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裂痕可能是因為咬了硬的食物、夜間磨牙,甚至自然老化所造成。這是相當常見的牙科問題,也是工業化國家中導致牙齒缺失的主要原因。
牙齒裂痕的成因
牙齒裂開可能是因為以下幾種因素造成:
- 長期磨牙造成的壓力
- 補牙材料過大,導致牙齒結構變弱
- 咬嚼堅硬食物,例如冰塊、堅果或硬糖
- 口腔受到撞擊,例如車禍、運動受傷、跌倒或打架
- 口腔內溫度突然變化,例如吃了非常熱的食物後立即喝冰水
- 年齡老化(大部分的牙齒裂痕發生在50歲以上的人)
牙齒裂痕的種類
牙齒裂縫的類型有以下幾種:
- 牙釉質裂紋(Craze lines):這種裂痕極為細小,只影響牙釉質(牙齒外層堅硬的表面),通常無疼痛感,不需治療。
- 牙尖折裂(Fractured cusp):這種裂痕多出現在填補物周圍,通常不會深入牙髓(牙齒中央的軟組織,包含神經、結締組織與血管),因此疼痛較少。
- 延伸至牙齦的裂縫:如果牙齒垂直裂開,但尚未到達牙齦線,通常還能拯救;但若裂縫延伸到牙齦線,可能需拔牙。及時治療能提高保住牙齒的機會。
- 牙齒完全裂開(Split tooth):裂縫從牙齒表面一直延伸到牙齦線下,甚至可能將牙齒分成兩半。此情況通常無法保留整顆牙齒,但可能可保留部分牙齒。
- 垂直牙根斷裂(Vertical root fracture):裂縫起始於牙齦線下,向上延伸,通常沒有明顯症狀,除非發生感染。這種情況多半需要拔牙。
牙齒裂痕的症狀
並非每顆裂痕的牙齒都會產生症狀,但若出現症狀,常見的包括:
- 咬合或咀嚼時疼痛,尤其是鬆開咬合時更明顯
- 對熱、冷或甜食敏感
- 疼痛反覆出現,但通常不持續
- 裂開牙齒周圍的牙齦腫脹
如何診斷牙齒裂痕
牙齒裂痕有時很難透過X光明確診斷,因此牙醫可能會:
- 詢問你的牙科病史,例如是否常咀嚼硬物或有磨牙習慣
- 視覺檢查,有時需使用放大鏡觀察細小裂痕
- 用牙科探針檢測裂縫是否有邊緣感
- 使用牙科染色劑讓裂痕更明顯
- 探測牙齦,檢查是否有發炎,尤其適合垂直裂縫的檢測
- 拍攝X光,儘管無法直接顯示裂縫,但可檢查牙髓健康狀態
- 要求你咬合某物,以檢測鬆開咬合時是否有疼痛感
牙齒裂痕的治療方法
治療方式依裂縫大小、位置、症狀及是否延伸至牙齦而異,可能包括:
- 牙齒黏合(Bonding)
使用塑膠樹脂填補裂縫,恢復牙齒外觀與功能。 - 牙冠(Crown)
牙冠通常用陶瓷或瓷器製成,將損壞牙齒包覆起來。
製作牙冠時,牙醫會先磨掉部分牙釉質,然後取模,選色,交由牙科實驗室製作牙冠,約需數週完成。
現今科技發達,有些牙醫診所可現場製作並立即裝上瓷牙冠。
妥善照顧的話,牙冠可使用終身。 - 根管治療(Root canal)
若裂縫已深入牙髓,則須透過根管治療,移除受損牙髓,防止感染並保護牙齒結構完整性。 - 拔牙(Extraction)
若牙齒結構、神經與根部嚴重受損時,拔牙可能是唯一選擇。 - 不治療(No treatment)
若裂縫微小且不引起疼痛或外觀影響,牙醫可能建議不治療。
如果你懷疑自己牙齒裂了,又尚未有牙醫,可透過醫牙醫牙唷 FindCare工具搜尋當地牙醫診所。
牙齒裂痕的併發症
牙齒裂痕最大的併發症就是牙齒感染(牙齦膿瘍),可能會擴散到骨骼與牙齦,症狀包括:
- 發燒
- 咀嚼時疼痛
- 牙齦腫脹
- 對冷熱敏感
- 頸部淋巴腺腫脹
- 口臭
牙醫會嘗試引流膿液,並可能使用抗生素治療。
自我照護與預防
雖然無法自行治療牙齒裂痕,但可透過以下方式預防:
- 保持良好口腔衛生(每天刷牙兩次、使用牙線、半年看牙醫)
- 避免咬嚼堅硬食物
- 從事接觸性運動時佩戴護齒器;若有磨牙習慣,睡覺時也建議使用護齒器
若懷疑牙齒已裂,立即用溫水漱口,並在臉頰外側冰敷緩解腫脹。服用抗發炎止痛藥(如布洛芬)可減輕疼痛,並盡速預約牙醫檢查。
治療費用
治療費用取決於裂痕程度與所在地區,以下為大致參考:
- 牙齒黏合:$100–$1,000
- 牙冠:$1,000–$1,500(依材料不同)
- 根管治療:$500–$2,000(依牙齒位置)
- 拔牙:$150–$250
治療展望
牙齒裂痕相當常見,雖然牙齒不可能百分之百痊癒,但及時治療能有效保存牙齒、防止感染與進一步損傷。
治療後幾天內疼痛會逐漸緩解,日常口腔保健與正確預防能有效保護你的牙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