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疼痛是小事?警覺背後可能潛藏的健康危機

牙齦組織本身柔軟而敏感,因此許多因素都可能導致牙齦疼痛。你可能會感到牙縫之間、某些牙齒上方或是整個牙齦都會出現疼痛感,有時疼痛僅侷限在口腔後方。

疼痛的牙齦可能會出血或腫脹,但有時也可能看不到明顯症狀。無論是什麼原因導致的牙齦疼痛,刷牙或使用牙線時疼痛通常會加劇。使用含酒精等刺激性成分的漱口水時,也可能導致牙齦更疼痛。

以下將詳述導致牙齦疼痛的各種可能原因。

口腔健康相關疾病

牙齦炎(Gingivitis)

牙齦炎是一種常見且輕微的牙齦疾病。主要表現為牙齦發炎、紅腫,尤其在牙齒底部的部位更為明顯。牙齦炎使牙齦容易撕裂、出血,並造成疼痛。

牙齦炎其他症狀包括:

  • 牙齦萎縮
  • 牙齦觸碰敏感疼痛
  • 口臭
  • 牙齦腫脹、膨大

通常是口腔衛生不佳造成,例如沒有規律地刷牙或使用牙線。雖然牙齦炎本身不嚴重,但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演變成更嚴重的牙周病。通常透過專業的牙齒清潔以及維持良好的刷牙、牙線習慣就能改善症狀。

鵝口瘡(Thrush)

鵝口瘡是一種由白色念珠菌(Candida)過度增生造成的口腔真菌感染。這種菌與女性陰道酵母菌感染的病原菌相同。鵝口瘡多發於嬰兒、年長者以及長期住院的人群。

鵝口瘡主要表現為舌頭或臉頰內側出現白色斑點,看起來類似乳酪狀物質,有時候也可能擴散到牙齦、扁桃腺或口腔上顎。如果感染擴散到牙齦,會導致牙齦疼痛與刺激感。

鵝口瘡的治療方式包括抗真菌藥物,如口服藥片、口含錠或抗真菌漱口水。

牙周病(Periodontitis)

牙周病是牙齦炎惡化後較為嚴重的牙齦疾病。因牙菌斑堆積而導致細菌感染,進而破壞支持牙齒的牙齦組織及骨頭,造成牙齦萎縮,甚至牙齒鬆動。

牙周病的發展通常緩慢,但也可能突然加劇。主要症狀包括:

  • 牙齦疼痛
  • 牙齦腫脹
  • 牙齦顏色轉為紅色或紫色
  • 牙齦出血
  • 牙齦膿瘍
  • 因牙齦萎縮導致牙縫變大
  • 咀嚼時疼痛
  • 口臭
  • 咬合改變

牙周病需要透過專業的牙齒深度清潔治療(如根面整平術及牙根刮治術),以徹底清除牙齦下的細菌。同時需配合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才能避免再次感染。

女性特有因素

荷爾蒙變化

女性在青春期、服用某些避孕藥時產生的荷爾蒙變化,可能改變血液供應至牙齦的方式,使牙齦組織更敏感,較易受到損傷及刺激。

荷爾蒙也會影響身體對牙菌斑所產生毒素的反應。

荷爾蒙相關牙齦問題的症狀還包括:

  • 牙齦紅腫
  • 牙齦腫脹
  • 牙齦敏感
  • 牙齦出血

如果你懷疑牙齦疼痛是荷爾蒙變化造成,建議諮詢牙醫,醫師可能會提供調節荷爾蒙的藥物或建議減少牙齦敏感的方法。

懷孕期間

懷孕期間荷爾蒙劇烈變化,尤其黃體素增加,使牙齦對牙菌斑產生的毒素及細菌反應增強,導致感染機率提高。

孕期牙齦炎非常普遍,血液流向牙齦增加會造成牙齦腫脹、刺激及疼痛。其他症狀包括:

  • 牙齦觸碰疼痛敏感
  • 牙齦容易出血
  • 牙齦變紅
  • 牙齦腫脹膨大

一般情況下,懷孕造成的牙齦疼痛在產後荷爾蒙回復正常後就會改善。但懷孕期間仍應至少做一次專業的牙齒清潔,並格外注意口腔衛生。

更年期

更年期導致全身性變化,也會影響口腔。更年期後口腔可能出現:

  • 味覺改變
  • 口腔灼熱感
  • 對熱、冷食物敏感度增加
  • 唾液分泌減少,造成口乾

唾液可滋潤口腔並清除牙菌斑產生的細菌與毒素,唾液減少會增加罹患牙周病的風險,同時也可能增加牙齦的敏感度與疼痛。

如口腔乾燥,可嘗試吸冰塊或無糖硬糖,或使用針對口乾的漱口水或口腔保濕噴劑。

其他原因

口腔潰瘍(Canker sore)

口腔潰瘍是小型的疼痛潰瘍,可能出現在舌頭上下、嘴唇內側、臉頰內側及牙齦底部。外觀呈白色小斑點,非常敏感疼痛,可能單獨或成群出現。

多數口腔潰瘍數日後可自行癒合,可使用口腔止痛藥暫時緩解疼痛。

牙科器具

牙套、假牙、維持器、護齒套等牙科器具可能導致牙齦刺激。若器具損壞或不適合,會產生摩擦傷害牙齦,造成疼痛。此外,清潔牙科器具所用的化學用品也可能引起刺激。

可嘗試更換不同的清潔劑或黏著劑,若仍無改善,應與牙醫討論改善器具配戴方式,或使用牙科蠟防止摩擦刺激。

總結

牙齦疼痛不容忽視。牙齦炎和牙周病若早期發現,通常能有效治療。若症狀持續或惡化,應立即就醫檢查,定期牙齒清潔,並每天至少刷牙和使用牙線兩次,維護口腔健康。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