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齒即第三大臼齒,是口腔內最靠近喉嚨處的牙齒。這種牙齒之所以被稱為「智齒」,是因為通常在17至21歲這段較成熟、有智慧的年紀長出來。
如果你的智齒順利長出,便有助於咀嚼且通常不會造成任何問題。但如果口腔空間不足導致智齒無法順利萌出,牙醫則會稱之為阻生智齒。
智齒為何會腫脹?
當智齒開始突破牙齦萌出時,牙齦出現一些不適與腫脹是正常的現象。
然而當智齒穿透牙齦後,也可能發生其他問題,導致更嚴重的腫脹,包括:
- 智齒只部分萌出,細菌因此能進入牙齦與下顎骨內
- 智齒生長位置不正確,使食物易殘留於縫隙,促使細菌滋生,引發蛀牙
- 智齒周圍可能形成囊腫,進而損傷鄰近的牙齒及齒槽骨
此外,牙齦腫脹也可能因維生素缺乏或牙齦炎(牙齦發炎)引起,但通常這種情況不會只限於智齒區域。
如何消除智齒引起的腫脹?
若腫脹是因為食物殘留引起或惡化,可以徹底漱口清除。牙醫通常會建議你使用溫鹽水或殺菌口腔漱口水。當食物被沖洗乾淨後,腫脹通常會自然消退。
其他有效的智齒消腫方法包括:
- 將冰袋或冷敷袋直接敷在腫脹的區域或臉頰上
- 吸吮冰塊,並讓冰塊停留在腫脹附近
- 服用非處方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如阿斯匹靈或布洛芬(例如Advil、Motrin)
- 避免刺激牙齦的物質,例如酒精或菸草
小叮嚀
智齒萌出時出現輕微腫脹和疼痛並不罕見。但當智齒完全長出後,仍可能因為食物殘渣或細菌侵入牙齦,引發各種原因的腫脹問題。
當這些因素獲得有效處理後,通常可以透過冰敷及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等方法自行緩解腫脹。
若你經常感到疼痛或反覆感染,應及早尋求牙醫協助。牙醫可能會建議拔除智齒,以減少長期的不適與痛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