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炎、口腔潰瘍、使用菸草、食物過敏、維生素缺乏以及癌症等,都是造成牙齦疼痛的可能原因之一。牙醫可以協助找出原因並提出下一步處置建議。
牙齦疼痛是常見的問題。牙齦的疼痛、腫脹或出血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
以下將介紹導致牙齦疼痛的 12 種原因。
1. 粗暴的刷牙與使用牙線
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需要刷牙和使用牙線。然而,如果你刷牙或使用牙線過於用力,或使用刷毛過硬的牙刷,可能會刺激甚至傷害牙齦。
- 若刷牙後牙齦感到不適,可以改用軟毛牙刷。美國牙醫協會通常建議使用軟毛牙刷,因為它們清潔效果並不比硬毛差,卻較不易傷害牙齦。
- 刷牙與使用牙線時也要避免過度用力。
2. 牙周病
如果牙齦出現紅腫、流血,可能是牙周病(periodontal disease)造成。這通常是因為沒有定期且正確地刷牙和使用牙線。最常見的牙周病是牙齦炎(gingivitis),更嚴重且不常見的是牙周炎(periodontitis)。
- 如果及早發現,牙齦炎可以透過正確的口腔衛生習慣逆轉。刷牙、使用牙線並搭配漱口水,都有助於改善牙齦疼痛。
- 若未加以處理,牙齦炎可能進展為牙周炎,甚至導致牙齒脫落。
3. 口瘡(及其他口腔潰瘍)
口瘡(canker sores)也稱為口腔潰瘍,會在牙齦或口腔其他部位出現疼痛性的潰瘍。有時候潰瘍呈現紅色,也可能有白色覆蓋層。
- 口瘡的確切成因尚不明確,但可能與病毒或細菌感染有關。自體免疫疾病患者較易出現口瘡。
- 沒有特定的藥物可以專門治療口瘡,通常它們會在 14 天內自行癒合。若潰瘍持續超過三週,應諮詢牙醫。
4. 菸草
吸菸(如香菸、雪茄)都可能傷害牙齦。使用無煙菸草(如嚼菸或鼻菸)對牙齦的傷害更甚。若你有使用菸草產品,這可能就是牙齦疼痛的原因。
- 為了改善牙齦健康,應戒除菸草產品。菸草不僅危害牙齦,還可能導致癌症。
5. 對牙齒清潔產品的過敏反應
有些人對牙膏、漱口水或其他口腔清潔產品中的成分產生過敏反應,這也可能導致牙齦疼痛。
- 如果懷疑自己對某項口腔清潔產品過敏,可以嘗試逐一停用,以找出特定產品。
- 一旦確認是哪種產品引起不適,就應該停止使用。
6. 食物過敏
導致牙齦不適的過敏,可能並非來自口腔清潔產品,而是來自食物。
- 可嘗試「排除飲食法」,先停止攝取某種食物 30 天,然後再重新引入,觀察是否再次出現症狀。
- 若想更快速而精準地找出過敏原,可諮詢過敏科醫師,他們能協助找出引發反應的原因並建議治療方式(通常包括避免該食物)。
7. 灼傷
有時候,我們會被過熱的食物(例如熱騰騰的披薩或咖啡)燙到牙齦,卻事後忘記。隔一陣子才會感到灼痛。
- 若不再用熱食或刷牙方式持續刺激傷口,通常牙齦組織可在 10 天至兩週內自行癒合。
8. 荷爾蒙變化
對許多女性來說,不同時期的荷爾蒙變化都可能影響牙齦,包括:
- 青春期:荷爾蒙飆升會增加牙齦的血液流量,導致牙齦腫脹、敏感。
- 月經:在每次月經前夕,有些女性的牙齦會腫脹、容易出血。通常月經開始後,這種現象會自行減輕。
- 懷孕:從懷孕第二或第三個月開始,直到第八個月,一些女性會出現牙齦腫脹、疼痛及出血的情況。
- 更年期:更年期期間,有些女性會覺得牙齦乾燥,造成不適及容易出血。
如果發現牙齦疼痛與上述荷爾蒙變化有關,應與牙醫討論,以評估狀況並獲得合適的建議。
9. 牙齦膿瘍(牙根尖膿瘍)
在牙根附近的感染會形成膿瘍,導致牙齦痛、腫脹。若牙醫診斷為牙根尖膿瘍,通常需要接受治療,往往包括根管治療。
10. 假牙與局部假牙
不合適的假牙或局部假牙(partials)會刺激牙齦。長期的刺激可能導致組織受損及牙周疾病。可透過牙醫調整假牙或局部假牙的配戴情況,來減輕牙齦疼痛。
11. 維生素缺乏
良好的口腔健康需要均衡的營養,包括足夠的維生素 B 與維生素 C。
- 若維生素缺乏,可能導致包括壞血病(scurvy)在內的多種疾病,出現牙齦腫脹、疼痛等症狀。
- 攝取符合每日建議量的維生素與礦物質,並維持健康均衡的飲食,可改善因維生素缺乏引起的問題。
12. 口腔癌
口腔癌通常表現為口腔內部(牙齦、臉頰內側、舌頭甚至扁桃腺)出現無法癒合的潰瘍或病灶。
- 若口腔內有傷口超過兩週仍未癒合,應立即就診檢查。
- 治療方式通常包括手術切除腫瘤或癌細胞、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
結論
造成牙齦疼痛的原因眾多,但大部分都能透過健康的生活習慣與適當的口腔衛生來預防。若你出現持續性疼痛、腫脹,或超過兩週仍未癒合的牙齦傷口,請務必儘快預約牙醫檢查並接受適當的治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