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最外層有一種堅硬的保護層稱為「琺瑯質」(enamel),長期暴露於酸性環境中會導致琺瑯質逐漸磨損,這個過程稱為「牙齒腐蝕」(tooth erosion)。若未妥善處理,可能會引發蛀牙和牙齒破裂等口腔問題。
不幸的是,牙齒腐蝕是無法逆轉的。琺瑯質一旦流失就無法再生。然而,因為牙齒腐蝕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你仍然可以透過正確的口腔衛生習慣和定期就醫,防止狀況惡化。
牙齒腐蝕的症狀與徵兆
牙齒腐蝕初期,可能會出現牙齒表面淺坑或後牙磨平的現象。隨著琺瑯質持續流失,牙齒可能會出現以下變化:
- 牙齒呈現淡黃色或像「沙子磨過」的表面
- 牙齒邊緣變透明
- 前牙變短
- 對冷熱食物敏感
- 牙齒出現裂痕、凹陷、碎裂或邊緣粗糙
- 牙痛
如何辨別牙齒腐蝕和蛀牙的差異?
牙齒腐蝕與蛀牙都會削弱牙齒。牙齒腐蝕是因酸性物質磨損琺瑯質,造成牙齒敏感並容易受損。蛀牙則是細菌利用食物中的糖分產生酸性物質,腐蝕牙齒形成蛀洞。
牙齒腐蝕和蛀牙有共同的症狀,如牙齒敏感、牙痛。如果蛀牙嚴重到造成感染,可能會出現膿瘍、牙齦腫脹、疼痛和發燒。蛀牙其他典型症狀還包括牙齒表面出現白色、棕色或黑色的污漬或蛀洞。
區分兩者最佳方法是及早看牙醫進行診斷。
引起牙齒腐蝕的原因
牙齒腐蝕主要原因是長期暴露在酸性環境中,可能來自以下幾種因素:
- 飲食習慣: 經常飲用酸性飲料如汽水、運動飲料、果汁,以及食用柑橘類水果(如柳橙、檸檬、葡萄柚)、醃漬食品和醋。
- 胃食道逆流(GERD): 胃酸經常回流至喉嚨及口腔,尤其在夜間更為常見。
- 頻繁嘔吐: 嘔吐時胃酸會進入口腔,酒精使用障礙、嚴重孕吐或飲食失調症(如暴食症)的患者容易有此情況。
- 環境因素: 經常游泳於含氯游泳池,或長期接觸工業酸性物質。
牙齒腐蝕對口腔健康的影響
牙齒腐蝕不僅影響外觀,如牙齒變黃、變短、邊緣粗糙,也會造成口腔健康問題:
- 蛀牙
- 牙齒碎裂或裂痕
- 咬合及咀嚼困難
- 感染風險增加
- 補牙物鬆脫
- 牙齒損壞與脫落風險增加
牙齒腐蝕若嚴重,可能需要接受以下治療:
- 牙冠(Crown)
- 牙橋(Bridge)
- 拔牙(Extraction)
- 補牙(Filling)
- 植牙(Implant)
研究顯示,牙齒腐蝕與口腔健康狀況惡化有顯著相關性,並降低生活品質。
如何診斷牙齒腐蝕?
牙齒腐蝕是逐漸發生的,早期可能不易察覺。牙醫通常可透過臨床檢查、病史詢問及牙齒磨損典型症狀來診斷。
牙齒腐蝕的治療方式
牙醫通常會建議你調整飲食習慣以降低酸性物質的攝取,並改善口腔護理方式。此外,依侵蝕程度不同,治療方式可能包括:
- 使用抗敏感牙膏減輕敏感症狀。
- 塗抹含氟凝膠或漆質,加強琺瑯質避免進一步侵蝕。
- 牙齒美容黏合劑(bonding)覆蓋外露的牙本質(琺瑯質下方的牙齒組織)。
- 若有蛀洞則進行補牙。
- 使用牙冠或牙齒貼片(Veneers)全面修復受損牙齒。
預防牙齒腐蝕的方法
定期牙齒檢查與清潔有助維持口腔健康,並提早偵測牙齒腐蝕。以下是預防牙齒腐蝕的方法:
- 用餐時多喝水或牛奶。
- 減少酸性食物與飲料的攝取。
- 不要在口腔內含或來回漱酸性飲料。
- 咀嚼無糖口香糖增加唾液分泌,有助於中和酸性。
- 使用含氟牙膏和軟毛牙刷輕柔刷牙。
- 嘔吐後用清水、牛奶或蘇打水漱口。
- 食用酸性食物或喝酒後,也應漱口。
雖然看起來有點違反直覺,但嘔吐或食用酸性食物後,建議至少等待1小時再刷牙。研究指出,過早刷牙可能加劇琺瑯質的流失。
總結
牙齒腐蝕是琺瑯質逐漸磨損的結果,通常由柑橘類食物、酸性飲料或胃酸反流引起。侵蝕若未改善,可能造成蛀牙等嚴重口腔問題。
牙齒敏感、表面出現淺坑,都是牙齒腐蝕的早期徵兆。一旦琺瑯質流失就無法恢復,定期的牙科檢查能協助及早發現並減少損害。透過降低酸性物質攝取並建立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可有效預防牙齒腐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