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單顆牙齦腫脹的原因

有時候,當你照鏡子或在刷牙、使用牙線時,可能會發現自己的某一顆牙齦腫起來了。通常這與口腔衛生不良、牙齦疾病或牙齒膿瘍等多種原因有關。

不良的口腔衛生

如果沒有正確地刷牙與使用牙線清潔,殘留的食物碎屑就可能導致蛀牙與發炎。長期下來,這可能會進一步演變成牙齦疾病。以下是口腔衛生不良可能出現的徵兆:

  • 牙齦顏色蒼白或發紅

  • 牙齦腫脹

  • 刷牙時牙齦出血

  • 牙齒有膿液滲出

  • 牙齒鬆動

  • 口臭

  • 口中有異味

牙齦疾病

當口腔中的細菌感染包圍牙齒的牙齦組織時,便可能引發炎症,進而導致牙周疾病。常見的症狀包括:

  • 牙齦敏感或出血

  • 牙齒敏感

  • 牙齒鬆動

  • 牙齦開始向上或向下退縮

膿瘍

若蛀牙長期未處理,使細菌感染牙齒,就可能產生牙齒膿瘍。可能的症狀包括:

  • 疼痛

  • 牙齦腫脹

  • 顎部腫脹

  • 發燒

如果懷疑自己有牙齒膿瘍,一定要去看牙醫。這種感染不會自行消失,若任其惡化,可能擴散到顎骨,甚至在極少數情況下延伸到身體其他部位,造成更嚴重的健康問題。


牙齦疾病

我們的口腔中含有大量細菌。當這些細菌與唾液以及口中的其他成分結合後,就會在牙齒表面形成牙菌斑。若牙菌斑沒有透過刷牙和使用牙線徹底清除,便會逐漸硬化成牙結石。牙菌斑及牙結石的堆積會導致牙齦疾病。

「牙齦炎」是較常見、較輕微的牙齦疾病,特徵是牙齦泛紅、腫脹且容易出血。如果牙齦炎未加以治療,可能進一步發展成「牙周炎」——牙齒會變得鬆動或敏感,咀嚼時疼痛,並出現紅、腫、痛或出血的牙齦。

一旦罹患牙周炎,牙齦會開始從牙齒表面往上或往下退縮,使細菌更容易侵入並造成感染。若持續不治療,可能會破壞固定牙齒的軟組織及骨骼結構。


風險因素

雖然大多數人都有機會在某些條件下罹患牙周疾病,但以下因素會使風險上升:

  • 吸菸

  • 糖尿病

  • 愛滋病

  • 壓力大

  • 家族遺傳

  • 牙齒排列不整

  • 不良或破損的填補物

  • 會引起口乾的藥物


居家療法

若牙齦在單顆牙周圍腫脹,除了就醫之外,也可以嘗試以下居家方法來紓緩不適。但若症狀嚴重或無明顯改善,還是應盡快尋求專業牙醫的評估與治療。

鹽水漱口

研究顯示,鹽水漱口對於因牙齦炎引起的牙齦發炎可能有幫助。
做法:

  1. 一天 2~3 次,將 1/2 茶匙的鹽加入約 240 毫升的溫水中。

  2. 含在口中約 30 秒後吐出。

茶樹油漱口

有研究指出,茶樹油可能有助於減少牙齦炎引發的出血。
做法:

  1. 一天 2~3 次,將 3 滴茶樹精油滴入約 240 毫升的溫水中。

  2. 含在口中約 30 秒後吐出。

注意: 茶樹油不可直接吞服;使用前應確保沒有過敏反應。若不確定,建議先諮詢專業人士。

薑黃凝膠

有研究顯示,薑黃凝膠或許可以預防牙菌斑堆積與牙齦炎。
做法:

  1. 一天 2 次,在刷完牙並用清水漱口後,將薑黃凝膠塗抹在牙齦上。

  2. 靜置 10 分鐘,再以清水漱口、吐掉凝膠。


預防單顆牙齦腫脹的方法

要預防牙齦在某一顆牙周圍腫脹,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至關重要。建議做好以下幾點:

  • 勤刷牙:餐後以及睡前都要刷牙,徹底清除牙齒表面的牙菌斑及食物殘渣。

  • 使用牙線:每天至少一次,特別是晚上睡前,使用牙線清潔牙齒縫隙。

  • 定期檢查:每年至少 2 次看牙醫,進行例行檢查和專業洗牙。


結論

若發現只有單顆牙齦腫脹,可能是牙齦疾病、口腔衛生不佳或牙齒膿瘍所導致。若腫脹持續或伴隨疼痛、流膿等症狀,請盡快就醫,以確保適當治療。平時花些時間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如勤刷牙、使用牙線及定期接受牙醫檢查,就能減少牙齦疾病與其他口腔健康問題所帶來的不適與花費。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