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口腔炎完整指南:症狀、原因與家庭護理

什麼是牙齦口腔炎(Gingivostomatitis)?

牙齦口腔炎是一種常見的口腔與牙齦感染,主要症狀包括口腔或牙齦腫脹,也可能出現類似口瘡的病灶。

此疾病可能由病毒或細菌感染所引起,經常與口腔衛生不良有關。牙齦口腔炎在兒童中特別常見。患病的兒童可能因疼痛導致流口水、拒絕進食或喝水,還可能伴隨發燒與淋巴結腫大。

建議就醫時機:

  • 症狀惡化或持續超過幾天
  • 孩童出現發燒或喉嚨痛
  • 孩童拒絕進食或飲水

牙齦口腔炎的成因

牙齦口腔炎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

  • 單純疱疹病毒第一型(HSV-1):引發唇皰疹的常見病毒
  • 克沙奇病毒(Coxsackievirus):經由接觸被糞便污染的表面或手部傳播,亦可能造成類似流感症狀
  • 細菌感染:例如鏈球菌(Streptococcus)、放線菌(Actinomyces)
  • 口腔衛生不良:如未定期刷牙或使用牙線

牙齦口腔炎的症狀

牙齦口腔炎的症狀可能輕微也可能嚴重,從輕微不適到劇烈疼痛皆有可能。常見症狀包括:

  • 牙齦或臉頰內側的潰瘍(外觀灰或黃,中間紅色,類似口瘡)
  • 口臭
  • 發燒
  • 腫脹且易出血的牙齦
  • 淋巴結腫大
  • 流口水(尤其常見於幼兒)
  • 全身無力、倦怠感
  • 因疼痛而難以進食或飲水(兒童會直接拒絕吃喝)

牙齦口腔炎的診斷方式

醫師通常會檢查口腔內是否有潰瘍,這是診斷的主要依據。若出現其他症狀(如咳嗽、發燒、肌肉痠痛),醫師可能會進一步檢查。

在某些情況下,醫師會從病灶取樣進行細菌或病毒的培養檢查(如鏈球菌性咽喉炎)。若懷疑其他型態的口腔潰瘍,也可能進行活體組織切片檢查。


牙齦口腔炎的治療方式

牙齦口腔炎的潰瘍通常會在兩至三週內自行痊癒。若感染原因為細菌或病毒,醫師可能會開立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並清潔感染區域以加速康復。

緩解不適的方法包括:

  • 服用醫師處方的藥物
  • 使用含雙氧水或利多卡因的藥用漱口水(亦可自製:1 杯水加 1/2 茶匙鹽)
  • 避免辛辣、鹹或酸的食物,選擇柔軟易吞的食物
  • 使用非處方止痛藥緩解疼痛
  • 即使牙齦疼痛,仍應持續刷牙與保持口腔清潔,可選用柔毛牙刷減少不適

牙齦口腔炎的併發症

單純疱疹病毒第一型(HSV-1)

HSV-1雖通常不會引發嚴重疾病,但對嬰兒與免疫系統較弱者而言,可能導致併發症。

該病毒也可能感染眼角膜,稱為單純疱疹性角膜炎(HSK)。此疾病可能引發永久性眼睛損傷甚至失明。其症狀包括眼睛紅腫流淚、怕光。

HSV-1亦可能在口腔潰瘍存在時,透過口交傳染至生殖器。儘管大多數生殖器皰疹由HSV-2引起,但HSV-1也可能造成類似症狀,包括疼痛性潰瘍,傳染力極強。

食慾降低與脫水

兒童因牙齦口腔炎而拒絕進食或飲水,可能導致脫水。脫水的症狀包括:

  • 口乾
  • 皮膚乾燥
  • 頭暈
  • 疲倦
  • 便祕

家長若發現孩子睡眠時間增加、對日常活動興趣下降,且出現上述脫水症狀,應儘速就醫。


如何預防牙齦口腔炎

良好的牙齒與牙齦保養習慣可降低牙齦口腔炎的風險。健康的牙齦應呈粉紅色,無潰瘍或病灶。預防方法包括:

  • 每天刷牙至少兩次,尤其是在飯後與睡前
  • 每日使用牙線清除牙縫食物殘渣
  • 每六個月接受一次牙科檢查與專業清潔
  • 維持假牙、牙套、吹奏樂器等口部器具的清潔

預防病毒感染:

  • 避免親吻或接觸有唇皰疹的人
  • 不共用化妝品、刮鬍刀、餐具等物品
  • 經常洗手,特別是在使用公共廁所、替嬰兒換尿布後,或進食與備餐前
  • 教導孩童正確洗手的重要性

牙齦口腔炎的預後如何?

牙齦口腔炎的嚴重程度不一,輕微者幾乎無症狀,嚴重者可能極度不適。多數情況下,潰瘍會在兩到三週內自然癒合。若為病毒或細菌感染,適當使用抗病毒或抗生素可加速恢復。

家庭護理措施亦能有效減輕不適,加快痊癒。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