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鼻竇的位置與口腔相鄰,當感染引起壓力時,上排牙齒可能會感到疼痛。有時牙齒的疼痛是來自牙齒本身的問題,但也可能是鼻竇炎所造成。
鼻竇炎(Sinusitis)發生於鼻竇內膜組織發炎和腫脹時,會造成上排牙齒疼痛。這種疼痛通常發生在最接近鼻竇的上排後牙區域。
鼻竇的解剖構造
身體中有數個鼻竇,其中靠近鼻腔的稱為副鼻竇(paranasal sinuses)。此外,大腦中也有稱為硬腦膜靜脈竇(dural venous sinuses)的構造。
副鼻竇是位於面部骨骼中的四對充滿空氣的空腔,分佈在眼睛周圍、前額和顴骨後方。副鼻竇的功能是暖化、加濕並過濾鼻腔內的空氣,且分泌黏液,將異物排出鼻腔。
當鼻竇堵塞或有細菌因咳嗽或擤鼻涕進入時,就可能引發感染。此時鼻竇的壓力可能會引起上排牙齒疼痛,因為上排牙根及顎骨與鼻竇位置非常接近,有時甚至會影響到下排牙齒。
如何區分鼻竇炎與一般牙痛?
一般牙痛的症狀和鼻竇炎引起的牙痛相似。但鼻竇炎引起的牙痛通常集中在上排後臼齒,且影響多顆牙齒而非單一顆。
如果上排牙齒痛並伴隨以下症狀,那麼很可能是鼻竇炎所引起:
- 鼻塞或流鼻涕
- 頭部壓力或疼痛
- 發燒或感到疲倦
來自牙齒問題的疼痛通常更加明顯且集中,且疼痛不會隨動作改變。但鼻竇疼痛會因跳躍、彎腰等動作而加劇,因為鼻竇內壓力會隨動作改變,坐下或躺下時可能會緩解。
其他可能出現的症狀
鼻竇感染的症狀通常與感冒、鼻炎相似,包括:
- 頭部壓力感
- 流鼻涕或鼻塞
- 咳嗽
- 眼睛、鼻子周圍或額頭的壓迫感或疼痛
- 黏液濃稠且顏色異常
- 鼻涕有異味或口臭
- 耳朵悶塞或疼痛
- 發燒、疲倦
- 嗅覺與味覺減退
- 喉嚨痛或聲音沙啞
- 牙痛
鼻竇感染會影響眼睛嗎?
會的,鼻竇感染可能導致面部疼痛,尤其在眼睛下方或鼻樑周圍。當低頭時,眼睛下方的壓力可能加劇,嚴重時甚至影響視神經。
感染若嚴重擴散到眼睛周圍的骨骼和軟組織,可能造成眼周的蜂窩性組織炎,醫生通常會使用抗生素治療。
若眼睛出現無法睜開、眼球難以轉動或視力改變的情況,需立即就醫。
鼻竇感染會影響大腦嗎?
儘管罕見,但鼻竇感染若擴散到鄰近大腦的硬腦膜竇,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
- 腦膿瘍
- 腦膜炎
- 海綿竇血栓症
- 囊腫
- 波特氏浮腫腫瘤(Pott’s Puffy Tumor)
若出現劇烈頭痛、發燒、嘔吐、意識改變、頸部僵硬等症狀,應立即就醫。
鼻竇炎的成因及危險因素
鼻竇炎常源於病毒感染(如感冒)發展而來,其他主要原因包括:
- 過敏反應
- 細菌感染
- 真菌感染
- 化學刺激物
- 氣喘
- 溫度或氣壓劇烈變化
免疫系統較弱的人群更容易患鼻竇炎。
鼻竇炎的居家療法
以下居家方式有助於緩解鼻竇炎:
- 充足水分:喝大量水分有助黏液稀釋,緩解鼻塞。
- 蒸氣療法:吸入蒸氣可舒緩鼻塞壓力。
- 鼻腔沖洗:使用生理鹽水沖洗鼻腔有助排出過敏物與黏液。使用淨鼻壺時,應使用蒸餾水或煮沸後的水,勿使用自來水。
- 適度使用鼻腔減充血噴霧:不要連續使用超過三天,以免產生反效果。
牙痛的居家療法
牙痛時可嘗試:
- 非處方止痛藥,如布洛芬、乙醯胺酚等。
- 冷熱交替療法,每次15分鐘,每日數次。
- 鹽水漱口可緩解口腔炎症,每天數次,每次30秒。
鼻竇炎的醫療治療方式
若居家療法無效,醫師可能會開立以下處方藥:
- 鼻腔減充血劑
- 類固醇鼻噴劑
- 化痰藥物
- 抗過敏藥物(如與過敏有關)
只有在高度懷疑細菌感染且其他治療無效時,才應使用抗生素。
鼻竇牙痛能持續多久?
一般急性鼻竇炎在4週內可改善,亞急性可持續4至12週,慢性症狀則可能超過12週。
何時需要就醫?
若鼻竇炎的症狀消退後牙痛仍持續,建議看牙醫或醫師:
- 牙痛持續不退或劇烈
- 鼻竇感染症狀改善但牙痛依舊
牙醫可判斷是否為牙齦感染、蛀牙或牙齦膿腫,若牙齒無問題,再由醫生評估是否為鼻竇炎或其他疾病所致。
若鼻竇炎經治療後無改善或症狀嚴重,亦應及早就醫。
總結
鼻竇感染會引起多種症狀,包括牙痛,尤其是上排後牙。通常只要治療鼻竇炎,牙痛也會跟著改善。若症狀持續惡化或經治療無效,應立即就醫尋求專業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