或藥師評估。6 個月以下嬰幼兒不建議自行使用布洛芬,需要專業醫療判斷。

總結

布洛芬(Ibuprofen)在日常生活中是相當常見且有效的止痛、退燒與消炎藥物,但並不代表它可以被「隨意且無限量」使用。若不注意正確使用方式與禁忌,可能會引發腸胃傷害、過敏、腎臟負擔或心血管風險等嚴重後果。因此,在用藥前:

  1. 充分了解自身病史與體質,特別是胃潰瘍、心血管、高血壓、氣喘、腎功能不佳等問題。
  2. 確認其他同時服用的藥物或保健品,避免潛在交互作用。
  3. 若症狀未改善或惡化,應儘早就醫檢查。
  4. 用藥期間觀察副作用,一旦出現異常立即停藥並就醫。

謹慎用藥,不僅能確保安全,也能使藥效發揮到最佳狀態。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