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牙齦切片?完整解析檢查方法、適應症與恢復期

什麼是牙齦切片(Gum Biopsy)?

牙齦切片是一種醫療程序,醫師會取下你牙齦組織的一小部分樣本,然後送往實驗室進行化驗。由於「gingiva」是牙齦的另一種稱呼,因此牙齦切片也稱為「gingival biopsy」。牙齦組織是環繞並支撐牙齒的軟組織。

醫師會透過牙齦切片來診斷牙齦組織異常的原因,例如口腔癌或其他良性腫瘤或病變。


牙齦切片的種類

牙齦切片有幾種不同的方式可供使用。

切取式切片(Incisional biopsy)

切取式牙齦切片是最常見的方式。醫師會取下可疑組織的一部分,並在顯微鏡下進行檢查。

病理學家可以判定取下的牙齦組織中是否含有癌細胞,也能確認這些癌細胞的來源,或是否由身體其他部位擴散至牙齦。

完整切除式切片(Excisional biopsy)

在完整切除式牙齦切片中,醫師可能會將整個病灶或腫塊一次性切除。

此種切片方式通常用於切除體積較小且容易取得的病灶。醫師會將腫塊及其周圍部分健康組織一併去除。

經皮切片(Percutaneous biopsy)

「經皮切片」指的是醫師透過皮膚插入切片針的手術方式,可分為細針切片(fine needle biopsy)及粗針切片(core needle biopsy)兩種。

  • 細針切片(Fine needle biopsy):適用於能清楚看見和觸及的病灶。
  • 粗針切片(Core needle biopsy):能取得比細針切片更多的組織,當需要較多樣本才能下診斷時,這種方式較為有利。

刷取式切片(Brush biopsy)

刷取式切片是一種非侵入性(noninvasive)的檢查方式,醫師會使用刷子在牙齦的異常區域用力刷動,以取得表面細胞。

通常,若症狀並不需要立即做更侵入性的切片,醫師會先做刷取式切片來初步評估。
若檢查結果顯示有可疑或異常細胞,甚至是癌細胞,醫師通常會再進行切取式或經皮切片以確診。


牙齦切片檢查的用途

牙齦切片可用來檢測異常或可疑的牙齦組織。若你有以下情況,醫師可能建議做牙齦切片:

  • 牙齦上的傷口或病灶超過兩週仍未癒合
  • 牙齦上出現白斑或紅斑
  • 牙齦潰瘍
  • 牙齦腫脹遲遲不消
  • 牙齦產生異常變化,導致牙齒或假牙鬆動

此外,牙齦切片也能搭配影像檢查(如 X 光、CT 或 MRI)來確定已存在齦癌的分期。牙齦切片與影像學檢查的綜合結果能協助醫師盡早確診齦癌。早期診斷意味着可以減少腫瘤切除的範圍,降低疤痕風險,也能提高存活率。


準備方式

一般來說,在進行牙齦切片前不需要做過多準備。

  • 如果你正在服用處方藥、成藥或草藥補充品,務必告知醫師,並討論是否需要在檢查前後暫停或調整用量。
  • 一些藥物可能會影響檢查結果,例如影響凝血功能的藥物(如血液稀釋劑)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像是阿司匹靈或布洛芬)。
  • 如果你正服用這些藥物,醫師可能會提供特別的指示。
  • 你也可能需要在檢查前幾個小時停止進食。

檢查過程

牙齦切片通常在門診、醫師診所或牙醫診所進行。可能是內科醫師、牙醫師、牙周病專科醫師(牙周病學家,專門處理牙齦及口腔黏膜疾病),或口腔外科醫師來執行這項手術。

準備麻醉與區域清潔

首先,醫師會以外用消毒方式處理牙齦(可能使用藥膏或噴霧)。接著會在牙齦處注射局部麻醉,使該處麻木;注射時可能會有些刺痛感。若不使用注射,也可能改用麻醉噴霧來減輕疼痛。

有時會使用「口頰牽引器」來協助拉開口腔,以便醫師看得更清楚、同時也能改善光源。如果病灶位置較深或難以抵達,醫師可能會使用全身麻醉,讓你在整個手術過程中維持沉睡狀態,這樣一來醫師可以更方便地操作,也能確保你不會感到疼痛。

切取式或完整切除式切片(Incisional / Excisional open biopsy)

如果做的是切取式或完整切除式切片,醫師會在牙齦做一個小切口。過程中你可能只會感覺到些許壓力或輕微不適,但在麻醉的作用下,通常不會感到疼痛。

若出現出血,可能需要電燒止血(electrocauterization),此方法會利用電流或雷射來封閉血管。某些情況下,醫師會使用縫線將切口縫合,以加速癒合。部分縫線屬於可吸收性,不需要拆線;如果縫線不會自行溶解,則通常在大約一週後回診拆線。

經皮細針切片(Percutaneous fine needle biopsy)

若進行經皮細針切片,醫師會將細針直接插入牙齦的病灶處,以抽取部分細胞;可能會在病灶的不同位置重複抽取數次。

經皮粗針切片(Percutaneous core needle biopsy)

若進行經皮粗針切片,醫師會以小型的圓形刀片(針)在受影響的部位按壓並取下帶有圓形邊界的一塊組織。醫師會拉出組織中心部分,即「組織柱 plug」做為檢體。

此過程中,你可能聽到彈簧制針具發出的「喀」或「啪」的聲響,但通常不會造成大量出血,也不需要縫合即可癒合。

刷取式切片(Brush biopsy)

若進行刷取式切片,你在檢查部位通常不需要局部或局部麻醉。醫師會在牙齦的可疑區域以力道較大的方式來回刷動,並收集刷下的細胞。此程序大多只會造成輕微出血或短暫的不適,也不需要縫合。


復原情形

牙齦切片完成後,牙齦的麻醉感會漸漸消退。你通常可以在同一天恢復正常活動和飲食。

在復原期,切片處可能會隱隱作痛幾天,醫師可能會建議你在一週內避免刷到該區域。如果有縫線,請依照指示回診或在適當時間拆線。

若你出現以下情況,請立即聯絡醫師:

  • 牙齦出血
  • 牙齦腫脹
  • 持續疼痛且長期不消

風險

牙齦切片比較少見但較為嚴重的併發症包括「出血不止」及「傷口感染」。

若你出現下列症狀,請儘快就醫:

  • 切片處長期或大量出血
  • 疼痛持續數天仍未緩解
  • 牙齦腫脹
  • 發燒或寒顫

檢查結果

在牙齦切片手術中取下的組織樣本會送至病理實驗室。病理學家會在顯微鏡下檢查,以判斷是否有癌細胞或其他組織異常,並撰寫報告給醫師。

除了癌症之外,牙齦切片的異常結果也可能顯示:

  • 全身性澱粉樣蛋白沉積症(Systemic amyloidosis)
    這種疾病是身體內產生的「澱粉樣蛋白(amyloid)」在器官累積,並可能擴散至包括牙齦在內的其他部位。
  • 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TTP,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TTP 是一種罕見且可能致命的凝血障礙,會導致牙齦出血等問題。
  • 良性口腔病變或感染

如果刷取式切片(Brush biopsy)的結果顯示有癌前病變或癌細胞,你可能需要進一步的完整切除式或經皮切片來確認診斷,之後再進行相關治療。

一旦確定為齦癌,醫師會根據腫瘤的分期,制訂治療計畫。越早診斷並治療齦癌,就有更高的成功率及更好的康復機會,也能盡可能減少手術創傷及後遺症。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