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衛生能夠對抗口臭並預防牙齦疾病。因此,規律地刷牙與使用牙線,以及每年拜訪牙醫兩次進行例行洗牙,都相當重要。
然而,有時候牙醫會建議進行深層洗牙(deep cleaning)。如果你有牙齦出血、牙齦萎縮或牙齒鬆動等情況,就可能需要深層洗牙。深層洗牙也被稱為牙周刮治(periodontal scaling)或根面整平(root planing),雖然這是一種常見處置,但仍有一定風險。
以下將介紹深層洗牙的目的、優點與缺點,以及相關程序和費用,讓你更了解此項治療。
什麼是深層洗牙?
深層洗牙可以去除牙齒上累積的牙菌斑與牙結石,減少牙齦發炎並促進牙齦健康。
-
牙菌斑(plaque):是一種黏稠的薄膜,含有細菌,當食物殘渣與唾液混合後就會在牙面上形成。每天刷牙可以去除大部分牙菌斑。
-
牙結石(tartar或calculus):如果牙菌斑殘留在牙縫或牙面,會逐漸鈣化硬化,形成牙結石。
牙菌斑和牙結石的堆積會導致牙齦疾病,例如牙齦炎(gingivitis)。若未加以治療,牙齦炎可能會進展成牙周炎(periodontitis),這是一種嚴重的感染,會破壞支撐牙齒的骨頭。
深層洗牙的優點
-
阻止牙齦疾病惡化
-
對抗口臭
-
保護牙根
-
促進牙齦健康
-
預防牙齒鬆動或流失
深層洗牙的缺點
-
可能造成輕微疼痛與敏感
-
可能導致牙齦進一步萎縮
-
手術後存在感染風險(尤其免疫力較低時)
-
極罕見的情況下,可能有神經損傷的風險
深層洗牙的詳細好處
當牙齦疾病使牙齦與牙齒之間的空隙超過 5 毫米(mm)時,牙醫可能會建議你進行深層洗牙。如果牙齦疾病持續惡化,牙齦與牙齒之間的空隙會擴大,支撐牙齒的骨骼也會因此受損,造成牙齒鬆動甚至脫落。
若牙醫建議深層洗牙,可能帶來以下好處:
-
阻止牙齦病變進一步惡化
-
治療現有的感染並促進傷口癒合
-
清潔牙齦上與牙齦下的牙菌斑與牙結石
-
消除牙齦疾病引起的口臭
-
保護牙根,預防因牙齦疾病造成的進一步傷害
深層洗牙的潛在風險
儘管深層洗牙能治療牙齦疾病,但仍有下列風險或缺點:
-
可能引發神經損傷
-
不保證牙齦能重新附著在牙齒上
-
可能造成牙齦進一步萎縮
-
若免疫力較低,可能出現感染風險
-
處置後的疼痛與敏感
疼痛和敏感是最常見的副作用,通常持續 5 到 7 天,但若牙齦情況嚴重,可能會維持更久。
深層洗牙的步驟與過程
與一般洗牙不同,深層洗牙不只清除牙齦以上的牙菌斑與牙結石,也會深入到牙齦下方進行清理。
牙齦疾病會在牙齦與牙齒間形成空隙,讓牙菌斑與牙結石滯留其中。透過深層洗牙去除這些堆積物,能降低牙齦與牙齒之間空隙的深度,促進牙齦健康。
1. 牙周刮治(Gum Scaling)與根面整平(Root Planing)
深層洗牙通常需要進行兩次或更多次的約診,每次約 1 到 2 小時不等。第一次主要是牙周刮治,移除牙齦下的牙菌斑和牙結石;第二次則是根面整平,清理牙根表面的牙菌斑與牙結石,讓牙齦得以重新附著在牙根表面,縮小牙齦與牙齒間的空隙。
2. 可能需要服用抗生素
若你的免疫系統較弱,牙醫可能會建議在深層洗牙前後使用抗生素。這是因為清除牙菌斑與牙結石時,可能有細菌進入血液,增加感染風險。
3. 是否會疼痛?
在進行牙周刮治與根面整平時,牙醫通常會使用局部或表面麻醉,麻痺牙齦以降低不適感。處置後,牙齒與牙齦可能會出現敏感、輕微出血或腫脹的情況。
4. 處置後如何降低敏感與不適
-
飲食:可在幾天內選擇較軟的食物(例如優格、蘋果泥、馬鈴薯泥等),並避免過熱或過冷的食物與飲料。
-
止痛與消腫:可以服用市售的止痛藥(如 Acetaminophen 或 Ibuprofen),並用溫鹽水漱口以減輕腫脹。
-
口腔清潔:規律且正確地刷牙與使用牙線有助於加速復原,也能預防再次發炎。建議使用軟毛牙刷,每天至少刷牙兩次與使用牙線一次。
深層洗牙的費用
深層洗牙的費用取決於牙齦疾病的嚴重程度,以及需要清除的牙菌斑與牙結石量。有些人需要 2 次約診,也有人可能需要 3 到 4 次才能完全清除。
一般來說,牙醫會以「象限」(四分之一口腔)為單位計費,每個象限可能要價 100 美元或更多,實際費用會因地區差異而不同。若你有牙齒保險,通常會涵蓋部分或全部深層洗牙的費用。
總結
深層洗牙能夠有效去除牙菌斑和牙結石,改善牙齦健康並減少口臭,同時也能防止牙齦疾病進一步惡化。儘管此程序十分安全且常見,但仍可能引發短暫的不適、敏感或牙齦出血。若在處置後持續一週以上仍然感到嚴重疼痛、腫脹或出血,應盡快與牙醫聯絡以尋求進一步檢查和治療。透過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及定期牙科檢查,可最大程度降低牙齦疾病帶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