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是一段美妙的時光,你會盡一切努力確保這九個月健康又平安,包括接受適當的產前護理、維持健康飲食、運動,甚至改掉一些習慣(再見了,調酒!)。
但這些雖然對孕期健康很重要,妳也絕不能忽略牙齒健康。
令人意外的是,懷孕期間牙齒可能出現疼痛或敏感的問題。但只要透過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並定期看牙醫,就能保持牙齒和牙齦的健康。
孕期牙痛的原因有哪些?
多數孕婦在懷孕期間都會預期身體出現一些不適症狀。
你可能聽過孕吐的故事,也知道懷孕可能伴隨腳腫、背痛、疲勞或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但牙齒疼痛或敏感問題往往出乎意料,事實上,孕期牙齒問題比很多人想像得還常見。
孕期身體會經歷許多變化,這要歸咎於荷爾蒙變動。當動情激素(雌激素)和黃體素增加,不僅導致孕吐和噁心,還可能使你更容易有牙菌斑堆積。
牙菌斑的堆積會導致牙齦出血和發炎,這就是所謂的「妊娠牙齦炎」,影響多達75%的孕婦,因此妳並不孤單。
視妊娠牙齦炎的嚴重程度而定,有些人可能會發展成牙周病。牙周病是一種嚴重的牙齦感染,會侵蝕支撐牙齒的骨頭,最終導致牙齒鬆動甚至脫落。
有些孕婦還會出現「妊娠牙齦瘤」,也是牙菌斑過多造成的。別擔心,雖然聽起來可怕,但它們其實是牙齦上非癌性的組織增生。
不過,無論是否癌症,這種牙齦增生(通常發生在懷孕第二孕期)可能引發疼痛和敏感,讓妳吃東西或喝飲料時感到不適。好消息是,這些瘤狀增生通常在產後會自動消退。
除此之外,懷孕還會改變你的食慾,渴望某些特定食物非常正常。然而問題在於,妳渴望的食物可能並不健康。
如果妳總是想吃高糖或高碳水化合物的零食來滿足慾望,就可能增加牙齒蛀牙的風險。
如果妳還同時有胃酸逆流或孕吐的情況,頻繁嘔吐或口中胃酸增加會逐漸腐蝕牙齒琺瑯質,導致牙齒敏感。
孕期牙痛的治療方法
無論妳出現牙齒疼痛、牙齦敏感或口腔潰瘍,都有方法能有效緩解。
首要步驟:立即就醫看牙醫
如果牙痛持續不退,別默默忍受,應立即就診看牙醫,別忘了向醫生表明妳正懷孕。如果還沒有牙醫,妳可以透過「醫牙醫牙唷」網站尋找所在地區的牙醫診所。
在孕期接受牙科X光檢查及某些牙科治療都是安全的。不過根據妳目前的孕期階段,牙醫可能建議延遲某些療程到第二孕期以後。
例如需要填補蛀牙或根管治療的療程可能會需要局部或全身麻醉,而這些在孕早期可能增加流產風險。但到了第二孕期之後,寶寶重要器官已發育完成,延遲這些治療的風險較低。
定期洗牙清潔
例行牙科清潔(洗牙)不會影響寶寶健康,因此可以照常進行。事實上,洗牙可能還能有效緩解因牙菌斑造成的敏感症狀。
洗牙也能治療妊娠牙齦炎。由於孕期牙齦炎風險增加,牙醫可能建議妳懷孕期間更頻繁洗牙,比如每三個月一次,而不是一般建議的六個月一次。
清除牙菌斑也能緩解妊娠牙齦瘤造成的不適,但要注意的是,牙齦瘤可能要產後才會完全消失,這是正常現象。
必要時進行特定治療
若牙齦瘤妨礙正常飲食,牙醫可能會考慮手術移除,但一般要等到第二或第三孕期再進行,此時可使用局部麻醉。
如果孕期罹患牙周病,且牙齒已無法保留,在第二孕期拔除病牙可立即緩解疼痛和敏感症狀。此後可與牙醫討論植牙或固定牙橋等牙齒重建方案,這些方法在第二孕期後皆是安全的。
孕期牙痛的居家緩解方法
若牙醫建議妳延後牙科療程,有些方法能在家中暫時緩解疼痛。
- 避免會引發牙齒敏感的食物或飲料。
- 以溫鹽水漱口可緩解牙齦發炎。
- 外敷冰袋可降低臉頰腫脹或發炎的症狀。
- 若有需要,可以詢問醫師是否可安全使用含苯佐卡因的牙齒止痛藥膏或服用乙醯胺酚(如普拿疼)緩解疼痛。
如何預防孕期牙痛?
- 每天至少刷牙兩次並使用牙線一次,使用含氟牙膏及漱口水。
- 孕吐後立即漱口以清除胃酸,但至少等待一小時後再刷牙,避免傷害牙齒琺瑯質。
- 告知牙醫妳正懷孕,確認是否需要更頻繁洗牙。
- 控制甜食和碳水化合物攝取,選擇健康零食。
未來展望
好消息是,孕期牙科問題通常是短暫的,分娩後荷爾蒙回到正常水平,這些問題大多會獲得改善。
妳無法控制孕期身體的自然變化,但絕對可以透過良好的牙齒護理,控制牙齒健康的狀態。記得定期接受牙科檢查,並向牙醫提到任何牙齒不適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