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讓牙齒變白,有些方法或許可以幫助你。不過,在家使用美白產品要特別小心,以免損傷牙齒琺瑯質,導致牙齒敏感或蛀牙的風險。
牙齒顏色改變通常是逐漸且不易察覺的,某種程度的發黃可能無法避免。
隨著年齡增長,牙齒可能變得更黃或更暗沉,這是因為牙齒外層琺瑯質磨損後,下方偏黃的牙本質變得較明顯。牙本質是位於琺瑯質下方的鈣化組織。
本文將介紹幾種安全且天然的牙齒美白選項,以及如何正確執行。
改善黃牙的 7 種天然方法
以下提供 7 種天然方法來改善黃牙問題,你可以輪流嘗試這些方法來找到適合你的解決方案。但必須注意,有些方法尚無足夠的科學研究支持,僅有坊間使用的經驗支持。
1. 正確刷牙
第一個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更頻繁且正確地刷牙。特別是在食用會導致牙齒變黃的食物和飲料後,更應該刷牙。
但注意,不要在食用酸性食物或飲料後立即刷牙,以免琺瑯質受到更多侵蝕。
建議每天至少刷牙兩次,每次 2 分鐘,輕柔地以圓周運動刷洗牙齒內側、外側與咀嚼面,確保清潔到每一個縫隙。
使用具有美白效果的牙膏也能有效去除牙齒表面污漬。這類牙膏含有溫和的研磨劑,能清潔牙齒而不會造成傷害。電動牙刷在去除表面污漬方面可能更有效。
2. 小蘇打與過氧化氫
使用小蘇打與過氧化氫製成的牙膏,有助去除牙菌斑並美白牙齒。
可混合 1 大匙小蘇打與 2 大匙過氧化氫,刷牙後務必用清水徹底漱口。你也可以將這種混合液當漱口水,或僅使用小蘇打加水。
研究指出,使用含小蘇打與過氧化氫的牙膏,在 6 週後可明顯改善牙齒污漬,達到美白效果。
另一項研究也指出,含小蘇打的牙膏安全且適合日常使用,有效去除牙漬。
3. 椰子油漱口法(Oil pulling)
椰子油漱口法據稱能移除口腔內的牙菌斑與細菌,有助於牙齒美白。
方法是將 1 到 2 茶匙的椰子油在口中漱口 10 到 30 分鐘,注意不要吞下,因為油中含有細菌與毒素。吐出後漱口並正常刷牙。
目前並無研究直接證實椰子油能美白牙齒,但有研究顯示使用芝麻油或葵花籽油漱口可減少牙菌斑引起的牙齦炎,間接減少牙齒泛黃情況。椰子油的美白效果尚需更多研究支持。
4. 蘋果醋
蘋果醋少量使用也能達到美白效果。
將 2 茶匙蘋果醋與約 180 毫升水混合,漱口約 30 秒,之後用清水漱口並刷牙。
研究發現蘋果醋對牛牙有漂白效果,但可能損傷牙齒琺瑯質,因此使用必須謹慎,並且避免長時間使用。
5. 檸檬、橘子或香蕉皮
坊間傳言,使用檸檬皮、橘子皮或香蕉皮擦牙齒能使牙齒變白。據信這些果皮中的檸烯(d-limonene)或檸檬酸成分可能有效。
每次用果皮輕輕摩擦牙齒約 2 分鐘,隨後漱口並刷牙。但科學研究對此仍然不足,且果皮酸性高,長期使用可能導致牙齒敏感甚至損傷琺瑯質。
6. 活性炭(Activated charcoal)
活性炭據稱能吸附並移除牙齒表面的色素與污漬,也能清除口腔細菌與毒素。
將活性炭粉末沾在牙刷上,以小圓圈輕輕刷牙約 2 分鐘,之後吐出並徹底漱口。需注意刷牙時避免過於用力,以免損傷牙齒和牙齦。
目前對活性炭的美白效果尚缺乏充分證據。研究指出,長期使用活性炭可能磨損琺瑯質,使牙齒變得更黃,應小心使用。
7. 攝取高含水量的水果蔬菜
食用含水量較高的生鮮水果蔬菜可能有助於清潔牙齒,去除牙菌斑與細菌。
咀嚼脆硬的蔬果能促進唾液分泌,幫助清除牙齒縫隙的食物殘渣,減少牙齒泛黃的風險。
儘管缺乏直接研究支持美白效果,但健康的飲食確實有助口腔健康,尤其維他命 C 有助減少牙菌斑生成。
牙齒泛黃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牙齒變黃可能有多種因素,包括:
- 食用深色食物或飲品,如藍莓、紅酒、咖啡、茶
- 高糖及簡單碳水化合物飲食
- 吸菸或嚼食菸草
- 某些藥物或漱口水副作用
- 年齡增長
- 遺傳因素
- 口腔外傷
- 攝入過量氟化物
- 不良的口腔衛生習慣
- 長期口乾或唾液不足
總結建議
雖然以上方法可以嘗試,但務必注意安全,避免損傷琺瑯質或牙齦。最佳的美白方法仍是良好的日常口腔衛生,避免造成牙齒泛黃的因素,並定期接受牙醫檢查。
如果以上方法效果不佳,建議向牙醫諮詢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