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刷牙還是先用牙線?正確使用牙線刷牙順序在這裡

現代人想要維持牙齒健康,絕不只是「隨便刷一刷」就行。根據多項研究及多位牙科醫師(如趙國翔醫師)臨床經驗,使用牙線能深入牙刷無法觸及的牙齒鄰接面和齒間縫,清除口腔細菌、牙菌斑與食物殘渣,預防牙周病與蛀牙。然而,究竟應該「先用牙線再刷牙」,還是「先刷牙再用牙線」,若潔牙順序錯誤會讓清潔效果減少。本文將整理多篇文獻與牙醫師觀點,告訴你最完整的細節與建議。

先用牙線還是先刷牙:研究與對照

2015 年研究

  • 研究內容:Torkzaban 等人於 2015 年在《Oral Health and Preventive Dentistry》期刊發表的研究,針對受試者分組,讓一組先刷牙後用牙線,另一組先牙線後刷牙。
  • 結論
    1. 「先牙線再刷牙」組別牙縫區的整體潔淨度更好。
    2. 是否先後使用牙線,對牙齦是否流血影響不明顯。
    3. 男性在先後順序的差異較為顯著;女性則差異較小。

2018 年研究

  • 研究內容:Mazhari 等人於 2018 年在《Journal of Periodontology》期刊發表的隨機分派對照研究,分別比較「先用牙線」與「先刷牙」兩組。
  • 結論
    1. 「先牙線再刷牙」對牙縫區域的清潔度可提升 36% 左右。
    2. 先牙線能使牙縫區含氟量顯著增加,提升 94% 上下。
    3. 靠近牙齦邊緣的清潔度,先後順序並無太大差異。

整體而言,多數研究傾向「先牙線再刷牙」能達到更徹底的牙縫清潔,同時提升刷牙時氟化物在牙縫的滯留量,進而增強防蛀效果。長期下來,不僅能維持牙周健康,也間接降低細菌從牙齦入侵腦部得到失智症風險。

不同潔牙順序之比較

下表整理「先用牙線」、「先刷牙」、「先漱口」等做法的主要差異與特色,供讀者參考:

潔牙順序 主要特色 優點 可能需注意之處
1. 先用牙線 → 刷牙 根據 2015、2018 年研究較推薦的順序 – 可預先清除牙縫髒污,讓刷牙時的牙膏成分(特別是氟)滲透至牙縫

– 男性受試者差異更顯著

– 對某些人來說,必須先適應「牙線前置」的習慣

– 初期易忘記或覺得步驟增多

2. 先刷牙 → 牙線 傳統較常見做法 – 刷牙先去除大部分食物殘渣

– 牙線可將牙膏餘留帶入牙縫(部分牙醫師此論述存在)

– 研究指出,牙縫區潔淨度與含氟量效果較不顯著

– 牙縫中的細菌可能在刷牙後才被攪動

3. 先漱口 → 牙線 → 刷牙 有牙醫師認為先漱口可降低口腔內酸蝕風險 – 有助降低口腔酸度,減少牙齒敏感度

– 牙線後立即刷牙,可去除被攪動的牙縫髒污

– 需多一個漱口步驟,時間較長

– 若漱口水含酒精,可能刺激口腔或造成口乾

4. 刷牙 → 牙線 → 刷牙 (或 牙線 → 刷牙 → 牙線) 比較少見的「雙重程序」 – 對口腔清潔有極致要求

– 牙縫與牙面都多次清潔

– 時間成本較高,易中斷

– 若力道過大可能造成牙齦受傷

為何「先牙線再刷牙」的效果較佳?

  1. 預先清除牙縫污垢
    在牙縫清除較粗大的菜渣、牙菌斑後,刷牙時能讓含氟牙膏的成分(如氟化物)直接接觸到牙齒表面與牙縫,不被殘渣阻擋。也有助清潔牙齦溝與牙齦中間位置,減少發炎風險。
  2. 減少細菌殘留
    若先刷牙再牙線,從牙縫中帶出的細菌可能殘留在口腔內,而無法及時被刷牙程序清除。
  3. 增強防蛀效果
    據 2018 年研究,先牙線讓牙縫的含氟量顯著提升,能增強防蛀功能、鞏固牙齒結構,也能及時清理咬合面以外不易清潔的區域。
  4. 有助習慣養成
    很多人因為習慣問題,常常直接刷完牙就結束,忘記或忽略使用牙線。若將牙線放在清潔程序第一步,反而更容易記住,提升每天使用牙線的機率。良好的潔牙習慣更能降低牙周病與潛在的失智症風險。

其他口腔清潔關鍵細節

  1. 使用含氟牙膏,降低蛀牙風險
    氟化物能抑制牙菌斑中細菌,強化牙齒表面的琺瑯質,並增加抗酸能力。
  2. 避免立即大量漱口
    刷牙後若馬上以大量清水或漱口水漱口,可能洗去留在牙面上的氟化物。可少量漱口或選擇在數小時後再用漱口水,確保氟能長時間保護牙齒。
  3. 刷牙力道適中
    過度用力或刷牙方式不正確會導致牙齦流血或牙齦萎縮,建議將牙刷傾斜 45 度輕輕刷過牙齦邊緣,保持溫和力度。
  4. 定期檢查與洗牙
    建議每 6 個月定期洗牙與口腔檢查,提早發現蛀牙或牙周病,並接受適當治療。
  5. 記得刷舌頭
    舌苔上易堆積細菌,刷舌頭可有效降低口臭,並增進口腔衛生。
  6. 牙線替代方案
    若真的覺得牙線操作困難,可搭配牙間刷或沖牙機(沖牙器)。但仍需留意牙間刷的尺寸是否適合自己的牙縫,以免刮傷牙齦。

常見問題 (FAQ)

1. 第一次使用牙線,牙齦流血怎麼辦?

初次使用牙線時,若牙齦並不健康或操作力道過大,容易流血。通常持續使用 1~2 週後,牙齦狀況會改善;若長期大量出血,建議諮詢牙醫師。

2. 牙線會把牙縫越拉越大嗎?

正確使用牙線不會使牙縫變寬。只要手勢輕柔、沿牙面上下滑動即可。若擔心牙線粗細不適合,可使用「細型牙線」或牙間刷替代。

3. 需要每天都用牙線嗎?

是的!牙線能清潔牙刷無法到達的鄰接面,建議每天至少一次,最好在睡前進行,讓牙齒一整夜保持最佳狀態。

4. 能用牙籤替代牙線嗎?

不建議。牙籤硬度較大且粗細難控制,易刺傷牙齦或造成牙齦萎縮;牙線與牙間刷更能有效且安全地清潔牙縫。

5. 漱口水一定要含酒精嗎?

並非如此。是否含酒精取決於配方需求及個人喜好。部分漱口水的酒精僅作為抑菌溶劑,但若口腔易乾或有刺激感,可選擇無酒精配方。

總結

綜合現有研究與多位牙醫師建議,多數情況下「先用牙線再刷牙」能更有效地清除牙縫污垢,同時提升氟化物滯留量,加強對牙齒的保護。當然,如果你已經習慣先刷牙再使用牙線,只要操作正確,仍可維持良好口腔衛生。最重要的是,堅持每天使用牙線與含氟牙膏,並定期看牙醫,才能有效預防蛀牙與牙周病,為口腔健康打下最穩固的基礎。若對使用步驟或配套產品有疑慮,建議與專業牙醫討論,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潔牙流程。記住:口腔衛生的關鍵在於「日常習慣」與「正確方法」,掌握這兩點,就能保持一口健康好牙!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