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生齒(Impacted Teeth)指的是因某些原因無法正常穿透牙齦冒出來的牙齒。有時牙齒可能只是部分阻生,即牙齒的一部分已經開始冒出牙齦。
很多情況下,阻生齒並不會引起明顯的症狀,往往是在牙醫的例行X光檢查中才會被發現。
以下將詳細介紹阻生齒,以及何時需要進一步處理。
阻生齒的症狀
在某些情況下,阻生齒可能不會出現任何症狀。然而,也可能出現以下症狀:
- 牙齦紅腫或流血
- 口臭
- 口中出現異味
- 張嘴困難
- 張嘴、咀嚼或咬合時疼痛
這些症狀可能會持續數週甚至數月,時好時壞。
阻生齒的原因是什麼?
牙齒之所以阻生,通常是因為口腔空間不足。這可能與遺傳或牙齒矯正治療有關。
哪些牙齒最容易阻生?
智齒(又稱第三大臼齒)是最常見的阻生齒,通常於17至21歲間長出。此時人的下顎通常已停止發育,因此可能沒有足夠空間容納智齒。由於現代人並不需要智齒,因此若造成問題,通常建議拔除。如果你的下顎較小,則更容易發生智齒阻生的問題。
其次較常阻生的是上顎的犬齒,也稱為「尖牙」或「虎牙」。由於這些牙齒對口腔功能較為重要,醫生通常會建議採取治療方法,促使牙齒長出,而非直接拔除。
阻生齒如何治療?
如果你懷疑自己有阻生齒,請盡快看牙醫。牙醫會透過口腔檢查並拍攝X光片來判斷阻生齒是否造成你的症狀,並進一步討論治療的利弊。
常見的治療選項包括:
觀察與追蹤
若你的阻生齒並無症狀,牙醫可能會建議採取觀察方式,而非立即進行拔牙手術。定期檢查能協助醫師掌握阻生齒的狀態,以便在問題出現時及時處理。
外科手術
若阻生齒造成疼痛或其他不適症狀,牙醫可能建議拔除,尤其是阻生智齒。此外,若阻生齒影響其他牙齒健康,也可能會建議拔除。
拔牙手術通常在口腔外科診所進行,是門診手術(當日可回家),一般約需45至60分鐘。過程中會使用局部麻醉。術後恢復期大約7至10天,但多數人在手術後幾天內即可恢復日常工作或學習活動。
助萌治療(Eruption aids)
若阻生的是犬齒,牙醫可能會採用助萌治療,幫助牙齒順利萌出。常見的助萌方法包括牙套、矯正托槽,或移除可能阻擋犬齒的乳牙或恆牙。這類方法在年輕患者身上效果更佳。
若助萌無效,最終仍需拔除阻生齒,並透過植牙或牙橋取代缺失的牙齒。
阻生齒可能引發的併發症
完全阻生的牙齒無法冒出牙齦,你也無法有效清潔照護。然而,若牙齒只是部分阻生,則更難徹底清潔,這可能導致下列口腔問題:
- 蛀牙
- 牙齒腐蝕
- 感染
- 鄰近牙齒擁擠
- 囊腫形成(可能破壞鄰近牙根或骨骼)
- 牙槽骨吸收或損害鄰近牙齒
- 牙周病
阻生齒的疼痛緩解方式
若阻生齒造成疼痛,可透過非處方止痛藥暫時緩解症狀。阿斯匹靈對輕到中度牙痛特別有效,但18歲以下兒童不宜使用,以免增加罹患雷氏症候群(Reye’s syndrome,一種嚴重疾病)的風險。
冰敷可幫助降低炎症;你也可使用溫鹽水漱口緩解疼痛。此外,還有許多居家緩解牙痛的方法可嘗試。
若疼痛劇烈且居家方法無效,醫師可能會開立處方止痛藥。但即使居家療法有效,你仍應與牙醫討論治療計畫。止痛措施只能短期使用。若阻生齒持續引發疼痛,可能最終仍需透過外科手術或其他醫療介入處理。
阻生齒的未來展望
阻生齒不一定都會引起問題,有些情況下也不需特別處理。然而,若有感染風險或可能傷害其他牙齒,就必須拔除。
從小養成定期接受牙齒檢查的習慣,可幫助牙醫提早發現阻生齒並及早提出合適的治療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