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後,是應該先刷牙再吃早餐,還是先吃早餐再刷牙?」這道選擇題在網路上不斷發酵,形成「先刷派」與「後刷派」兩種截然不同的立場。
很多人認為,經過一夜睡眠,口腔內的細菌、微生物大量增生,早起不刷牙就進食容易將細菌吞下,等於吃進大把細菌,甚至有日本醫師小垣佑以「相當於吞下10公克糞便代謝物」來強調其嚴重性;另有一派則主張,早餐後再一次性清潔更有效,不需在「刷牙—吃早餐—再次刷牙」之間浪費時間。
本文將結合眾多牙醫與醫學專家(雙和醫院牙科部主任黃茂栓等人)的意見,並整理出詳細的實證與建議,帶你深入了解先刷牙還是先吃早餐的觀點、時機、原因及注意事項。
先刷牙再吃早餐的觀點
避免過量細菌下肚
專家指出,人在睡眠時唾液分泌減少,口鼻分泌物也容易囤積,口腔處於乾燥狀態,沖洗作用降低,壞菌、致病菌得以大量繁殖。若不先清潔,這些細菌就會直接隨著早餐下肚。有日本牙醫師甚至以「10公克糞便」的細菌數量作比喻,提醒民眾可能會吞下驚人數量的細菌。
此外,某些醫師提到早晨口腔內的蛋白酶含量也特別高,可能破壞口腔上皮黏膜組織,提升感染或罹患流感的風險。因此,一起床就先刷牙,可減少細菌並降低口腔內的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刺激口腔分泌唾液
早上醒來先刷牙除了清除細菌,還能透過牙刷的物理刺激,提升唾液分泌。唾液具有抑菌和保護琺瑯質的功能,能在你用早餐時提供額外保護,減少酸蝕風險,也對身體健康有所助益。
改善口氣與提高清醒度
有些人起床後會感到口臭或口中黏膩,若先刷牙再吃早餐,能讓口氣清新,更能提高味覺體驗。同時,刷牙的動作有助於「喚醒」口腔與神經系統,能讓人更快進入精神狀態。
吃完早餐再刷牙的觀點
更有效防蛀牙
- 牙醫師普遍建議「飯後刷牙」是預防蛀牙的關鍵步驟。因為進食後,尤其是含酸、糖的食物,牙齒表面的礦物質會開始流失(脫礦),形成酸蝕環境。若吃完早餐後再立刻刷牙,能縮短牙齒暴露在酸性環境的時間,有效降低蛀牙風險。
- 不過,也有專家提醒,若餐點含有酸性食材(柑橘類水果、果汁、優酪乳等),應該等待30~60分鐘再刷牙,讓唾液先行中和酸度,避免在琺瑯質最脆弱時刷牙,導致牙齒受損更嚴重。
避免重複清潔與浪費時間
有些人認為一早若先刷牙,接著再吃早餐,之後又得再刷一次,整個流程過於繁複。若習慣早上只刷一次牙,那把這次刷牙放在「早餐後」能徹底清除食物殘渣,對預防蛀牙較具實質效果。
結合漱口或牙線做替代
若一早口中異味較重,先以漱口水或清水漱口、再用牙線清理牙縫,也能去除大部分的細菌與雜質,暫時解決口氣問題。接著等早餐後再徹底刷牙,可以同時兼顧舒適與口腔健康。
早上刷牙時機——優缺點一覽表
以下將先刷派與後刷派的差異以表格呈現,方便對照與比較:
時機 | 優點 | 可能風險或缺點 |
---|---|---|
先刷牙再吃早餐 | – 刷去過夜細菌,避免大量細菌下肚
– 降低蛋白酶等對身體負面影響 – 提高清醒度與口氣清新 |
– 若餐點含酸性或甜食,吃完之後又會殘留食物渣,仍可能需要再次清潔
– 早上時間緊迫者,重複清潔較費時 |
先吃早餐再刷牙 | – 飯後清潔,能快速終止酸蝕與蛀牙過程 – 只需刷一次牙(若早上習慣只刷一次) – 對於不吃酸性早餐者,可立即刷牙更便利 |
– 剛起床時,口腔細菌仍在
– 吃東西可能同時吃下大量細菌 – 若早餐含強酸性食物,必須等30~60分鐘才可刷牙 |
醫學建議與折衷作法
早上起床先漱口,餐後再刷牙
有專家建議,可以折衷處理:一早先用清水或漱口水快速漱去大部分細菌與口臭,等早餐後再進行一次完整的刷牙。此法能兼顧「不把大量細菌吞下肚」與「徹底清理食物殘渣」兩個目標。
留意酸性食物:30~60分鐘後再刷
- 根據美國牙醫協會(ADA)建議,若早餐有酸性或甜食,最好在30~60分鐘後再刷牙;若早餐食物並不酸,飯後可以立即刷牙。
- 這個「等待時間」主要是讓唾液發揮中和酸度的作用,避免琺瑯質因酸性而被刷毛、研磨劑進一步損傷。
在時間緊迫時的替代方案
- 若趕時間來不及飯後等半小時再刷牙,可先用清水漱口,或搭配牙線清除牙縫中的殘渣,再找時間於午餐後或晚餐後補一次完善的刷牙。例如:早上:起床先快速漱口 → 早餐後立刻再漱口、牙線 → 午餐後30分鐘進行完整刷牙。
- 這樣做能維持口內基本清潔度,也不會大幅耽擱時間。
刷牙的重要意義:預防癌症、牙周病與全身性疾病
每天規律刷牙可降口腔癌、食道癌風險
有研究指出,每天按時刷牙2次的人比只刷1次者,口腔癌及食道癌風險可減少3成。而若長期不刷牙、缺乏口腔清潔,致癌細菌與產生的乙醛等致癌物質就會在口腔中大量滋生。
牙周健康與全身健康息息相關
口腔中易滋生的厭氧菌可能導致牙周病,甚至使體內出現慢性發炎反應。維持口腔清潔可降低吸入性肺炎、心血管疾病與其他炎症風險,對身體至關重要。
睡前與飯後刷牙更應堅持
研究及官方衛教資訊都強調,「睡前刷牙」是避免食物在嘴中過夜的重要一環;「飯後刷牙」則是減少牙菌斑與蛀牙的關鍵行為。綜合起來,每天至少刷牙2次,再搭配牙線或牙間刷及漱口水,才能達到更好的口腔衛生。
日常可輔助的清潔方式與口腔保健方法
茶類:綠茶
綠茶富含抗氧化劑與殺菌成分,能抑制牙菌斑的附著;茶類的氟化物也有助於鞏固琺瑯質。不過,若喝含糖的奶茶、手搖飲,則需留意糖分對牙齒的負擔。
芹菜
芹菜的粗纖維咀嚼過程有「掃把」般的清潔作用,同時能刺激唾液分泌,協助中和口腔酸性。
薄荷
薄荷葉中的化合物可透過循環系統到達肺部,吐氣時自然散發清香。研究也顯示,薄荷漱口水能抑制細菌繁殖,減少牙齦腫痛。
口腔體操
一些牙科專家提出「改善舌尖位置」的口腔體操,幫助養成以鼻呼吸為主的習慣。步驟簡單:做「阿」、「一」、「烏」、「杯」等口型,並將舌尖頂著上顎,一天反覆約30下,可協助預防外界髒空氣、粉塵直接吸入口腔。
常見問題(FAQ)
如果我每天早上只想刷一次牙,應該放在早餐前還是後?
若只能選一次,多數牙醫師建議「早餐後」更有效,可迅速清除食物殘渣,降低蛀牙風險。但若起床後口腔異味嚴重,也可先以漱口或牙線簡單清潔,再在早餐後做一次完整的刷牙。
早餐含酸性食物,真的要等30~60分鐘才能刷牙嗎?
盡量遵循此建議,因為牙齒在酸蝕後,琺瑯質結構處於脆弱狀態,這段時間讓唾液中和酸度,能保護牙齒表層。
如果我很趕時間,來不及等那麼久該怎麼辦?
可先用清水或漱口水漱口,帶走部分酸性及殘渣。上班後或下一餐結束後再進行更完整的清潔,記得使用牙線或牙間刷,避免牙菌斑的堆積。
網路說早上起床先喝水,把口腔細菌帶入腸道可以增加好菌,這正確嗎?
目前沒有足夠科學證據支持「吞下口腔細菌能增益健康」的說法;相反地,口腔內容易孳生蛀牙菌、牙周病菌,長期累積對健康不利。建議起床時可用清水簡單漱口,或直接吐掉囤積一整晚的細菌較妥當。
每天應該刷幾次牙?什麼時候最重要?
一般建議每日最少2次:睡前與任一餐後;但若想維持最佳口腔健康,可在三餐後各刷一次,外加睡前再次刷牙,確保細菌不在夜間大幅繁殖。此外,牙線或牙間刷的使用也很重要,能清理牙縫與牙齦邊緣,是預防牙周病的關鍵。
總結
整體而言,「先刷牙再吃早餐」與「先吃早餐再刷牙」各自有不同的優勢與考量,必須因應個人體質、早餐種類與生活型態來決定。若早餐有高酸或甜食,建議飯後30~60分鐘再刷牙,避免琺瑯質被過度磨損;若擔心起床口腔異味或病菌量太高,可以在起床時先用漱口水或清水漱口去除部分細菌,再於餐後做更完整的清潔。
最重要的是,維持「睡前」與「飯後」的刷牙習慣;若只能早上刷一次牙,多數牙醫師認為「餐後刷牙」的效果更實際。若有時間,也可採用「起床先簡易清潔—早餐後再徹底刷」的雙重模式。確保刷牙方式正確、使用牙線與定期牙科檢查,才能真正護住我們的口腔健康。
資料來源
- 先吃早餐還是先刷牙?4件事降低口腔細菌量,防蛀牙還能防癌
- 起床沒刷牙就開吃,相當於吞進10公克便便的細菌 醫師教一招可解
- 起床應該先吃早餐還是先刷牙?牙醫師建議先做一件事除細菌 | 牙科 | 醫療 | 元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