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變黑」到底怎麼了?深入了解原因與解決之道!

黑牙可能是潛在牙齒疾病的徵兆,不可輕忽。牙齒的正常顏色通常介於白色到淺黃、淺灰之間。牙齒之所以呈現白色調,是由於牙釉質中含有豐富的鈣質所致。牙釉質是牙齒外層堅硬的保護結構。

鈣質本身就是白色的物質,牙齒顏色主要取決於鈣質含量。然而,牙齒內也可能含有其他物質,導致出現灰色或黃色的色調。隨著年齡增加,牙釉質逐漸變薄,導致內層的牙本質逐漸顯露,這會讓牙齒看起來顏色較深。此外,牙釉質也可能因外在因素而染色。

牙齒變黑的原因

牙齒變黑的原因通常分為外源性與內源性兩大類:

  • 外源性(Extrinsic)
    外源性因素是來自牙齒外部,包括染色、牙結石或其他影響牙釉質表面的損害。
  • 內源性(Intrinsic)
    內源性因素則是牙齒內部出現問題,逐漸向外延伸,例如蛀牙與內部組織損壞。

牙齒通常不會一夜之間變黑,而是逐漸變化。理想情況下,在牙齒損害嚴重前及時就醫。常見導致黑牙的原因包括:

  • 蛀牙(Cavities):口腔細菌破壞牙釉質形成蛀洞,這些洞常呈現深色。
  • 牙齒修復物(Dental restoration):含銀汞齊(尤其是硫化銀)的補牙物或牙冠可能導致牙齒呈黑色。
  • 牙齒染色(Staining):經常食用深色食物或飲料,如茶、可樂,可能導致牙齒染色。
  • 服用特定藥物(Taking certain medications):例如口服的液態鐵劑補充品可能導致牙齒變黑。
  • 牙結石(Tartar):牙菌斑硬化後形成牙結石,經常位於牙齦線以下,有些結石呈現黑色。
  • 使用菸草(Tobacco):吸菸或嚼菸草也可能嚴重染黑牙齒。

上述大部分導致牙齒變黑的原因都需要牙醫專業治療與處理。

在部分地區,黑色牙齒曾經被視為一種美的象徵。過去在日本、寮國、越南等國家,一些女性會特意將牙齒染黑。儘管現在這種習俗已經不流行,但部分年長婦女仍可能保留黑色牙齒。

黑牙有哪些症狀?

黑色牙齒通常最初可能以棕色或灰色斑點的形式出現,接著逐漸轉變為黑色。有時也會出現黑色細小的斑點,常位於牙齦線下方的牙齒上端。這種狀況特別常見於兒童。

黑色牙結石通常好發於下顎前牙內側,以及臼齒外側。嚴重情況下,黑色牙齒的牙釉質可能會遭到破壞,形成明顯的孔洞。

黑牙該如何治療?

通常僅憑居家護理無法有效改善黑色牙齒,需要尋求專業牙醫協助。牙醫會檢查你的牙齒,確認導致黑牙的根本原因並推薦適當治療方案。你可以尋找鄰近的牙醫診所。

如果是黑色牙結石造成,牙醫可能會使用專業工具移除,包括專門用來清除牙菌斑和牙結石的手持刮除器,或利用超音波儀器震動擊碎牙結石。

無法單純去除的蛀牙

有些情況下,牙醫無法僅以儀器處理黑色牙齒,尤其當蛀牙深入牙齒內部時。若蛀牙已經深入到牙本質甚至更深層時,牙醫可能會先移除蛀牙,再使用牙冠修復受損牙齒。牙冠是一種依照患者牙齒形狀訂製的牙齒外罩,可覆蓋已清潔過的蛀牙牙齒。這一整個過程即為根管治療(root canal)。

有時牙齒損害太嚴重,無法修復,牙醫可能建議拔除該牙齒。

若只是牙齒嚴重染色,牙醫也可透過專業去漬及牙齒美白治療來改善。

黑牙的預後

如果牙醫能及早介入治療並挽救牙齒,接下來就必須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避免再次出現染色、牙結石或蛀牙。建議的護理習慣包括:

  • 使用含氟牙膏,每日至少刷牙兩次。
  • 每天至少使用牙線或牙間刷清潔一次牙齒。
  • 定期看牙醫檢查(通常每4至6個月一次,若蛀牙嚴重者可能更頻繁)。
  • 均衡飲食,攝取充足的蔬菜、水果、全穀類食物,避免糖分高的食物與飲料,因為糖分易吸引造成蛀牙的細菌。
  • 避免口腔長期乾燥,某些藥物或疾病可能造成口乾,減少唾液的保護作用,增加蛀牙風險。

透過良好的口腔護理習慣,大多數情況下都能有效預防牙齒再度變黑。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