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對牙齒有害已是眾所皆知的事實,但在過去並非如此。
事實上,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最初觀察到像無花果這樣的甜食會導致蛀牙時,並沒有人相信他。
然而,隨著科學的進步,有一件事可以確定——糖會導致蛀牙。
儘管如此,糖本身並不是唯一的元凶,而是之後發生的一連串反應才該負責。
本文將詳細探討糖是如何影響你的牙齒,以及你可以如何預防蛀牙。
你的口腔是一座戰場
你的口腔中棲息著各式各樣的細菌,其中有些對牙齒健康有益,但也有些則是有害的。
例如,有研究顯示,一群特定的有害細菌在遇到並消化糖分時,會在你的口中產生酸。這些酸會移除牙齒表面閃亮又具保護作用的牙釉質中的礦物質,這個過程稱為「脫礦」。
好消息是,你的唾液會不斷地進行某種程度的修復,這個自然機制叫做「再礦化」。唾液中的礦物質(如鈣和磷酸鹽),以及來自牙膏與自來水中的氟化物,都能在「酸蝕」後補充流失的礦物質,幫助牙齒重新強化。
不過,重複不斷的酸蝕循環最終還是會導致牙釉質的礦物質流失。長時間下來,牙釉質會逐漸被削弱並受到破壞,最終形成蛀洞,也就是蛀牙。
簡單來說,蛀牙就是牙齒表面出現的孔洞,形成原因是口中的有害細菌分解糖分並產生酸。如果不即時治療,蛀牙可能會蔓延到牙齒更深的層次,造成疼痛,甚至導致牙齒脫落。
蛀牙的症狀包括牙痛、咀嚼時的疼痛,以及對甜、熱或冷的食物與飲品感到敏感。
總結:
你的口腔中不斷在進行脫礦與再礦化的交戰。然而,當口中細菌分解糖分並產生酸,進而削弱牙釉質時,蛀牙就會形成。
糖會吸引壞菌並降低口腔 pH 值
糖就像是壞菌的磁鐵。
在口腔中,最具破壞力的兩種細菌為變形鏈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和 Streptococcus sobrinus。
它們會利用你攝取的糖分進行繁殖並形成牙菌斑,也就是附著在牙齒表面的一層黏性、無色的薄膜。
如果牙菌斑沒有被唾液或刷牙清除,口腔環境就會變得更酸,並逐漸形成蛀牙。
pH 值用來衡量溶液的酸鹼度,7 為中性。當牙菌斑的 pH 值低於 5.5 時,酸性環境便會開始溶解礦物質並破壞牙齒表面的牙釉質。
在此過程中,牙齒會出現微小的洞或侵蝕點,久而久之,這些小洞會擴大成一個明顯的蛀洞。
總結:
糖會吸引有害細菌,這些細菌在分解糖時產生的酸會破壞牙釉質,導致牙齒上出現蛀洞。
會導致蛀牙的飲食習慣
近年來,研究人員發現,一些飲食習慣在蛀牙的形成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
經常攝取高糖點心
在拿起高糖零食之前,先想一想。許多研究發現,經常攝取甜食和含糖飲料會造成蛀牙。
因為經常吃高糖食物會延長牙齒受到酸蝕的時間,最終造成蛀牙。
一項在學齡兒童身上的研究顯示,常吃餅乾和洋芋片的小孩,蛀牙機率是不吃的四倍。
飲用高糖且酸性的飲料
最常見的含糖飲料有汽水、運動飲料、能量飲料以及果汁。
這些飲料除了含糖量高,酸度也同樣高,都可能造成蛀牙。
有大型研究指出,每天喝 1–2 份含糖飲料,會使蛀牙風險提高 31%。
另外,一項澳洲針對 5–16 歲孩童的研究也顯示,喝的含糖飲料越多,蛀牙數量就越多。
另有一項涉及超過 2 萬名成年人的研究顯示,只要偶爾喝一次含糖飲料,也會比不喝的人多了 44% 的機率在未來失去 1–5 顆牙。
換句話說,每天喝含糖飲料超過兩次,失去六顆以上牙齒的風險幾乎提高了三倍。
值得慶幸的是,有研究發現,將糖分攝取量控制在每日總熱量的 10% 以下,可以降低蛀牙的風險。
長時間啜飲含糖飲料
如果你習慣整天不斷地啜飲含糖飲料,是時候重新思考這個習慣了。
研究顯示,喝含糖飲料的方式也會影響蛀牙風險。
若長時間在口中含著含糖飲料,或者一整天頻繁地小口啜飲,會大幅提高蛀牙的機率。
原因之一是,牙齒會長時間暴露在糖分之下,使有害細菌不斷分解糖並產生酸。
攝取黏性食物
「黏性食物」指的是能長時間在口中釋放糖分的食物,例如硬糖、口含錠和棒棒糖,這些都與蛀牙有關。
因為它們在口中的停留時間較長,糖分被逐漸釋放,讓有害細菌有更多時間產生酸。
最終的結果就是脫礦時間拉長,而再礦化時間相對縮短。
甚至連加工澱粉類食物(如洋芋片、玉米片以及調味餅乾)也可能在口中殘留,增加蛀牙風險。
總結:
一些飲食習慣與蛀牙關係密切,包括經常吃高糖食物、飲用含糖或酸性飲料、長時間啜飲甜飲,以及攝取黏性食物。
對抗蛀牙的小撇步
研究顯示,還有許多其他因素會加速或減緩蛀牙,例如唾液分泌、整體飲食、接觸氟化物的程度以及口腔衛生等。以下幾點建議,可幫助你預防蛀牙。
留意你吃什麼、喝什麼
確保你所攝取的飲食是均衡的,包括全穀類、新鮮水果、蔬菜以及乳製品。
若要吃含糖食物或喝甜飲、酸性飲料,盡量在用餐時一起享用,而非在兩餐之間或睡前。
考慮在喝含糖或酸性飲料時使用吸管,減少牙齒直接接觸糖與酸的時間。
同時,在用餐時加入新鮮的生水果或蔬菜,有助增加唾液分泌。
最後,切勿讓嬰兒含著裝有甜飲、果汁或配方奶的奶瓶入睡。
降低糖分攝取
含糖和黏性食物應該僅在偶爾的情況下享用。
如果真的想吃甜食,最好搭配喝一些水(尤其是含氟化物的自來水),幫助沖洗口腔、稀釋殘留在牙面上的糖分。
另外,汽水或含糖飲料最好也要適量,避免長時間慢慢喝,因為這會讓牙齒長時間受到糖與酸的侵蝕。
相反地,多喝水,因為它不含酸、糖以及額外的熱量。
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
每天至少刷牙兩次,最好在每次用餐後以及睡前都刷牙。
使用含氟牙膏有助於保護牙齒。
此外,刺激唾液分泌能讓牙齒沐浴在有益的礦物質中。咀嚼無糖口香糖可以促進唾液分泌和再礦化,也能減少牙菌斑堆積。
最後,每半年定期看牙醫一次,是確保牙齒與牙齦健康的關鍵。
總結:
除了控制糖分攝取,試著維持均衡的飲食、做好口腔清潔並定期看牙醫,都能有效預防蛀牙。
結論
每當你吃或喝任何含糖的食物或飲品時,口腔中的細菌就會開始分解糖分,並在過程中產生酸。這些酸會破壞牙齒表面的牙釉質,長期累積下來就可能造成蛀牙。
為了預防蛀牙,盡量減少攝取高糖食物與含糖飲料,尤其是在兩餐之間或睡前。再搭配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與健康的生活方式,便能大幅降低蛀牙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