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是人體中最堅固的組織,但儘管堅硬,仍可能受到細菌感染或外力創傷而損壞。
牙齒最外層稱為琺瑯質,由鈣質組成,呈現白色。
在琺瑯質之下,是一層較柔軟、呈淡黃色的組織,稱為牙本質,它佔牙齒大部分的體積。
牙齒最內層則稱為牙髓,呈紅粉色,內含神經與血管。
當牙齒斷裂時,可能會暴露牙本質或牙髓層。
若你的牙齒斷裂且內部呈現黑色或深棕色,代表可能存在蛀牙或其他嚴重損傷。
常見導致牙齒內部發黑或變棕色的原因包括:
蛀牙(齲齒)
當口腔細菌侵蝕琺瑯質後,會逐漸深入破壞內部的牙本質,使牙齒變得敏感。
當細菌進一步靠近牙髓時,通常會伴隨牙痛,且疼痛會隨著蛀牙惡化逐漸加劇。
若細菌完全破壞牙本質,將可能導致牙髓內的神經及血管受損並呈現黑色。
降低蛀牙風險的方式包括:
- 定期拜訪牙醫
- 減少含糖食物與飲料的攝取
- 每天刷牙兩次
- 每天至少使用牙線清潔一次
牙髓壞死(Pulp necrosis)
牙髓發炎稱為牙髓炎(pulpitis),患者通常會對冷熱刺激特別敏感。牙髓炎可能源於蛀牙或創傷,造成牙齒血液供應受損。
牙髓炎進一步惡化後,神經和血管將逐漸壞死,形成牙髓壞死。此時,牙齒對冷熱刺激的敏感度可能消失,且因失去血液供應,內部會變成黑色或棕色。
內源性牙齒染色(Intrinsic stain)
攝取深色食物和飲品通常會導致外源性染色,也就是發生在牙齒外部的色斑。
然而,有些染色發生在牙齒內部,稱為內源性染色,通常發生在牙齒發育期間,深色物質滲入牙齒內部所致。部分抗生素(如四環黴素)可能會導致兒童牙齒內源性染色。
暴露的金屬補牙材料
牙齒內部若發現黑色斑點,有可能是舊的補牙材料。某些金屬填補物(如汞合金或銀汞合金)會隨時間氧化,逐漸變黑。
何時該尋求醫療協助?
牙齒斷裂屬於緊急牙科狀況,若發生此情況,應盡快接受牙醫或醫療專業人員治療。越快接受治療,挽救牙齒的機會越大。
若在非牙醫營業時間內牙齒斷裂,且伴隨劇烈疼痛或腫脹,建議立即前往急診室就醫。
若旅行期間受傷,可使用美國牙醫協會(ADA)的「Find-a-Dentist」工具尋找附近牙醫診所。
黑色牙齒的治療方式
牙齒內部變黑不會自行恢復,必須由牙科專業人員檢查並提供治療建議。
治療方式包括:
拔牙(Extraction)
若牙齒受損嚴重且無法修復,牙醫可能會建議拔除,並以以下方式之一替代缺失的牙齒:
- 牙橋
- 人工植牙
- 活動假牙
根管治療(Root canal)
若牙齒神經發炎程度過於嚴重而無法自然癒合,則需進行根管治療。牙醫會清除並移除牙齒中央發炎或壞死的牙髓組織。
當患者有牙髓炎或牙髓壞死情況時,根管治療通常是必要的。
牙冠(Crown)
若牙齒斷裂後無法以補牙修復,牙醫可能建議裝上牙冠。牙冠是一種保護性人工牙套,可覆蓋受損牙齒,通常以陶瓷、瓷質或金屬製成。
牙齒外表為何可能會變黑?
牙齒外表變黑可能意味著嚴重的牙科疾病,常見原因包括:
- 蛀牙:蛀牙可能導致牙齒內外皆變色。
- 創傷:突發性外力創傷可能破壞牙齒的血液供應,進而使牙齒變黑。
- 補牙材料或牙冠:某些銀汞合金補牙材料會隨時間氧化而變黑。
- 色素沉積:咖啡、汽水等深色飲食容易在琺瑯質留下色斑。
- 藥物影響:服用特定藥物(如液態鐵劑)可能造成牙齒染色。
- 使用菸草產品:吸菸或嚼菸會導致牙齒染色,並增加牙周疾病的風險。
- 牙結石(Tartar):牙結石是牙菌斑與唾液礦物質的堆積物,有些牙結石呈現黑色或深棕色。
總結
牙齒斷裂屬於牙科緊急狀況,應盡快接受牙醫治療。
若斷裂牙齒內部呈黑色且伴隨敏感症狀,很可能是蛀牙或牙髓壞死所致。牙醫經檢查後能精確判斷病因,並建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