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傳說牙蟲會蛀牙?破解牙齒健康的最大謎團

人類從古代起便會發生蛀牙。早在現代牙醫發展之前,人們認為蛀牙的元兇是藏在牙齒內的蟲子。這個理論曾廣泛流傳於世界各地,持續數千年。然而,現代牙醫學的進步早已證明:所謂的「牙蟲」其實根本不存在。

蛀牙的真正原因是牙菌斑。牙菌斑由唾液、細菌、酸性物質和食物殘渣構成。當牙菌斑堆積並侵蝕牙齒表面時,就會導致蛀牙。最終形成的洞即為齲齒(Cavities),又稱為蛀牙。

即便如此,關於牙蟲的迷思至今仍未完全消失。本文將帶你認識這個古老的神話,以及它究竟是如何產生的。

蛀牙與牙蟲迷思的起源

牙蟲的觀念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5000年。一份蘇美爾時代的文獻就曾提及,蛀牙的原因是牙齒裡存在牙蟲。

在公元前1500年的中國古代刻骨文字中,也描述了牙蟲攻擊口腔和牙齒的景象。古羅馬帝國及中世紀時代,人們亦相信牙蟲是真實存在的生物。

當時的人們普遍認為牙蟲會啃食牙齒導致蛀蝕,並相信牙蟲同時存在於牙齦與牙洞中。

以下是人們相信牙蟲存在的幾種可能原因:

受到幾內亞蟲感染的飲用水

其中一種理論認為,人們看到的「牙蟲」其實是從受污染的水源中感染的幾內亞蟲(Druncunculus medinensis)。懷孕的雌性幾內亞蟲會在接觸冷水時,釋放超過50萬隻幼蟲。

此外,幾內亞蟲依附於常見於飲用井水中的橈足類甲殼動物(Cyclopoid crustaceans)上。

因此,如果人們使用或飲用井水,很可能曾親眼見證幾內亞蟲釋放幼蟲的過程。

牙齒中的蟲狀構造

另一種可能的原因是人類牙齒內部的微小圓柱狀構造。根據馬里蘭大學牙醫學院研究指出,人類牙齒的牙本質小管內,存在著微小且中空的管狀構造。

科學家目前尚未完全了解這些構造的功能,但古代人可能將這些結構誤認為是「牙蟲」。

茄參種子治療法

中世紀的英國,人們會用燃燒茄參(Henbane)種子的煙霧來治療所謂的牙蟲。茄參是一種具有藥用價值的植物。

治療時,人們會用炭火加熱茄參種子,患有蛀牙的人則會吸入其煙霧。

巧合的是,燃燒茄參種子後產生的灰燼看起來很像蟲子。此外,茄參本身具有麻醉效果,能緩解牙齒疼痛,這更讓人相信牙蟲確實存在。

其他與蛀牙成因有關的古代迷思

除了牙蟲外,古代人也曾認為蛀牙的原因包括:

  • 化學性物質侵蝕
  • 唾液有缺陷
  • 齒槽骨(固定牙齒的顎骨部分)發炎
  • 突然的溫度變化
  • 機械性損傷

蛀牙的真正成因是什麼?

有了現代牙醫學的發展,我們如今清楚知道蛀牙的真正原因。

食物殘渣、細菌與唾液混合形成黏附在牙齒表面的牙菌斑。當糖分和澱粉長時間停留於牙齒表面時,牙菌斑內的細菌便會消化這些糖類,產生酸性物質。

牙菌斑中的酸性物質逐漸侵蝕牙釉質(牙齒的最外層硬組織),形成細小的洞穴,即為齲齒。

隨著時間推移,酸性物質和細菌將持續侵蝕牙釉質,最終影響下方的牙本質(位於牙釉質下方的牙齒組織)。若侵蝕繼續向內深入,觸及牙髓(牙齒中心部分),可能引發感染,造成劇烈腫脹和疼痛。

如何預防蛀牙?

要有效預防蛀牙及齲齒,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至關重要,包括:

  • 每天刷牙兩次
  • 使用牙線清潔牙縫
  • 使用漱口水漱口
  • 定期接受專業的牙科洗牙與檢查
  • 減少吃零食及飲用含糖飲料
  • 若牙醫建議,可使用氟化物治療

結語

「牙蟲」的概念是一個源遠流長的迷思。現代牙醫學早已證實,所謂牙蟲並非造成蛀牙的真實原因。

真正導致蛀牙的是細菌與酸性物質形成的牙菌斑。

透過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與定期專業洗牙,可以有效預防蛀牙。如果你懷疑自己有蛀牙,應盡早就醫,尋求牙醫師的協助。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