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生智齒別輕忽!一次搞懂症狀、風險及手術全過程

智齒是口腔最裡面的第三組臼齒,通常會在青少年晚期或成年早期長出。

當智齒被牙齦阻擋,或因口腔空間不足而無法順利萌發,就稱為「阻生智齒」。阻生智齒更容易引起疾病、蛀牙及其他牙齒問題。

以下為牙醫師如何治療阻生智齒的詳細資訊。

症狀

有些人的阻生智齒可能完全沒有症狀,但也有人會出現明顯的不適症狀。

阻生智齒有時可能會部分穿出牙齦,稱為「部分阻生智齒」。

部分阻生智齒容易堆積食物殘渣,且清潔困難,有些人會因此感到劇烈疼痛。

若智齒發生感染或其他問題,可能出現以下症狀:

  • 下顎周圍疼痛或腫脹
  • 牙齦紅腫、發炎或流血
  • 口臭
  • 口中有異味
  • 嘴巴難以張開

此外,也有些智齒可能完全沒有穿透牙齦,稱為「完全阻生智齒」。

阻生智齒的成因

一般而言,阻生智齒是因為顎骨空間不足,無法提供足夠位置讓智齒正常萌發。有時智齒會以錯誤的角度生長,也可能導致阻生。

阻生智齒圖片

(略)

阻生智齒的風險因素

若你符合以下情況,較可能有阻生智齒:

  • 年齡介於17至25歲之間
  • 顎骨結構較小

儘管阻生智齒無法預防,但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可避免相關併發症。

阻生智齒的診斷方法

牙醫師可透過口腔檢查及口腔X光檢測智齒是否阻生。

透過X光片能判斷智齒阻生程度,以及是否對鄰近牙齒或骨骼造成損傷。

若診斷出智齒阻生,你的牙醫會與你討論手術的利弊。

阻生智齒的治療方法

若阻生智齒引起不適症狀或其他牙科問題,牙醫通常會建議將其拔除。

智齒拔除通常為門診手術,當天即可返家。

拔智齒的醫療人員通常是一般牙醫或口腔外科醫師,該手術稱為「智齒拔除術」。

手術過程中,醫師可能會使用以下麻醉方式之一:

  • 局部麻醉(使口腔局部麻木)
  • 鎮靜麻醉(放鬆患者,減少疼痛感)
  • 全身麻醉(使患者在手術期間完全睡眠,感覺不到疼痛)

手術過程中,醫師會切開牙齦,去除阻擋智齒的骨骼,再拔除智齒,最後用縫線縫合傷口,並以紗布止血。

整個手術通常需要30至60分鐘。

若智齒完全阻生,深埋於牙齦或顎骨內,手術難度會較部分阻生智齒更高。

拔除智齒後的恢復期

大多數人術後數天即可恢復正常生活,但完全康復約需六週。

術後第一週內,嘴巴可能無法正常張開,飲食需以軟性食物為主。

手術後可能出現疼痛、出血及腫脹。醫師會提供具體的止痛及護理指示,例如服用止痛藥和使用冰敷。

雖然罕見,但術後可能發生疼痛的「乾槽症」,即手術後應該形成的血塊未正常形成或脫落,使牙槽骨暴露。

部分研究顯示,阻生智齒拔除後可能會引發更多疼痛或其他問題。

是否一定要拔除阻生智齒?

若阻生智齒沒有引起症狀,牙醫可能建議保留觀察。

醫學界對於無症狀的阻生智齒該不該拔除尚存爭議。有些牙醫認為應提前拔除以預防未來問題,有些則認為應該維持現狀即可。

若你與牙醫決定不進行手術,應定期追蹤檢查,注意口腔衛生並清潔智齒周圍區域。

阻生智齒可能引起的併發症

智齒難以清潔,容易堆積食物殘渣。若未拔除阻生智齒,可能引發以下問題:

  • 感染
  • 蛀牙
  • 齲齒
  • 擠壓鄰近牙齒,導致牙齒排列不整齊
  • 難以使用牙線清潔
  • 傷害其他牙齒
  • 囊腫
  • 牙齦疾病

因上述潛在併發症,有些牙醫即使在無症狀時仍會建議拔除阻生智齒。

阻生智齒的預後

阻生智齒可能完全沒有症狀,但若已出現症狀,通常會建議拔除。年輕時拔除智齒可能有更好的手術結果。

若發現智齒阻生,請與牙醫或口腔外科醫師討論治療方案。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