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膿腫(gum boil)是一種牙周疾病,主要是牙齦形成膿瘍(abscess)。此症狀會引起疼痛與腫脹,若未經處理,可能會蔓延至牙齒及周圍組織。
雖然口腔衛生不佳是引發牙齦膿腫的常見原因,但牙齦受傷、糖尿病等潛在疾病也可能增加風險。居家護理如鹽水漱口能提供一定幫助,但仍可能需要專業治療。
牙齦膿腫的類型
牙齦膿腫是一種在牙齦上形成的膿瘍,膿瘍是一種充滿膿液(包含活性與死亡的白血球、細菌和碎屑)的腫塊。根據膿腫出現的位置,又可細分為以下兩種:
- 牙齦膿瘍(Gingival abscess):僅涉及牙齦組織。
- 牙周膿瘍(Periodontal abscess):膿瘍位於牙齦和牙齒之間的空間。
其他牙齒膿瘍還有牙根尖膿瘍(periapical abscess),此類膿瘍位於牙根處,可能會變成慢性疾病。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統計,美國30歲以上的人口約40%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疾病。
牙齦膿腫的症狀
牙齦膿腫主要症狀為牙齦上出現一個腫脹疼痛的膿包,疼痛通常會持續存在,在進食或咀嚼時可能加劇。
其他相關症狀包括:
- 牙齦腫脹
- 牙齒對冷熱敏感
- 膿液流出
- 口臭
- 耳朵疼痛
- 口中出現異味
- 牙痛
- 發燒(不常見,除非感染擴散)
牙齦膿腫的成因
牙齦膿腫是由細菌侵入牙齦與牙齒之間的區域引起,或因異物(如食物殘渣)卡入牙齦導致感染。
細菌也可能透過牙齦上的傷口進入,形成含膿的感染囊袋。另外,牙齒根部感染的細菌也可能進入牙齦,引發膿瘍。
以下情況會提高牙齦膿腫風險:
- 遺傳易感性
- 牙周疾病
- 蛀牙
- 吸菸史
- 使用特定藥物,如吸入式皮質類固醇
- 牙齦手術史
- 牙齦外傷
- 免疫系統功能較弱,如糖尿病或化療患者
- 不良飲食習慣(過量攝取含糖食物與飲料)
牙齦膿腫的居家療法
保持牙齒與牙齦健康是預防感染與牙齦膿腫的最佳方法。均衡飲食、戒菸和定期接受牙科檢查有助於避免感染與併發症。
如果已經出現牙齦膿腫,可嘗試以下方法:
- 鹽水漱口或以過氧化氫漱口水漱口。
- 茶樹精油
- 蘆薈
- 番石榴葉
- 印楝油(Neem oil)
不過,像丁香油、大蒜汁、薑黃和薄荷油等家庭療法仍需進一步研究。部分研究指出,丁香與薄荷精油共同使用可能比單獨使用具有更佳的抗菌效果。
蘋果醋則可能對牙齒琺瑯質造成傷害,使用前應諮詢專業牙醫建議。
何時該就醫?
通常透過醫師的檢查與患者的症狀描述即可診斷牙齦膿腫。如果居家護理後疼痛未減輕,或伴隨其他症狀如膿液流出或發燒,應立即尋求醫療協助。
若因其他疾病(如癌症化療)導致牙齦膿腫,也應通知你的醫療團隊。
牙齦膿腫的醫療治療方式
牙齦膿腫可能會自行破裂,暫時緩解症狀,但如果未移除感染源,膿腫通常會再次出現。切勿自行擠破膿包,否則可能導致感染擴散。
牙醫可能採取以下治療措施:
- 檢查膿腫部位,透過X光確認感染範圍。
- 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如布洛芬)緩解疼痛。
- 透過小切口排膿,去除感染物質。
- 服用抗生素治療感染。
如果膿腫蔓延到牙齒,可能需要進行根管治療或拔牙手術,這些程序通常由牙醫或專科牙髓治療醫師執行。
未經及時治療的牙齦膿腫可能演變成嚴重疾病,感染可能擴散影響牙齒、周圍組織及骨骼。
如何預防牙齦膿腫?
維持口腔健康與牙齦清潔是預防牙齦膿腫的最佳方法,定期接受牙科檢查及洗牙。另外,以下方法也有助預防:
- 每天至少使用牙線或其他方式清潔牙縫一次。
- 每天用含氟牙膏刷牙兩次。
- 刷牙後不要立即漱口,以避免沖掉具保護性的牙膏成分。
- 避免攝取高糖與澱粉類食物。
總結
牙齦膿腫是一種在牙齦上形成的膿瘍,常見於牙齦和牙齒之間,症狀包括疼痛、腫脹、牙齒鬆動感與口臭。
治療方式包括排膿與服用抗生素,情況嚴重時可能需根管治療或拔牙。
透過良好口腔護理可有效預防牙齦膿腫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