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療牙周疾病?

牙周病(gum disease)在許多成人中相當常見,可能導致牙齦發紅或出血。治療方式可能包括清除藏在牙齦下方的細菌,以及在家中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


關於牙周病

牙周病指的是影響牙齒周圍組織(牙齦、部分牙槽骨和牙周韌帶)的感染。
你可能會注意到這種輕度口腔感染的初期症狀,例如牙齦發紅或在清潔時輕微出血,稱為牙齦炎(gingivitis)。

根據牙周病的嚴重程度,治療方式可能分為非手術或手術治療,主要原理是去除牙菌斑和細菌,並在牙齦下方應用藥物以協助控制感染。
在某些情況下,你可能需要接受不只一次的治療,牙醫也可能選擇分次治療口腔不同部位。若不及時治療,這種情況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口腔問題,也可能影響整體健康。

牙周病非常普遍,幾乎影響美國近半數 30 歲以上的成年人,65 歲以上族群的罹患率更高。
牙周病最常見的成因是細菌與牙菌斑的堆積。可能出現的症狀包含:

  • 牙齦出血
  • 牙齦腫脹
  • 持續的口臭
  • 咀嚼時疼痛
  • 突然出現的敏感牙齒
  • 牙齒變鬆動
  • 牙齦萎縮

若不及時治療,牙周病可能會提高以下問題的風險:

  • 中風
  • 心臟疾病
  • 糖尿病
  • 呼吸道疾病

評估

牙醫會先評估牙周病的嚴重程度,並決定最適合你的治療方式。視嚴重程度及其他因素(包括整體口腔健康狀況),可能會將治療分成多次進行,以獲得更好的效果。

通常,牙醫或口腔衛生師會在檢查時針對每顆牙齒及其周圍牙齦,報出一組數字,這個過程稱為「分期」。有些牙醫分為 1 到 4 階段,也有牙醫會用更高的數字去區分更嚴重或進程更快的牙周病。

根據評估結果,牙醫會和你共同討論治療計劃,並解釋可能導致牙周病的成因,以及你在家中可以採取的口腔護理或其他健康習慣。


非手術治療

在評估之後,牙醫或口腔衛生師可能先進行「牙石刮除」(scaling)和「根面整平」(root planing)等深層清潔程序,以去除牙齦下方的牙菌斑與牙結石。

  • 牙石刮除:刮除牙齦上方與牙齦下方的牙結石。
  • 根面整平:磨平牙根表面的粗糙處,減少細菌黏附的機會。

這些步驟可以清除導致牙周病的細菌,同時消除細菌容易聚集的區域。

牙醫也可能開立藥物,例如口服或局部塗抹的抗生素,通常用於搭配深層清潔,以增加治療效果。其他可能使用或處方的藥物包含:

  • 處方抗菌漱口水
  • 防腐凝膠(antiseptic chip),通常是含藥物的明膠小片
  • 酵素抑制劑(enzyme suppressant),含低劑量的強力黴素(doxycycline),可抑制破壞性酵素的活性

手術治療

如果非手術治療仍不足以控制牙周病,或者牙齦下方的牙菌斑與牙結石累積過深,牙醫團隊可能會建議進行手術方式來治療。常見方法包括:

  • 翻瓣手術(flap surgery):牙醫會在手術中將牙齦翻開,仔細清除深部牙結石,然後將牙齦縫合,使其更緊密貼合牙齒。
  • 其他修整牙槽骨缺陷的手術,例如淺層骨缺陷整平或深層骨缺損的再生性手術。

這些手術的目的都是減少牙齦與骨頭之間的空隙,避免細菌、牙菌斑和牙結石再次堆積。
手術過程中,可能需要全身麻醉。每個人的恢復情況不同,術後可能會感到疼痛、牙齦敏感、腫脹或少量出血。

骨骼與組織移植

若牙周病導致骨骼或牙齦組織的流失,牙醫可能會建議在手術減少牙周囊袋後,進行骨骼或軟組織移植,以修復受損區域。

  • 骨移植:在受損部位放置自體骨或人工骨,促進骨骼再生。
  • 導引式組織再生(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在骨頭與牙齦組織之間放置網狀材料,避免牙齦組織佔據骨頭再生空間,使骨骼得以正常生長。
  • 牙齦移植:移植人工或口內其他區域的軟組織,覆蓋暴露的牙根表面。

術後照護

無論接受哪一種牙周治療,牙醫可能會開立抗生素,並指示你在家服用或遵循特定的用藥建議。也可能需要在治療後的幾天採用軟質食物飲食。

在診所外,最重要的是持續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包括規律刷牙、使用牙線,以及使用牙醫建議的處方藥物或漱口水。若沒有妥善的日常護理,牙周病有機會再次復發。

牙醫會詳細告知你該如何進行口腔清潔,例如正確的刷牙技巧與每日使用牙線的步驟。


重點

牙周病若未加以治療,可能增加中風、心臟疾病、糖尿病和呼吸道疾病等全身健康問題的風險,也有可能最終導致必須拔牙。

只要按照牙醫提供的維護計畫並遵循適當的口腔衛生習慣,多數牙周治療都能達到良好的效果。這些維護措施包括仔細清潔牙齒與牙齦、避免使用菸草製品等。透過這些方式,可以降低牙周病再次發生的機會,並維持口腔與全身健康。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