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成人的牙齒數量會根據牙齒是否完全萌出、是否曾拔牙或受損而有所不同,但一般而言,成人通常有32顆牙齒,而嬰幼兒的牙齒數量則較少。
你知道自己有幾顆牙齒嗎?無論你的牙齒是否完整、曾否拔除或受損,大部分成年人的牙齒數量是大致相同的。牙齒不僅是骨骼結構的重要部分,也與消化功能息息相關。
每顆牙齒都有三層構造:琺瑯質、牙本質及牙髓。
牙齒的結構與功能
琺瑯質(Enamel)
琺瑯質是牙齒可見的白色外層,它的堅硬表面能保護內部牙齒組織免受蛀牙或外力損傷。琺瑯質是人體內最堅硬的組織。
牙本質(Dentin)
牙本質位於牙齒的中間層,與骨骼組織最相似,是牙齒結構中的主要成分。牙本質內有數百萬個細微小管連結著牙髓,提供牙齒養分及神經傳導。
牙髓(Pulp)
牙髓是牙齒內最深層的活性核心,由血管和神經構成。
牙齒中位於牙齦線以上的部分稱為牙冠(crown),牙齦線以下的部分稱為牙根(root),用於將牙齒固定在顎骨上。
嬰幼兒的牙齒數量
一般來說,嬰兒大約從6個月大開始長出第一顆乳牙。然而,也有嬰兒在3個月大就長出乳牙,或是到1歲時仍然只有一顆牙的情況。通常幼兒在2-3歲時,20顆乳牙會全部長齊。
乳牙又稱為「初級牙齒」(primary teeth)或「暫時性牙齒」(deciduous teeth),因為它們會逐漸脫落。完整的一套乳牙共20顆,上下各10顆。
人類之所以會有乳牙,是因為幼童口腔大小不足以容納一整套成人牙齒,但又需要牙齒來咀嚼食物。因此,每個人出生時,下顎內就已經具有乳牙和恆牙兩套牙齒胚胎。嬰兒時期先長出乳牙,隨著年齡增長,乳牙逐漸脫落,並陸續長出較大的成人牙齒。
儘管乳牙是「暫時性」的,保持乳牙清潔與健康仍非常重要,因為幼年時期的蛀牙可能對未來的恆牙造成負面影響。
建議家長幫小孩刷牙時,應與成人刷牙方式相同,刷滿2分鐘。
如何照顧寶寶的牙齒?
- 從寶寶長出第一顆牙齒開始,就應建立牙齒清潔習慣。
- 使用乾淨的寶寶專用小毛巾沾溫水,輕柔地擦拭每顆牙齒,也可擦拭牙齦。
- 讓寶寶咀嚼冰涼濕潤的毛巾,有助於舒緩長牙的不適感。
- 當幼兒大部分乳牙都長齊後,可以改用嬰幼兒牙刷(通常刷毛較軟),牙刷頭要足夠小,方便有效刷到每一顆牙齒。
成人應有多少顆牙齒?
人類通常從5歲左右開始逐漸脫落乳牙並長出恆牙。成年人總共應有32顆牙齒,通常到青少年晚期會完全長齊。
成人牙齒包括門牙、犬齒、前臼齒及臼齒:
- 8顆門牙(incisors)
上下顎各4顆,前端尖銳,適合固定及切割食物,同時幫助感受食物的質地及種類。 - 4顆犬齒(canines/cuspids)
上下顎尖銳的牙齒,稱為犬齒或尖牙,用於撕咬食物。 - 8顆前臼齒(premolars/bicuspids)
位於犬齒與臼齒之間,外形類似臼齒但有兩個尖頭,用於切割及撕咬食物。 - 12顆臼齒(molars)
上下各8顆,牙面寬廣,用來研磨食物。其中包含第三大臼齒,即智慧齒,通常20多歲時萌出,但常需拔除。
並非每個人的口腔都能容納全部32顆恆牙。研究指出,人類的下顎自從從狩獵採集社會轉變為農耕定居後,逐漸縮小。原因可能是烹調食物變得更柔軟,更容易咀嚼,因此下顎不再需要那麼大的力量與空間。
牙齒過多或擁擠可能導致:
- 牙齒排列不整齊
- 蛀牙機率增加
- 智慧齒阻生
- 增加牙周疾病的風險
因此,許多人會選擇將智慧齒拔除。
如何照護牙齒健康?
人生共有兩套牙齒:嬰兒時期20顆乳牙,成人後應有32顆恆牙。
每顆牙齒在咀嚼及消化過程中都有其獨特功能。妥善照顧牙齒並維持牙齦健康,可避免蛀牙及其他相關的全身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