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兩顆牙齒之間的蛀牙稱作「鄰接面蛀牙(interproximal cavity)」。與其他蛀牙一樣,牙齒鄰接面的蛀牙也會在牙齒琺瑯質(enamel)磨損後形成,細菌附著在牙齒上,造成齲齒(decay)。
如何判斷牙齒縫之間是否有蛀牙?
通常你可能不會察覺這類蛀牙,除非發生以下兩種情形之一:
- 蛀牙深入牙齒琺瑯質並達到下一層牙本質(dentin),此時可能會導致對甜食或冷食敏感,或咀嚼時感到不適。
- 你的牙醫或牙齒衛生師(dental hygienist)透過咬翼X光片(bitewing X-ray)發現蛀牙。
如果我牙縫之間有蛀牙該怎麼辦?
根據蛀牙的嚴重程度,你的牙醫可能會建議以下五種治療方式之一:
- 再鈣化(Recalcification)
如果蛀牙及早發現,且深度尚未超過琺瑯質的一半,通常可透過塗氟凝膠(fluoride gel)使牙齒再鈣化,達到復原效果。 - 補牙(Filling)
若蛀牙已經深入琺瑯質的一半以上,則需使用填補物將牙齒恢復到正常形態及功能。治療過程包括鑽除蛀牙部分,再用瓷質(porcelain)、金(gold)、銀(silver)、樹脂(resin)或汞合金(amalgam)等材質進行填補。 - 根管治療(Root Canal)
若蛀牙嚴重且長期未察覺,可能需要透過根管治療來挽救牙齒。此療程包括移除牙齒內的牙髓(pulp),清潔、消毒並修整牙齒內部後,再用填補物封閉空間。 - 牙冠(Crown)
牙冠是一種看起來與天然牙齒相似的保護套,可用於保護牙齒。牙冠可能由陶瓷(ceramics)、複合樹脂(composite resin)、金屬合金(metal alloys)、瓷質(porcelain)或多種材料結合製成。當牙齒填補範圍較大,天然牙體所剩不多時,會使用牙冠覆蓋填補物以支撐牙齒。牙冠通常也用於根管治療後的牙齒保護。 - 拔牙(Extraction)
當沒有其他選項且存在感染可能從牙齒擴散到下顎骨的風險時,拔牙會是最後手段。拔牙後產生的缺牙空間可透過牙橋(bridge)、局部義齒(partial denture)或人工植牙(dental implant)填補。
如何預防牙齒縫隙間的蛀牙?
由於一般牙刷無法有效清除牙齒縫隙間的細菌和牙菌斑(plaque),僅靠刷牙往往難以預防牙齒間的蛀牙。每天一次使用牙線(dental floss)清潔牙齒縫隙,可有效保持縫隙潔淨,避免蛀牙發生。
你的牙醫也可能建議:
- 減少糖分食物及飲料的攝取。
- 減少餐與餐之間的點心次數。
- 減少或避免吸菸和飲酒。
結語(Takeaway)
最有效預防牙齒間蛀牙的方法,是每日使用含氟牙膏(fluoride toothpaste)刷牙兩次,同時每天使用牙線或其他牙齒縫隙(interdental)清潔工具,並定期至牙醫處檢查牙齒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