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牙齒蛀牙的簡介說明

牙齒蛀洞是由牙齒上堆積的牙菌斑所引起,可能導致牙齒敏感與疼痛。然而,目前有許多治療方式可供選擇。

什麼是蛀牙?

蛀牙(cavity),又稱牙齒蛀洞或齲齒(tooth decay),是指牙齒上出現的孔洞。當蛀牙初期沒有及時處理,這些孔洞會逐漸擴大。由於早期蛀牙通常不會引起任何疼痛感,因此可能很難察覺到問題的存在。定期接受牙科檢查有助於及早發現牙齒蛀洞。

根據 Mayo Clinic 的資料,蛀牙與牙齒腐蝕是世界上最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任何有牙齒的人都可能得到蛀牙,包括嬰兒。

即使你平時覺得自己口腔保健習慣良好,仍可能在牙科檢查時發現蛀牙。不過,就算真的有蛀牙,也仍有許多治療方法,同時也能預防新的蛀牙產生。

蛀牙的症狀

蛀牙的症狀取決於蛀洞的嚴重程度,可能包括:

  • 牙齒敏感

  • 牙痛

  • 可以看得見的牙齒孔洞

  • 牙齒上出現黑色或白色的斑痕

蛀牙的原因

蛀牙是由牙菌斑所致。牙菌斑是一種黏附在牙齒上的物質,由下列成分組成:

  • 細菌

  • 唾液

  • 食物殘渣

每個人口腔中都存在細菌。當進食或飲用含糖食物後,口腔中的細菌會將糖轉化為酸。牙菌斑在進食或喝含糖飲料後不久就會開始在牙齒表面形成,因此規律刷牙非常重要。

牙菌斑會黏附在牙齒上,其中的酸會慢慢侵蝕牙釉質。牙釉質是牙齒最外層的堅硬保護層,可防止蛀牙產生。當牙釉質逐漸受損,蛀牙風險就會升高。

雖然所有人都可能有蛀牙,但以下族群風險更高:

  • 經常攝取過多含糖或酸性食物和飲品

  • 缺乏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例如沒有每天刷牙或使用牙線

  • 氟化物攝取不足

  • 口乾(唾液不足)

  • 飲食失調(如厭食症、暴食症)

  • 胃食道逆流,可能導致胃酸侵蝕牙釉質

根據 Mayo Clinic 的說法,蛀牙較常出現在臼齒(後排牙齒),這些牙齒表面有溝槽,容易累積食物殘渣,且在刷牙或使用牙線時較不容易清潔到。

蛀牙的治療

若有牙齒敏感或疼痛等不適症狀,應告知牙醫。牙醫通常能透過口腔檢查判斷是否有蛀牙。如果口腔檢查看不出來,則可能需透過牙科 X 光片進一步檢查。

實際使用何種治療方式取決於蛀牙的嚴重程度。常見的治療包括以下幾種:

補牙

牙醫會先使用鑽除去受蛀損的牙齒部分,然後以銀、金或樹脂等材質填補。

牙冠

當蛀牙範圍較大時,牙醫可能需要製作客製化的牙冠覆蓋在牙齒上,以取代牙齒原有的表面。在進行此程序前,牙醫會先去除受蛀損的部分。

根管治療

當蛀牙已嚴重到影響牙神經導致其壞死,牙醫會進行根管治療來挽救牙齒。首先去除壞死的神經組織和血管組織,以及所有受蛀損部位,接著檢查是否有感染並在需要時使用藥物。最後再填補根管,並可能為牙齒戴上牙冠。

早期治療

如果牙醫在蛀牙非常初期就發現問題,透過氟化物治療可能有機會修復受損的牙釉質,並防止進一步的蛀蝕。

處理疼痛

蛀牙和牙齒腐蝕常引起疼痛和不適,如果在等待牙醫預約時想先舒緩疼痛,根據 Mayo Clinic 建議,可暫時採用以下方法:

  • 持續做好口腔清潔

    • 繼續刷牙並清潔口內各處,包括敏感部位。

  • 使用非處方止痛藥

    • 先諮詢醫師能否使用相關止痛藥或局部麻醉藥物。

  • 注意飲食溫度

    • 吃或喝太熱或太冷的食物可能會加劇敏感與不適。

此外,如果還沒有固定的牙醫,「醫牙醫牙唷FindCare」工具可以幫助在當地尋找合適的牙醫。

蛀牙的併發症

若沒有及時治療,蛀牙可能導致各種併發症,包括:

  • 持續性牙痛

  • 牙齦膿瘍(可能引發更嚴重的感染,如進入血液導致敗血症等)

  • 受感染牙齒周圍形成膿包

  • 增加牙齒斷裂或崩裂的風險

  • 咀嚼困難

若長期拖延不處理,蛀牙可能造成牙齒不可逆的損傷,最終只能透過拔除受損牙齒,再以植牙或牙橋替代。

蛀牙的預防

蛀牙在牙科領域相當常見,但可透過以下方式降低罹患風險:

  • 每天至少用含氟牙膏刷牙兩次。

  • 按照美國牙醫學會(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的建議,每天至少使用牙線一次。

  • 減少含糖或酸性食物與飲料的攝取,如甜食、糖果、果汁、汽水與精緻澱粉。

  • 限制餐與餐之間的頻繁加餐。

  • 可考慮在牙齒表面做窩溝封閉(dental sealants)。

同時,以下食物或習慣有助於預防蛀牙:

  • 富含纖維的蔬果

  • 富含鈣質的食品

  • 含木糖醇(xylitol)的無糖口香糖

  • 不加糖的紅茶或綠茶

  • 含氟的飲用水

此外,別忘了每年至少定期看牙醫兩次進行洗牙與檢查,以便及早發現並處理任何可能的口腔問題,預防未來發生更嚴重的牙科疾病。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