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瘀青的症狀、成因與治療方式

牙齦瘀青的外觀可能是由於牙齦受到碰撞或刮傷而出現變色。就像身體其他部位一樣,牙齦也可能出現瘀青。

導致牙齦瘀青的原因包含輕微外傷(例如吃到尖銳食物)、牙科治療過程中的意外,以及某些醫療狀況。

通常透過家庭療法如冷敷或使用濕紗布即可治療,多數情況下數週內會自然痊癒,但若瘀青是由醫療問題引起,則需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本文將介紹牙齦瘀青的症狀、原因、診斷與治療方法。


牙齦瘀青有哪些症狀?

牙齦瘀青會與其他健康牙齦呈現不同顏色,例如深褐色、黑色、紫色或紅色。

除了顏色改變之外,牙齦瘀青可能伴隨疼痛,有時可能伴隨出血。


牙齦瘀青的可能原因

牙齦瘀青的常見成因包含:

1. 過度用力的牙線清潔

使用牙線是維持口腔健康必備的步驟之一,每天使用可防止牙菌斑堆積與蛀牙。使用牙線的方式多樣,包括傳統牙線、牙線棒或水牙線。若使用牙線過度用力,可能導致牙齦敏感,甚至出現出血及瘀青。

2. 臉部跌倒受傷

臉部跌倒或受傷可能導致牙齦瘀青。無論是運動傷害、意外跌倒或因骨骼脆弱而引起,跌倒後臉部撞擊都可能導致牙齦下的微小血管破裂。若發現牙齦瘀青,建議檢查臉部及口腔其他部位是否有其他損傷,如牙齒破損、嘴唇受傷或下顎問題。輕傷可以透過冰敷緩解。

3. 吃到尖銳或堅硬的食物

食用尖銳或酥脆食物,或意外被尖銳物品戳到,都可能導致牙齦瘀青。例如咬到酥脆的薯片、使用牙籤或被叉子、竹籤意外戳到,都可能造成牙齦瘀青或出血。

4. 口腔外傷或碰撞

口腔受傷或撞擊時,牙齦可能出現明顯瘀青和腫脹,癒合時間可能較長。此外,外傷可能伴隨骨折、下顎脫臼或口腔內部傷口等狀況。若發生嚴重口腔外傷,建議立即就醫診斷並治療。

5. 牙科治療意外

牙科治療過程中偶爾可能導致牙齦瘀青。此外,「汞齊刺青」(Amalgam Tattoo)也可能看似瘀青,這是銀汞合金填充物的顆粒進入牙齦組織造成的,通常發生在牙齒填補或移除填充物時。汞齊刺青呈現藍灰色或黑色,不會疼痛,常出現在牙齦靠近填補物處,也可能在臉頰內側、嘴唇、舌頭或口腔上顎內側。

6. 嬰兒長牙

嬰兒通常在6個月至1歲之間開始長牙。嬰兒出生時牙齦內就有20顆牙齒,3歲時多數乳牙長出。牙齒萌出時可能使牙齦變得敏感而瘀青,可能呈現深紅、褐色、藍色或紫色,甚至半透明色。

7. 牙齦炎(Gingivitis)

牙齦炎是因為牙菌斑和牙結石堆積導致牙齦發炎,症狀包括牙齦出血、腫脹,並可能呈現明顯的亮紅色或紫紅色,看起來類似瘀青。

8. 血小板減少症(Thrombocytopenia)

血小板減少症是血液中血小板數量過低所致,血液無法正常凝固,容易導致牙齦出血或瘀青,呈現紫色、褐色或紅色瘀青。


牙齦瘀青的診斷方法

牙齦瘀青的診斷取決於其原因:

  • 若是受傷或跌倒,初步可由家庭醫師診察,情況嚴重時須立即就醫。
  • 若為嬰兒長牙問題,可由小兒科醫師檢查並必要時轉介牙醫。
  • 若問題來自口腔或牙齒,建議直接找牙醫診斷。
  • 若懷疑血小板減少症,醫師可能進行血液檢查、骨髓切片或影像檢查(如CT掃描或超音波)確認診斷。

牙齦瘀青的治療方式

治療方式取決於造成瘀青的原因:

  • 輕微瘀青通常不需特殊治療,可自行痊癒,可透過冷敷並食用軟質食物緩解症狀。
  • 長牙嬰兒可避免給予過硬食物,用冷的小湯匙、濕紗布或乾淨手指舒緩。
  • 血小板減少症情況嚴重者,可能需要輸血補充血小板或使用類固醇、免疫球蛋白等藥物治療;脾臟腫大情況可能需手術切除脾臟。

如何緩解牙齦疼痛?

牙齦疼痛時,可自行緩解方式:

  • 避免尖銳或硬食物。
  • 使用柔軟牙刷輕柔刷牙。
  • 輕柔使用牙線。
  • 使用溫鹽水漱口。
  • 可服用止痛藥(如普拿疼或布洛芬)。

疼痛嚴重時應立即聯繫牙醫或醫療提供者。


何時該看醫師?

若因跌倒、碰撞導致嚴重瘀青、持續疼痛或一週內無改善,應盡快就醫,由專業醫師正確診斷並提供合適治療方案。

通常牙齦瘀青會逐漸恢復,但若一週內未見好轉,應立即尋求口腔專業人員的協助。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