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出現蛀牙時,症狀包含對熱或冷敏感、牙痛、對甜食敏感、牙齒表面出現顏色斑點、或是在牙齒上有小洞或凹陷。
牙齒健康對整體身體健康相當重要。預防蛀牙是保持牙齒良好狀況並避免其他併發症的關鍵之一。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的數據,約有接近 30% 的美國成年人有未治療的蛀牙。若不加以治療,蛀牙可能會破壞牙齒並導致更嚴重的問題。
因此,了解蛀牙的跡象並在懷疑有蛀牙時及早就診非常重要。
什麼是蛀牙?
當食物和細菌在牙齒上累積時,會形成牙菌斑(plaque)。牙菌斑中的細菌會產生酸,這些酸會侵蝕牙齒表面的琺瑯質(enamel)。
定期刷牙與使用牙線能幫助去除牙菌斑。如果牙菌斑持續累積,它會不斷侵蝕牙齒並形成蛀洞。
蛀牙會在牙齒上形成一個洞。如果持續忽視,蛀牙最終可能毀壞整顆牙齒,並造成更嚴重的後果,例如牙齒膿瘍(abscess)或感染進入血液系統,甚至有致命風險。
以下部位更容易累積牙菌斑而導致蛀牙風險提高:
-
大臼齒(後牙)的咀嚼面,因為食物會卡在凹槽中
-
牙齒之間的縫隙
-
牙齒靠近牙齦的底部
經常食用容易黏在牙齒上的食物,也會增加蛀牙的風險,例如:
-
蜜餞或其他乾果類
-
冰淇淋
-
硬糖
-
汽水
-
果汁
-
洋芋片
-
糖分高的甜食,如蛋糕、餅乾、軟糖等
雖然兒童更容易蛀牙,但成人仍有風險,特別是當牙齦開始萎縮時,牙根暴露在外,更容易受到牙菌斑侵蝕。
蛀牙的 5 個可能徵兆
有幾種跡象可能代表蛀牙正在形成,也有一些警訊顯示現有的蛀洞正在變大。以下是最常見的 5 大症狀:
1. 對熱或冷敏感
若在進食熱或冷的食物後,敏感度持續存在,可能表示牙齒已出現蛀牙。
當牙齒表面的琺瑯質開始被侵蝕,就可能影響到更深層的牙本質(dentin)。牙本質中含有許多細微的管道,一旦琺瑯質保護不足,熱、冷、黏性或酸性的食物就會刺激到牙齒內部的神經,導致你感受到敏感不適。
2. 持續對甜食敏感
除了對溫度敏感之外,持續對甜食和含糖飲品感到不適,也可能代表蛀牙已經開始。
和溫度敏感的原理相似,這種對甜食的長時間不適感,通常顯示琺瑯質受到損傷,可能正是蛀牙的初期跡象。
3. 牙痛
若有一顆或多顆牙齒長期隱隱作痛,這很可能是蛀牙的警訊。牙痛是蛀牙最常見的症狀之一。
有時候牙痛會突然出現,也可能在吃東西時被引發,包括在咀嚼時感到牙齒周圍的疼痛或壓迫感。
4. 牙齒表面出現斑點
牙齒表面的斑點最初可能只是白色,但隨著蛀牙惡化,顏色會變深。
蛀牙所造成的斑點可能是褐色、黑色或白色,通常會出現在牙齒表面。
5. 牙齒出現洞或凹陷
如果牙齒表面的白斑(暗示蛀牙初期)惡化,最終就會出現明顯的洞或凹陷。有時你可以透過照鏡子或用舌頭觸碰感覺到這個洞。
某些洞或凹陷很難直接看到,特別是在牙齒縫或凹槽中,但仍可能伴隨該區域的疼痛或敏感。
若發現牙齒有洞或凹陷,請儘速與牙醫預約,這是蛀牙已經發展的明確跡象。
何時該就醫
如果懷疑自己有蛀牙,建議盡快預約牙醫檢查。
若感覺到對溫度或甜食的敏感持續不退,尤其超過 24 到 48 小時,請盡速諮詢專業醫師。
長期牙痛或在牙齒上有明顯斑點,也是需要去看牙醫的警示。
此外,每半年定期看牙醫、定期照 X 光,也是預防蛀牙或阻止蛀牙擴大的好方法,能避免更進一步的問題,例如需要根管治療,甚至因牙齒破裂而無法修復。
如果您擔心蛀牙且尚未有牙醫,也可以透過「醫牙醫牙唷 FindCare 工具」尋找您所在區域的醫師。
如何預防蛀牙
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是預防蛀牙的第一步。以下是預防蛀牙並避免更嚴重問題的最佳方法:
-
每 6 個月看一次牙醫,進行洗牙和檢查。
-
每天至少刷牙兩次,使用含氟(fluoride)的牙膏。
-
每天使用牙線或沖牙器清潔牙齒縫隙,建立規律的清潔習慣。
-
白天多喝水,幫助沖洗牙齒並維持唾液分泌。若口乾,蛀牙風險會提高。
-
儘量不要經常喝含糖汽水或果汁,盡量少吃高糖食物。
-
向牙醫諮詢預防性產品。如果特別容易蛀牙,可以詢問牙醫是否需要高氟含量的處方牙膏(如 Prevident),或使用含氟漱口水(如 ACT),適合成人和孩童。
日常可在網路上購買含氟牙膏、牙線、沖牙器或 ACT 漱口水等產品。
結論
蛀牙往往從小問題開始,但若任其發展,可能造成牙齒嚴重蛀蝕,甚至引發其他併發症。
如果發現牙齒持續敏感、疼痛、不適、變色,或是牙齒表面有洞或凹陷,請不要猶豫,儘快與牙醫聯繫。越早檢查並處理,治療越簡單、效果也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