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牙、犬齒、臼齒」搞不清?一次帶你看懂牙齒種類

成人通常共有32顆牙齒,不同類型的牙齒具有不同功能,例如臼齒用來研磨食物,而門牙則負責咬斷食物。牙齒同時也對說話清晰度具有重要影響。

牙齒是人體最堅硬的部位之一,由膠原蛋白等蛋白質以及鈣質等礦物質組成。除了幫助咀嚼堅硬的食物外,也協助你清晰地說話。

成人的牙齒稱為恆齒第二組牙齒,包括:

  • 8顆門牙
  • 4顆犬齒(又稱尖牙)
  • 8顆前臼齒(又稱雙尖牙)
  • 12顆臼齒,包括4顆智齒

兒童則共有20顆牙齒,稱為乳齒暫時牙齒,分布於上下顎各10顆:

  • 4顆門牙
  • 2顆犬齒
  • 4顆臼齒

乳齒約從嬰兒6個月大時開始萌出,通常最先出現的是下門牙。多數孩童在3歲時就長齊20顆乳齒。

孩童通常在6到12歲之間開始脫落乳齒,並逐漸長出恆齒。臼齒通常是最先長出的恆齒,大部分人到了21歲時,恆齒就已經完全長齊。

門牙(Incisors)是什麼?

8顆門牙位於口腔的最前方,上下顎各有4顆。

門牙的形狀類似小鑿子,有銳利的邊緣,主要功能是咬斷食物。例如咬蘋果時,使用的就是門牙。

嬰兒約在6個月大時就會開始長出門牙,而恆齒門牙則是在6到8歲之間長出。

犬齒(Canines)是什麼?

4顆犬齒位於門牙旁邊,上下顎各2顆。

犬齒表面尖銳,適合撕裂食物。

乳齒的犬齒一般在16到20個月之間長出,上顎犬齒會比下顎先長。恆齒的犬齒則相反,下顎犬齒會先於9歲左右萌出,上顎犬齒則約在11至12歲時才出現。

前臼齒(Premolars)是什麼?

8顆前臼齒緊鄰犬齒,上下顎各有4顆。

前臼齒比犬齒和門牙大,具有扁平且帶有嵴狀的表面,用於將食物壓碎和研磨成小塊,便於吞嚥。

乳齒的臼齒位置會被恆齒的前臼齒所取代,因此嬰幼兒並沒有前臼齒。這些牙齒一般在10歲左右才開始萌出。

臼齒(Molars)是什麼?

12顆臼齒是口腔內最大且最堅固的牙齒,上下顎各有6顆。其中最重要的8顆臼齒,根據萌出年齡分為6歲臼齒與12歲臼齒。

臼齒擁有大面積的咀嚼表面,負責將食物充分磨碎。當你進食時,舌頭會將食物推向口腔後方,由臼齒將食物磨碎成容易吞嚥的細小塊狀。

臼齒包含4顆智齒,通常是最後萌出的牙齒,大約在17到25歲之間長出,也稱為第三臼齒。

並非每個人的口腔都足夠容納這些智齒,有時智齒會阻生,即卡在牙齦內無法萌出。這種情況通常需要拔除智齒。

總結

32顆牙齒對於咬斷、撕裂和研磨食物都至關重要,也有助於清晰發音。雖然牙齒十分堅固,但若不妥善照顧,它們就無法使用一輩子。

為保持牙齒健康,應定期使用牙線與刷牙,並每半年進行一次專業牙科洗牙與檢查。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