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牙又稱為上顎前突(Overbite)或咬合不正(Malocclusion),泛指牙齒排列異常,程度可輕可重。
有些人選擇接受暴牙的外觀,不進行任何治療。已故知名搖滾巨星佛萊迪·墨裘瑞(Freddie Mercury)就保留了他的嚴重暴牙,甚至將其視為個人特色。
有些人則因為外觀考量而希望治療暴牙。
另一些人可能是因為醫療需求,例如暴牙造成其他牙齒、牙齦或舌頭受損,而必須進行矯正。
暴牙的成因、嚴重程度與症狀,都會影響你是否需要治療以及選擇何種治療方式。
暴牙成因
暴牙通常有遺傳因素,顎骨的形狀與其他身體特徵一樣,都可能經由家族遺傳。此外,兒童時期的不良習慣,如吸吮拇指或使用奶嘴,也可能導致暴牙。
吸吮拇指造成暴牙
兒時父母常提醒你「吸拇指會暴牙」,這其實是有根據的。
吸吮拇指是一種非營養性吸吮行為(Non-nutritive sucking behavior, NNSB),也就是說這種吸吮動作並不提供營養(不像嬰兒哺乳時的吸吮)。
若兒童超過3、4歲仍持續這種習慣,或恰逢恆齒萌出期間,拇指施加的壓力可能導致恆齒生長角度異常,造成暴牙。
使用奶嘴造成暴牙
吸吮奶嘴同樣屬於非營養性吸吮行為,也可能像吸吮拇指一樣造成暴牙。
2016年刊登在《美國牙醫協會期刊》的研究指出,使用奶嘴比吸吮手指或拇指更容易引起咬合不正。
舌頭前推(Tongue-thrusting)
舌頭前推是指舌頭過於往前推擠口腔內的牙齒。雖然此狀況最常見的症狀是造成「開咬(Open bite)」,但有時也可能導致暴牙。
這種情況多見於兒童,但也可能延續至成年階段。
可能的成因包含慢性腺樣體或扁桃體腫大,以及不良的吞嚥習慣。成人則可能因為壓力導致,某些成人在睡眠時也會有舌頭前推的情形。
遺傳因素
有些人天生上下顎骨大小不一致,導致上顎突出或前牙過於明顯。這種狀況通常具有家族性,你的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親屬可能也有類似外觀。
缺牙、額外牙齒與阻生齒
牙齒之間的空間過大或過小,都可能改變前牙排列,形成暴牙。缺牙導致剩餘牙齒逐漸移動,影響前牙的位置。
相反地,如果口腔內空間不足,無法容納所有牙齒,也可能造成牙齒擁擠,形成暴牙的外觀。牙齒擁擠也可能因為額外牙齒或阻生齒(牙齒無法正常長出)所致。
口腔或顎骨腫瘤、囊腫
口腔或顎骨的腫瘤與囊腫也可能改變牙齒排列及顎骨形狀。若上顎持續腫脹或出現軟組織或骨性增生,可能造成牙齒向前推擠。
這類腫瘤和囊腫通常伴隨疼痛、腫塊或口腔內的潰瘍。
暴牙可能導致的健康風險
暴牙可能會因為嚴重程度不同,導致不同的健康問題,尤其當暴牙影響正常咬合時,可能引起以下問題:
- 說話障礙
- 呼吸困難
- 咀嚼困難
- 其他牙齒及牙齦損傷
- 咀嚼或咬合疼痛
- 臉部外觀改變
暴牙的治療方法
除非暴牙嚴重到引起不適,否則從醫學上來說,並不一定需要治療。如果你不滿意自己牙齒外觀,可以尋求牙醫或齒顎矯正專科醫師進行治療。
由於每個人的牙齒大小、咬合型態和顎骨關係各有不同,因此治療暴牙並沒有統一的方法。牙醫師或齒顎矯正醫師會根據你的需求制定最佳治療計畫。
牙齒矯正器(牙套)
傳統金屬牙套和維持器是最常見的暴牙治療方法。
許多人在兒童或青少年時期進行矯正,但成人也可透過牙套獲得改善。牙齒上的金屬托槽與鋼絲,透過逐步調整,讓牙齒逐漸排列整齊。
如果牙齒需要更多空間排列,醫師可能建議拔除部分牙齒。
顎骨擴張術
這種方法通常用於兒童或青少年,上顎過窄無法容納恆齒時適用。
治療使用特殊裝置稱為「顎骨擴張器」,固定在上顎的臼齒上,透過中間的螺絲逐步擴展上顎空間。
隱形矯正(Invisalign)
隱形矯正適合青少年及成人的輕微咬合不正,透過牙齒模型製作一系列透明塑膠牙套,逐步調整牙齒位置。
隱形矯正比傳統牙套昂貴,但前往牙醫的次數較少。
顎骨手術
正顎手術用於較嚴重狀況,適合已停止生長的成人,矯正上下顎骨位置與關係。
避免自行在家矯正
暴牙無法自行在家矯正,唯有牙醫師或齒顎矯正醫師才能安全治療。
牙齒矯正需透過精確且持續的壓力,以達到預期效果,避免對牙根與顎骨造成嚴重傷害。
如何與暴牙共存
如果你選擇接受暴牙的外觀,以下建議有助維持牙齒健康並避免因咬合不正而引起問題:
- 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 定期接受牙科檢查。
- 睡眠或壓力大時若有舌頭前推的習慣,可使用護齒套。
- 參與高衝擊運動時配戴護齒套保護牙齒。
小結
牙齒如同人一般,各有特色。暴牙僅需在嚴重影響健康,或你想改變外觀時才需要進行治療。
牙醫師或齒顎矯正醫師將依你的需求給予最適合的建議與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