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牙齒出現崩裂、破損或斷裂時,可能會非常疼痛。牙齒損傷的原因多種多樣,受傷程度會根據牙齒狀況與受傷形式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除非只是輕微的小缺口,否則想永久修復牙齒就必須前往牙醫診所。在見到牙醫之前,你可以做的就是緩解疼痛,保護牙齒與口腔,避免進一步受傷。
崩裂或斷裂牙齒後該怎麼做?
雖然醫生不建議自行在家修復牙齒,但你還是可以透過一些措施來保護牙齒與口腔:
牙齒斷裂後立即處理的方法:
根據美國牙醫協會(ADA)的建議,牙齒崩裂或斷裂後,應立即用溫水漱口,清潔口腔。若有出血現象,應施加壓力止血,並在患處冷敷以減輕腫脹。
如果你找到斷裂的牙齒碎片,可將它用濕紗布包裹起來,一同帶到牙醫診所。
若牙齒整顆脫落:
若牙齒整個脫落,可用紗布握住牙冠,若可能的話將牙齒重新放回牙槽中。
如果牙齒看起來髒污,可用水輕輕沖洗,但絕對不要刷洗,也不要使用任何清潔劑,更不可清除牙根上的任何組織碎屑。
若無法將牙齒放回原位,可將牙齒放置於牛奶、生理鹽水或水中,並盡量於30分鐘內到達牙醫診所。
緩解崩裂牙齒疼痛的方法:
用溫水漱口,每隔幾分鐘在患處外側冷敷數分鐘,以減輕腫脹。
可以服用非處方止痛與消炎藥物,但務必遵守建議劑量。
也可在患處塗抹丁香油,其含有丁香酚,具備麻醉與消炎效果。
在看牙醫前如何保護口腔?
若牙齒只有輕微崩裂,邊緣鋒利,可用牙科蠟覆蓋,以避免割傷舌頭或口腔。但若缺口較大或牙齒有明顯缺損時,不建議使用牙科蠟,否則在使用牙線時可能造成更嚴重的斷裂。
許多藥局皆有販售含牙科蠟的臨時修復套組。
避免使用受損牙齒那一側咀嚼,並謹慎使用牙線,避免增加患處壓力與刺激。
哪些牙齒損傷需要治療?
根據2015年《歐洲牙醫期刊》的文章指出,最容易斷裂的是下顎的臼齒,原因是臼齒尖端強力地與上顎臼齒的凹槽磨合。
不過,任何牙齒都可能因意外而受損,損傷範圍從輕微外觀損傷到嚴重內部創傷都有可能。較深裂痕可能延伸到牙根或牙髓腔,影響神經、血管與結締組織。
有些裂痕可能肉眼看不出來,位於牙齒內部或牙齦之下,且可能無明顯症狀,或被誤認為蛀牙、敏感或牙周疾病。
一般來說,損傷越深、越廣泛,所需治療也越多。牙醫可透過目視檢查、咬合測試或牙科X光判斷損傷程度。
不需治療的裂紋:
並非所有的裂紋或崩裂都需要治療。例如釉質的微裂紋(craze lines)就很常見,通常不需處理。
需要看牙醫的裂痕:
除非常細小的裂紋或缺口之外,其他情況通常都需要看牙醫,因為很難自行判斷損傷深度。
沒有有效的家庭療法可以預防牙齒與口腔進一步受傷,而銳利的牙齒邊緣可能會傷害口腔軟組織,導致感染與更嚴重問題,治療費用也會增加。
需要立即處理的裂痕:
大部分牙齒受傷可等待看診,但若牙齒整個被撞落,ADA建議最好立即放回原位並馬上就醫。此外,若大量出血或劇烈疼痛,也需立即就診。
臨時牙齒修復套組的保護作用
藥局或網路販售的臨時牙齒修復套組,在等待牙醫治療期間可提供保護作用。
部分套組包含牙科蠟,可覆蓋尖銳邊緣;另一些則可塑形成牙齒形狀,暫時填補缺損。
但這些套組僅為臨時用途,無法解決潛在深層問題,不能替代專業治療。
牙齒崩裂或斷裂的治療方法
治療方法取決於損傷的範圍與位置,可能包含:
- 拋光
- 樹脂黏合修復
- 根管治療與牙冠裝置
- 拔牙與植牙
表面裂紋與細小裂痕通常不需處理。但若蛀牙、疼痛或X光明顯有裂痕時,通常需要根管治療或其他復原程序。
小缺口的治療:
牙醫可透過拋光或樹脂黏合(bonding)來修復小缺口,這種治療通常一次就能完成。
較深裂痕需根管治療:
裂痕深入牙髓時,需進行根管治療以清除感染或發炎組織,並用牙膠密封。接著會裝上填充物或牙冠。
外科治療:
臼齒若只裂了一個牙根,可透過牙根切除術保留牙齒,其餘牙根則需根管治療與牙冠保護。
拔牙:
若裂痕過深無法修復,通常須拔牙,並考慮植牙治療。
牙齒崩裂或斷裂治療的費用
視情況而定,從數百元的小修復到根管治療加牙冠約新台幣8-10萬元,若拔牙後植牙,費用可能達新台幣10-16萬元。
多數牙齒保險會涵蓋部分或全部費用,但純美容手術通常不在理賠範圍內。
總結
牙齒崩裂或斷裂可能造成劇烈疼痛,但許多裂痕並不嚴重,無需治療。然而,最好還是找牙醫確認,以保護牙齒與口腔健康。
牙齒脫落應在30分鐘內就醫,若劇烈疼痛或大量出血,也須盡快求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