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牙醫兩顆大小及類型相同的牙齒,他們可能有辦法分辨出哪顆牙屬於12歲孩子,哪顆屬於成人。關鍵在於牙齒邊緣是否存在「乳突」(Mamelons),即新長出的牙齒邊緣所帶有的圓形凸起物。
並非所有牙齒的不規則邊緣都是乳突所致。有時候,牙齒邊緣凹凸不平可能是因為牙齒破損導致。繼續閱讀,瞭解牙醫如何針對不同年齡層的牙齒鋸齒狀問題進行處理。
孩子牙齒的鋸齒狀會自然消失嗎?
孩子通常約在7歲左右開始長出第一顆恆牙,且除了智齒外,大部分恆牙都會在12歲前長出。
你可能會發現這些新牙齒看起來與成人前牙不同,特別是外觀上比例較大,牙齒邊緣還有圓凸的波浪狀凸起。
這種現象稱為「乳突」,多半出現在恆牙。乳突在10歲前最為明顯,並通常會隨著年齡增長逐漸磨平,一般約25歲左右就會完全消失。
為什麼乳突會消失?牙醫認為,這些鋸齒狀邊緣會隨著進食及牙齒的日常使用逐漸磨損而消失。
然而,有些人乳突的存在時間可能較長,特別是牙齒咬合不正常、呈開咬咬合的人群。
這些人群由於上下門牙無法完全重疊,使得牙齒無法有效咬合或摩擦,乳突便難以如正常情況下逐漸磨平。
如何治療鋸齒狀的牙齒?
兒童的治療方法
由於乳突通常隨著孩子成長而逐漸不明顯,因此你可能不必急於採取措施。
不過,若對孩子的牙齒外觀有疑慮,尤其孩子未滿20歲,可以詢問牙醫這些乳突自然消失的可能性。
若需處理,牙醫通常會使用以下幾種美容牙科方法:
- 牙齒黏著(樹脂補牙,Bonding)
透過將特殊樹脂材料黏附在牙齒表面,以塑造及改善牙齒形狀,調整短小或形狀不規則的牙齒外觀。 - 牙齒修整(琺瑯質整形術,Contouring)
透過去除部分牙齒琺瑯質,塑造並平滑牙齒表面,改善外觀。
若你的孩子存在開咬問題,也有相關的治療選項,治療方式取決於開咬的潛在原因。例如,有些人的前牙較短或後牙位置異常,導致牙齒無法碰觸。
牙醫通常會仔細評估開咬的根本原因,並推薦相應治療方案,例如:
- 重塑牙齒形狀,改善咬合
- 牙齒黏著術以促進牙齒接觸
- 正畸治療(如牙齒矯正)改善咬合
- 拔除特定牙齒,可能再以牙齒植體取代
- 極少數情況下,可能需要正顎手術來糾正嚴重的咬合異常,尤其是當咬合不正導致疼痛、進食困難或明顯影響外觀時。
成人的治療方法
成人牙齒的鋸齒狀邊緣,通常來自牙齒缺損(碎裂或崩角),可能的原因包括:
- 外傷
- 日常磨損
- 牙齒護理不當
切勿忽視牙齒的碎裂或崩角,否則可能導致牙齒進一步脆弱,暴露內部敏感組織,導致:
- 疼痛
- 刺激感
- 潛在感染風險
成人鋸齒狀牙齒的治療方法與兒童有所不同,常見方法包括:
- 樹脂補牙(Bonding)
- 牙冠(Dental crown)
- 陶瓷貼片(Veneers)
這些方法均能有效改善牙齒的外觀。牙醫將評估牙齒狀況,並提出適合你的建議,以改善及強化牙齒。
如何預防成人牙齒的碎裂?
避免某些容易造成牙齒缺損的習慣,有助於預防不必要的疼痛及牙醫費用,例如:
- 避免咬嚼硬物,如冰塊或筆。
- 不要把牙齒當作開箱工具、拆包裝或其他用途。
- 若有磨牙習慣,建議配戴護牙套或夜間護牙器。
- 從事足球或籃球等激烈運動時,應配戴護齒套保護牙齒。
重要的牙齒保健習慣也能避免其他併發症,包括:
- 定期刷牙清潔
- 每年至少兩次的牙醫定期檢查
- 飲食均衡,補充鈣質及維生素D等營養素
何時需要找牙醫?
乳突造成的牙齒邊緣鋸齒狀,通常不是牙齒健康的問題,但可能影響外觀。
若你或你的孩子因為牙齒的乳突而感到不自在,可以與牙醫討論可能的美容治療。
若牙齒出現缺損或崩角,且發生以下症狀,應盡快聯繫牙醫:
- 對冷熱敏感程度增加
- 出現疼痛感
- 牙齦周圍腫脹
- 牙齒變色
這些症狀可能表示牙齒缺損已暴露出牙髓附近的區域,需要立即治療。
結論
兒童牙齒邊緣出現鋸齒狀的乳突屬正常現象,隨著成長一般會逐漸平滑。
但若牙齒邊緣鋸齒狀影響你或孩子的自信,或是牙齒鋸齒狀源自碎裂或缺損,牙醫通常可透過樹脂修補或牙齒打磨的方式來改善牙齒外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