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萎縮指的是牙齦向後退縮,導致牙根敏感部位暴露。同時,這也會產生細小的空隙,細菌容易在這些空隙中堆積並形成黏性的牙菌斑。如果不加以治療,牙齦萎縮可能持續惡化,最終導致牙槽骨甚至牙齒的損失。
許多因素都可能造成牙齦萎縮,包括:
-
不良的口腔衛生
-
刷牙力道過大
-
年齡增長
-
遺傳因素
牙齦能再生嗎?
與皮膚等上皮組織不同,牙齦組織並不具備相同的再生能力。一旦萎縮發生,牙齦本身並不會自行「長回去」。不過,仍有一些方式可以避免萎縮情況繼續惡化,並改善牙齦的健康狀態。
關於天然療法
許多人宣稱有多種天然療法能改善牙齦萎縮的問題,常見的包括:
-
油拔法(Oil Pulling)
-
飲用綠茶
-
蘆薈凝膠(Aloe Vera)
這些方法或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口腔健康。2020 年的一項研究綜述指出,用椰子油在口內漱動(油拔)似乎有助於減少牙菌斑和牙齦發炎。2021 年的統合分析也提到綠茶對抗常見牙齦發炎菌種的潛在益處,但研究證據仍不足以做出明確結論。
另一篇在 2024 年所做的研究提到,在牙齦下方塗抹蘆薈凝膠並配合「洗牙及牙根整平」的治療,比起僅接受洗牙及牙根整平的對照組,更能有效降低細菌與發炎程度。雖然這些發現相當具有前景,但仍需要更多研究進一步驗證。
儘管如此,目前尚未有任何天然或醫學療法能使已經退縮的牙齦組織「再生」。因此,如果有牙齦萎縮的狀況,建議及早與專業牙醫師討論進一步的治療或護理方式。
牙齦萎縮時該怎麼做
即使牙齦不會再生,依舊有許多方法可以預防萎縮持續並減輕其外觀。以下幾種措施能有效幫助維持牙齦健康:
預防
-
安排牙科檢查
與牙醫預約檢查,評估牙齦萎縮的程度與原因。若牙齦下方有細菌堆積,通常會先進行深層清潔,也就是「洗牙及牙根整平」(Scaling and Root Planing)。 -
洗牙及牙根整平
透過手動器械或超音波震動刮除牙齒表面與牙齦下方的牙結石和牙菌斑。若有必要,牙醫可能在牙齦下方使用緩釋型抗菌凝膠,或開立抗菌漱口水,幫助控制感染。 -
維持良好口腔衛生
-
使用軟毛牙刷,每天早晚輕柔地刷牙
-
每日使用牙線或其他齒間清潔工具,先清潔齒縫再刷牙
-
每半年進行一次牙科檢查和洗牙
-
若能徹底去除牙菌斑並持續維持清潔,通常能夠顯著延緩牙齦繼續退縮。
治療
牙齦萎縮的治療方式取決於個案的原因和嚴重程度。當狀況較為嚴重時,牙醫可能會建議下列外科或其他程序,以移除深層細菌並補強缺損的牙齦組織:
-
雷射治療
透過「雷射輔助新附著程序」(Laser Assisted New Attachment Procedure®,LANAP®),能在較不侵入的情況下治療牙周炎,去除感染組織並促進牙周組織癒合。 -
瓣膜手術(Flap Surgery)
在牙齦上做小切口以掀開組織,清除深層的牙菌斑或牙結石。之後再將牙齦組織復位並固定,避免後續骨頭流失。 -
隧道技術(Tunnel Technique)
這是一種較為微創的療法,會在牙齦表面開一個小通道,藉此移除深處細菌並保留牙齦外觀的完整性。 -
牙齦移植(Gum Graft)
從口腔其他部位取一小塊健康牙齦組織,移植到萎縮區域並縫合固定。這不僅能改善牙齦萎縮的外觀,也能保護牙根與骨骼組織不再進一步受損。 -
黏合(Bonding)
在退縮的牙根處塗上一層與牙齦顏色相近的樹脂,減少牙齦萎縮的視覺落差並保護敏感的牙根部位。
建議與專業牙醫師討論哪種治療選擇最適合您的狀況,以達到最佳的口腔健康效果。
結論
牙齦萎縮是一種相當普遍的口腔問題,即使平日已養成良好的口腔護理習慣,年齡增長或基因等因素仍有可能導致牙齦退縮。一旦牙齦萎縮發生,組織本身並不會自行生長回來。然而,透過早期介入、定期深度清潔、改善口腔衛生以及必要時的外科處理,通常能有效防止牙齦進一步退縮,並維持牙齒及牙齦的健康。
和您的牙醫師合作,根據實際牙齦萎縮狀況及口腔健康需求,訂定合適的治療及護理計畫,才能長期保護牙齒與骨骼結構並維持口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