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長牙」並非好事!多齒症該如何處理?

什麼是多齒症(Hyperdontia)?

多齒症(Hyperdontia)指的是口腔中生長出多於正常數量的牙齒。這些多出來的牙齒又稱作多生牙(Supernumerary Teeth),通常生長在正常乳齒或恆齒附近,常位於牙齒連接到顎骨的弓形區域(稱為牙弓)。

人在兒童時期共有20顆乳齒(又稱為乳牙或暫時牙),成年後則有32顆恆齒取代乳齒。多齒症可以出現在乳齒或恆齒中,但多出乳齒的情況更為常見。

多齒症的症狀有哪些?

多齒症的主要症狀就是在正常乳齒或恆齒的附近或正後方長出額外的牙齒,這通常出現在成人身上,且男性發生機率約是女性的兩倍。

多出來的牙齒可根據其形狀或位置進行分類:

牙齒的形狀分類:

  • 附加型牙齒(Supplemental):形狀與附近的正常牙齒相似。
  • 結節型牙齒(Tuberculate):牙齒呈管狀或桶狀。
  • 複合型牙瘤(Compound Odontoma):由數個小型、類似牙齒的結構組成,彼此靠近生長。
  • 複雜型牙瘤(Complex Odontoma):並非單顆牙齒,而是由多個類似牙齒的組織雜亂聚集而成。
  • 錐形牙或尖狀牙(Conical或Peg-shaped):牙齒底部寬闊,向頂端逐漸變細,看起來較尖銳。

牙齒的生長位置分類:

  • 臼旁牙(Paramolar):位於口腔後方、鄰近臼齒的地方。
  • 遠端臼齒(Distomolar):沿著現有臼齒的生長路徑,多出一顆牙齒。
  • 正中多生牙(Mesiodens):位於口腔前端門牙(用於咬合的四顆平坦牙齒)後方或附近,這是多齒症中最常見的多生牙類型。

多齒症通常不會引起疼痛,但有時多餘牙齒會擠壓牙床和牙齦,導致腫脹與疼痛。此外,多齒症導致的牙齒擁擠問題也可能造成牙齒排列不整齊。

多齒症的成因是什麼?

多齒症的確切原因目前尚不明確,但可能與數種遺傳性疾病相關,例如:

  • 加德納氏症候群(Gardner’s Syndrome):一種罕見遺傳疾病,可導致皮膚囊腫、顱骨增生,以及大腸息肉。
  • 埃勒斯-丹洛斯症候群(Ehlers-Danlos Syndrome):遺傳性疾病,症狀包括關節過度鬆弛容易脫臼、皮膚易瘀青、脊柱側彎及肌肉關節疼痛。
  • 法布瑞氏病(Fabry Disease):此疾病造成無法排汗、手腳疼痛、皮膚出現紅色或藍色疹子,以及腹痛等症狀。
  • 唇顎裂(Cleft Palate and Lip):此先天缺陷導致口腔或上唇的開裂,並可能造成進食或說話困難,以及耳部感染。
  • 鎖骨顱骨發育不全症(Cleidocranial Dysplasia):造成顱骨與鎖骨異常發育的遺傳性疾病。

多齒症如何診斷?

多齒症的診斷並不困難,當多餘牙齒已經長出時,牙醫一眼就能看出來。即便多生牙尚未完全長出,也可以透過常規牙科X光檢查清楚診斷。若需更詳細觀察口腔、牙齒及下顎的狀況,牙醫可能會使用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輔助診斷。

多齒症該如何治療?

並非所有多齒症患者都需要治療,但某些情況需要拔除多餘牙齒。若符合以下情況,你的牙醫可能建議移除這些額外牙齒:

  • 存在造成多生牙的遺傳性疾病。
  • 因額外牙齒導致無法正常咀嚼,或在咀嚼時割傷口腔。
  • 因口腔過於擁擠而感到疼痛或不適。
  • 多餘牙齒造成難以正常刷牙或使用牙線,增加蛀牙或牙周病風險。
  • 對額外牙齒感到心理上不舒服或自卑。

如果多餘牙齒開始影響口腔衛生或其他牙齒(例如延遲恆齒萌出),則最好盡早拔除,以避免產生牙齦疾病或牙齒排列不整的後遺症。

若額外牙齒僅引起輕微的不適感,牙醫可能建議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如布洛芬(Ibuprofen,如Advil或Motrin)來緩解疼痛。

多齒症的預後如何?

許多多齒症患者無需特別治療。但對於有需要的人,及時拔除多餘牙齒能有效避免其他口腔健康問題。若你患有多齒症,應向牙醫回報任何口腔疼痛、不適、腫脹或異常虛弱的症狀,並進行定期追蹤檢查與治療。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