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懷孕時,若發現刷牙或使用牙線時經常牙齦出血、疼痛或腫脹,這可能表示你罹患了牙齦炎(gingivitis)。
懷孕期間體內的黃體素(progesterone)水平會明顯升高,使你的牙齦更容易受到牙菌斑(bacterial plaque)的侵襲而發炎。
孕婦牙齦炎的症狀包含:
- 牙齦腫脹
- 牙齦觸感敏感、浮腫
- 刷牙時牙齦出血
- 牙齦萎縮
- 牙齦發紅
- 口臭
孕婦牙齦炎最常發生在懷孕的第2至第8個月之間,通常在第三孕期達到高峰。此外,孕婦也可能面臨較高的蛀牙(tooth decay)風險,甚至可能導致牙齒鬆動。
牙醫通常建議孕婦在第二或第三孕期進行一次口腔健康檢查與洗牙,以評估整體的牙齦健康狀況。
如何預防孕婦牙齦炎?
雖然你無法控制懷孕期間的激素變化,但仍可透過以下方法來保護牙齒和牙齦:
1. 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理想狀況下,每天應刷牙兩次,使用含氟化物(fluoride)的牙膏,提供額外保護層。如果刷牙時感到不適,建議使用軟毛牙刷,以減少對敏感牙齦的刺激。
另外,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牙線,協助清除卡在牙縫中的食物殘渣與細菌。
養成固定刷牙與使用牙線的習慣,可以有效改善甚至逆轉牙齦炎造成的損害與發炎症狀。
2. 健康均衡的飲食
儘管孕期尤其第一孕期可能出現噁心不適的情形,但仍要盡量維持均衡飲食,選擇以下食物:
- 新鮮水果
- 蔬菜
- 全穀物食物
- 乳製品
飲品方面,盡量選擇飲用水或牛奶,避免果汁和汽水等含糖飲料。此外,避免食用糖分或澱粉含量過高的食物,如糖果、蛋糕、餅乾和果乾等,以避免糖類長期攻擊你的牙齒與牙齦。
這些營養建議不僅有助口腔健康,更能幫助孕婦與寶寶維持良好的身體健康。
3. 使用海鹽漱口
如果你開始感覺到牙齦出現輕微腫脹或刷牙時出血,可以嘗試以鹽水漱口。
海鹽具有減輕牙齦炎症與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方法是將一茶匙鹽巴溶解在一杯溫水中,漱口數次後吐出(切勿吞下)。
4. 定期看牙醫
預防孕婦牙齦炎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與牙醫保持密切聯繫。即使懷孕期間,也應該每年至少看牙醫兩次,持續進行定期洗牙,並諮詢牙醫是否需要額外的口腔檢查。牙醫能在問題變得嚴重之前及早發現並處理。
孕婦牙齦炎的治療方法
如果預防方法效果不佳,或你已經出現明顯的牙齦炎症狀,牙醫可提供以下治療方式:
- 使用口服抗生素(oral antibiotics)控制口腔細菌感染。
- 使用醫師處方的漱口水,以治療牙齦疾病。
- 若症狀嚴重,也可能需要外科手術治療。
提醒你務必告知牙醫你的藥物過敏史,並提供完整的懷孕期間使用的維生素、營養補充品與其他處方或非處方藥物,以避免藥物交互作用。
孕婦牙齦炎可能造成的併發症
若不治療牙齦炎,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口腔問題,甚至影響你的孕期健康。牙周炎(periodontitis)是牙齦炎的進階階段,可能深入骨骼,造成牙齒脫落。
孕婦若發生牙周炎,也可能增加寶寶早產(preterm birth)或出生體重過低(low birth weight)的風險。
何時應立即尋求牙醫協助?
如果你發現牙齦與牙齒有明顯變化,建議立即聯絡牙醫進行檢查與治療。
有時孕婦可能會發生所謂的「妊娠腫瘤」(pregnancy tumors),這種牙齦上的腫塊通常屬良性,大多在生產後自然消退,但若造成不適或出血,牙醫也可協助切除。
即使你尚未對外宣布懷孕,仍應盡早告知牙醫,以獲得更合適的治療與照顧。在孕期,建議維持定期牙科清潔,並諮詢牙醫是否需增加洗牙頻率。
至於牙科X光檢查,通常可以在產後再進行。如果必須進行X光檢查,牙醫將提供鉛衣保護你的腹部與甲狀腺,降低輻射風險。
接下來該怎麼做?
懷孕期間要顧及的事情不少,但別忘了以下幾點口腔保健建議:
- 定期刷牙、使用牙線
- 維持健康飲食
- 使用鹽水漱口減輕牙齦炎症
- 定期接受牙醫洗牙與檢查
- 減少攝取含糖飲食與飲料
好消息是,通常生產之後牙齦問題會快速改善。如果產後仍感到不適或疼痛,請務必告知你的牙醫,接受進一步的評估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