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洗牙到底有多重要?全面解析它的優缺點

良好的口腔衛生能有效預防口臭與牙齦疾病,因此定期刷牙、使用牙線並每年兩次接受牙醫例行洗牙十分重要。

然而,有時候牙醫會建議進行「深度洗牙」(deep cleaning)。若你有牙齦出血、牙齦萎縮或牙齒鬆動的情況,可能就需要進行深度洗牙。深度洗牙也稱為「牙周深層刮治」(periodontal scaling)或「牙根整平術」(root planing),雖然很常見,但也有一定的風險。

以下將詳細說明深度洗牙的相關資訊,包括此治療的缺點。

什麼是深度洗牙?

深度洗牙可以清除牙齒上堆積的牙菌斑(plaque)與牙結石(tartar),減少牙齦發炎,改善牙齦健康。

牙菌斑是黏附於牙齒表面的黏性薄膜,內含細菌,由食物殘渣與唾液混合形成。透過每天刷牙可以去除牙菌斑。

然而,刷牙無法徹底去除牙縫中的所有牙菌斑。殘留的牙菌斑會逐漸鈣化、變硬,形成牙結石。

牙菌斑與牙結石的堆積可能導致牙齦疾病,包括牙齦發炎(gingivitis)。若未經治療,牙齦發炎可能進一步發展為牙周病(periodontitis),這是一種嚴重感染,會破壞支撐牙齒的骨頭。

深度洗牙的優點

  • 阻止牙齦疾病惡化
  • 改善口臭問題
  • 保護牙根健康
  • 促進牙齦健康恢復
  • 預防牙齒脫落

深度洗牙的缺點

  • 可能引起輕微疼痛與敏感
  • 可能導致牙齦萎縮
  • 術後感染的風險(免疫功能較差者風險較高)
  • 極少數情況下,可能傷及牙神經

深度洗牙的具體好處是什麼?

若牙周病造成牙齦萎縮,使牙齦與牙齒之間形成超過 5 毫米的縫隙,就可能需要深度洗牙。

如果牙周病惡化,牙齒與牙齦之間的間隙會繼續擴大,可能導致支撐牙齒的骨頭弱化,進一步造成牙齒鬆動甚至脫落。

若牙醫建議你進行深度洗牙,具體的好處包括:

  • 阻止牙周病繼續惡化
  • 治療現有感染,促進癒合
  • 徹底清潔牙齦以上與以下部位的牙菌斑與牙結石
  • 改善因牙周病引起的口臭問題
  • 保護牙根健康

深度洗牙的具體缺點是什麼?

雖然深度洗牙可有效治療牙周病,但此程序也有一定風險。缺點包括:

  • 極少數情況可能損傷牙神經
  • 無法保證牙齦能重新附著於牙齒上
  • 可能導致牙齦進一步萎縮
  • 免疫系統較弱的人術後可能感染
  • 術後常出現疼痛與敏感現象

疼痛與敏感是最常見的副作用。多數情況下,風險不大,約5至7天會自行緩解,嚴重情形則可能延續數週。

深度洗牙的程序有哪些?

深度洗牙不同於例行洗牙。例行洗牙主要清除牙齦以上的牙菌斑與牙結石,而深度洗牙則是清除牙齦以下的牙菌斑與牙結石。

牙周病會在牙齦與牙齒間形成縫隙,使牙菌斑與牙結石容易堆積。清潔牙齦以下的區域能有效去除這些堆積物。

深度洗牙包含牙周刮治與牙根整平術

深度洗牙通常需要分兩次或更多次完成,包含「牙周刮治」與「牙根整平術」兩個步驟。每次療程大約需要 1 至 2 小時。

  • 牙周刮治(Scaling)
    此步驟中,牙醫會清除牙齦以下的牙菌斑與牙結石。
  • 牙根整平術(Root Planing)
    此步驟中,牙醫清除附著於牙根表面的牙菌斑與牙結石,有助於縮小牙齦與牙齒之間的縫隙,促使牙齦重新附著於牙齒。

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

若你的免疫系統功能較弱,可能需服用數天抗生素,因為術後可能有感染風險。此外,深度洗牙時偶爾會使口腔細菌進入血液。

深度洗牙會痛嗎?

深度洗牙可能會引起一定的不適,因此會使用局部麻醉或表面麻醉劑來麻醉牙齦區域。

術後可能會有些許敏感,牙齦可能會腫脹,且可能有輕微出血。

如何緩解術後敏感症狀?

術後數天內建議吃柔軟的食物(例如優格、蘋果泥、馬鈴薯泥),並避免過熱或過冷的飲食。

可服用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或布洛芬(ibuprofen)等非處方止痛藥來減輕發炎,也可用溫鹽水漱口。

保持規律刷牙與使用牙線,能促進癒合並減少牙齦的進一步發炎。建議每天至少用軟毛牙刷刷牙兩次,每天至少使用牙線一次。

深度洗牙的費用是多少?

深度洗牙的費用取決於牙周病或發炎的嚴重程度。

你通常需要兩次就診才能完成治療,但也可能需多達四次,以徹底清除牙菌斑與牙結石。治療時通常會分成數個象限區塊,每個象限的費用約為新台幣數千元不等,實際費用因地區與病情而異。

若有牙醫保險,多數計畫會涵蓋深度洗牙的費用。

結論

深度洗牙能有效去除口臭並促進牙齦疾病癒合,但仍有一些風險,因此必須充分了解可能的併發症與副作用。

儘管這是常見且安全的治療方法,術後你可能會經歷短暫的敏感與腫脹。如果術後的腫脹、出血或疼痛持續超過一週,建議儘速聯繫牙醫進一步處理。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