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相信偏方了!真正能對抗蛀牙的家庭療法全解析

雖然包括含氟牙膏在內的家庭療法無法去除已經存在的蛀牙,但可能有助於預防新蛀牙的形成。若要徹底清除蛀牙,必須尋求牙醫的專業協助。

牙齒蛀牙(又稱齲齒)是牙齒堅硬表面上所出現的小孔洞,由牙齒表面的細菌將糖轉化為酸性物質所引起。最常見導致蛀牙的細菌是變形鏈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

這些細菌會形成一種稱為牙菌斑(plaque)的黏性薄膜,牙菌斑中的酸性物質會將牙齒琺瑯質(enamel)中的礦物質(主要是鈣與磷酸鹽)溶解(去礦化),從而在琺瑯質上產生細微的孔洞。當酸性傷害延伸到琺瑯質下的牙本質(dentin)層時,就形成了蛀牙。


如何在家裡緩解蛀牙問題

許多家庭療法是根據1930年代的一項研究,當時認為蛀牙的形成與飲食中缺乏維生素D有關。研究中,兒童在飲食中添加維生素D後,蛀牙情況確實有所改善。而同時去除飲食中的穀類食品,效果更佳。這可能是因為穀物容易黏附在牙齒上。

缺乏維生素D可能會增加牙齒蛀牙的風險,但我們現在知道這只是一部分原因。蛀牙的其他風險因素包括:

  • 口乾症(唾液量過少的狀況)
  • 食用容易黏附於牙齒的食物,例如糖果和黏性食品
  • 經常吃甜食或飲用含糖飲料(如汽水、穀類食品、冰淇淋)
  • 胃酸逆流(胃酸造成牙齒侵蝕)
  • 牙齒清潔不充分
  • 嬰兒睡前餵奶習慣

當蛀牙已經深入牙本質,就無法在家中徹底清除。不過,以下家庭療法可能有助於預防蛀牙,或修復蛀牙形成前琺瑯質弱化的區域:

1. 無糖口香糖

臨床研究顯示,飯後咀嚼無糖口香糖有助於再礦化琺瑯質。含有木糖醇(xylitol)的口香糖已被廣泛研究,證實可促進唾液分泌、提高牙菌斑的pH值,並減少變形鏈球菌的數量,但仍需更多長期研究支持。

此外,含有酪蛋白磷酸肽-非晶態磷酸鈣(CPP-ACP)的無糖口香糖對降低變形鏈球菌的效果更佳,這類口香糖一般商店即可買到。

2. 維生素D

維生素D有助於從食物中吸收鈣與磷酸鹽。有研究指出,攝取維生素D與鈣含量豐富的食品(如優格)與兒童蛀牙的風險呈現負相關。乳製品(如牛奶、優格)以及曬太陽都能獲取維生素D。

然而,近年研究對維生素D影響牙齒健康的方式有所質疑。

3. 使用含氟牙膏刷牙

氟化物在預防蛀牙和琺瑯質再礦化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已有大量研究證明,定期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可有效預防蛀牙。

目前大部分研究對象都是兒童或青少年,對成人和老年人的研究則仍待增補。

4. 減少食用含糖食品

這可能是大家最不想聽到的建議:減少糖的攝取量。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食用糖分是造成蛀牙最重要的危險因素。建議每日糖分攝取量應低於總熱量攝取的10%。

如果仍然想吃糖,盡量不要整天不停吃糖,避免糖分持續停留在口中,這樣牙齒才有機會進行再礦化。

5. 油漱法(Oil pulling)

油漱法是古老的口腔清潔方式,用芝麻油或椰子油在口腔內漱約20分鐘後吐出。儘管聲稱油漱法能夠「去除毒素」的說法缺乏充分證據支持,但有小型三盲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顯示,使用芝麻油進行油漱可有效降低牙菌斑、牙齦炎及口腔細菌數量,效果與氯己定(chlorhexidine)漱口水相當,但仍需更大規模的研究確認效果。

6. 甘草根(Licorice root)

至少一項研究顯示,中國甘草植物(Glycyrrhiza uralensis)的提取物能夠對抗引起蛀牙的細菌。

某位研究人員甚至將甘草提取物製成棒棒糖,用以預防蛀牙。初步研究顯示,含甘草提取物的棒棒糖能有效降低口腔中變形鏈球菌數量並預防蛀牙,但仍需更多、更長期的研究證實。


牙醫診療的必要性

許多牙齒問題甚至深層蛀牙,都可能在沒有任何疼痛或其他症狀的情況下發展。因此,定期進行牙齒檢查是及早發現蛀牙的最佳方式,及早診斷能簡化治療過程。

牙醫對蛀牙的治療方式可能包括:

  • 氟化物治療:專業氟化物治療中氟含量比市售牙膏及漱口水高,牙醫也可能開立更強效氟化物處方。
  • 填補物:蛀牙若已穿透琺瑯質,通常需以補牙方式治療。
  • 牙冠(Crowns):針對嚴重蛀牙的牙齒,牙醫會訂製牙冠(牙套)覆蓋治療。
  • 根管治療:當蛀牙深入牙齒內部組織(牙髓),可能需要根管治療。
  • 拔牙:嚴重蛀牙的牙齒可能需拔除。

結論

維生素D、油漱法、甘草棒棒糖、口香糖等家庭療法無法單獨清除已有蛀牙,但可能有助於預防新蛀牙形成或改善琺瑯質弱化的區域。蛀牙愈早發現,治療難度就愈低,因此建議定期就診,以便及早發現並處理蛀牙問題。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