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住不去看牙醫?小心牙痛帶來的致命風險

牙痛指的是牙齒內部或周圍所產生的疼痛。通常,牙痛代表牙齒或牙齦出了問題。

但有時候,牙痛也可能是「轉移痛」(referred pain),這表示身體其他部位出了問題,但疼痛卻反映在牙齒上。

牙痛絕對不該被忽視,因為蛀牙所引起的牙痛若未經治療,可能會持續惡化。

一般情況下,牙痛並不致命,但在少數情況下,牙痛可能暗示某些需要立即治療的嚴重疾病。


牙痛有哪些症狀?

牙痛的疼痛程度從輕微到劇烈都有,可能會持續性地疼痛,也可能時斷時續。

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

  • 牙齒或牙齦周圍的搏動性疼痛或腫脹
  • 發燒
  • 咬合或觸碰牙齒時出現劇烈疼痛
  • 牙齒或周圍區域感覺酸痛或敏感
  • 食用冷熱食物或飲料時,牙齒出現疼痛性敏感
  • 燒灼感或如電擊般的疼痛(較罕見)

引起牙痛的根本原因

常見的牙痛成因

蛀牙是引起牙痛最常見的原因。如果蛀牙未及時處理,可能會演變為牙齒膿瘍(abscess),這是一種位於牙齒附近或牙髓內部的感染。

若懷疑自己有牙齒膿瘍,應盡快看牙醫。極少數情況下,感染可能蔓延到大腦,造成生命威脅。

牙痛的另一個原因是阻生齒(impacted tooth),通常發生於智齒,指牙齒卡在牙齦組織或骨骼內,無法正常萌發。

常見的轉移性牙痛原因

鼻竇炎(sinusitis)是鼻竇因病毒、細菌或真菌感染引發的發炎症狀。

由於上排牙齒的牙根非常靠近鼻竇,鼻竇炎可能會引起上排牙齒的疼痛感。

不常見的轉移性牙痛原因

心臟疾病與肺癌也可能導致牙痛。在某些情況下,牙痛甚至可能是心肌梗塞(心臟病發作)的前兆。

由於控制心肺器官的迷走神經(vagus nerve)經過下顎,心臟與肺部的疾病也可能引發牙齒疼痛。

罕見的轉移性牙痛原因

三叉神經痛(Trigeminal neuralgia)與枕神經痛(Occipital neuralgia)是疼痛性的神經疾病,會使三叉神經及枕神經受到刺激或發炎。

這些神經負責支配頭骨、臉部與牙齒,當神經發炎時,疼痛可能感覺像是來自牙齒。


牙痛如何治療?

牙痛通常需要接受專業醫療治療,但在等待就診期間,也可以先使用居家療法緩解疼痛。

牙科治療

大部分牙痛都是牙齒問題引起,因此通常會就診牙醫。

牙醫會透過X光檢查與牙齒理學檢查,來確認是否有蛀牙或其他牙齒疾病,可能會開立止痛藥或抗生素,以治療感染問題。

如果牙痛是由蛀牙引起,牙醫會以鑽孔去除蛀牙,並用填補材料進行填充。若是阻生齒,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拔除。

若牙醫找不到引起牙痛的原因,可能會建議轉診醫師,進一步診斷治療。

鼻竇炎的治療

醫師可能會開立抗生素或減充血劑(如偽麻黃鹼 pseudoephedrine)治療鼻竇炎。少數情況下,需要透過手術方式來疏通鼻腔,醫師會轉診相關專科醫師處理。

三叉神經痛與枕神經痛治療

此類疾病目前無法完全根治,治療方式多以藥物緩解疼痛為主。

心臟病發作、心臟疾病及肺癌治療

如果牙醫懷疑病人正在發生心臟病發作,將立刻送至急診治療。如果懷疑心肺疾病,會建議轉診給專科醫師進行更深入檢查。


居家緩解牙痛的方法

以下方式可暫時減輕牙痛症狀:

  • 使用非處方止痛藥,如阿司匹林(aspirin)
  • 使用非處方牙齒局部止痛藥物,例如苯佐卡因(benzocaine)(如Anbesol、Orajel)
  • 如果疼痛來自鼻竇阻塞,可使用非處方減充血劑,例如偽麻黃鹼(pseudoephedrine)
  • 在疼痛牙齒上塗抹丁香油(clove oil)

使用任何含苯佐卡因的產品前,務必諮詢醫師或牙醫。兩歲以下兒童不應使用含苯佐卡因的產品。


什麼時候牙痛是緊急狀況?

如果牙痛伴隨以下症狀,應立即就醫:

  • 下顎或臉部明顯腫脹,可能代表牙齒感染正在蔓延
  • 胸痛、呼吸困難、頭暈或其他心臟病發作症狀
  • 持續咳嗽、喘鳴或咳出血痰
  • 呼吸或吞嚥困難,可能為肺癌的症狀

如何預防牙痛?

預防牙痛的最佳方法是每天至少刷牙與使用牙線兩次,並每年至少進行兩次牙齒檢查與專業潔牙,或依照牙醫建議頻率就診。

維持心肺健康的方法包括戒菸、攝取低脂高纖飲食,以及每週進行至少5次、每次30分鐘的運動。開始任何運動計劃前,應事先徵詢醫師建議。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