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咬耗(Abfraction)?
咬耗(Abfraction)是一種發生在牙齒與牙齦交界處的牙齒結構損失。損傷呈楔形或V形,與蛀牙、細菌或感染無關。
繼續閱讀以了解如何辨識咬耗、為何需要尋求牙醫檢查,以及何時需要治療。
咬耗的症狀有哪些?
你可能是在食物卡在缺口或微笑時察覺牙齒出現咬耗,甚至用舌頭就能摸到。
咬耗通常不會引起疼痛,但可能會導致牙齒敏感,特別是遇到冷、熱刺激時。
其他可能會出現的症狀包括:
- 牙齒表面呈現磨損且有光澤的區塊(牙齒透明度增加)
- 牙齒表面碎裂
- 琺瑯質流失或牙本質外露
隨著琺瑯質持續流失,牙齒容易受到細菌侵襲,引起蛀牙。這可能會影響牙齒的結構完整性,導致牙齒鬆動或脫落。
由於咬耗容易與其他牙科問題混淆,因此最好請牙醫診斷。
咬耗的原因是什麼?
咬耗主要是牙齒長期受到壓力造成,可能原因包括:
- 磨牙或咬合緊張(夜間磨牙症)
- 牙齒咬合不正
- 因酸性或磨蝕性因素導致的礦物質流失
有時可能會同時存在多種因素,牙醫不一定能確切告訴你是哪種原因造成的。此外,咬耗也可能伴隨磨耗(Abrasion)或侵蝕(Erosion)等其他牙科問題一起出現。
年齡越大,出現咬耗的機率越高,從20歲的3%逐步增加至70歲的17%。
如何治療咬耗?
咬耗並非一定要治療,但你應該找牙醫進行確認。即使不需立即治療,定期檢查也能避免更大的問題發生。
診斷通常透過臨床檢查即可完成。告訴牙醫你是否有可能影響牙齒健康的習慣或疾病,例如:
- 慣性磨牙或咬牙
- 飲食失調
- 高酸性飲食習慣
- 胃食道逆流
- 服用導致口乾的藥物
牙醫會根據你的症狀嚴重程度以及是否同時存在其他牙科問題來建議治療方式。你也可以考量咬耗是否影響美觀及口腔清潔的便利性。
損傷無法恢復,但可以透過以下方式減輕牙齒敏感、改善外觀,並防止損傷加重:
- 補牙(填補術)
如果咬耗影響清潔或因牙神經裸露而敏感時,填補術有助於解決問題。牙醫會選擇與你牙齒相符的顏色,具有美觀的效果。 - 護牙套(夜間咬合板)
若有夜間磨牙或咬合緊張,牙醫會建議配戴夜間咬合板,防止牙齒進一步磨損。 - 特殊牙膏
雖然牙膏不能治癒咬耗,但某些產品能減少牙齒敏感與磨損。 - 矯正治療
矯正咬合有助於預防未來的損害,特別適合年輕患者。
治療咬耗的費用將取決於涉及的牙齒數量、選擇的治療方式及有無牙科保險等因素。
事先與牙醫討論所有選項,建議提出以下問題:
- 此治療的目的是什麼?
- 治療有什麼風險?
- 效果可持續多久?
- 若不治療可能發生什麼狀況?
- 費用是多少?保險是否涵蓋?
- 後續需要哪些治療?
同時請牙醫或牙科衛教人員推薦適合的口腔護理產品,例如牙刷、牙膏及漱口水,並示範正確的刷牙技巧以避免進一步的損害。
咬耗與牙齦萎縮
磨牙或咬合不正不只影響牙齒,也可能影響牙齦。咬耗時通常也伴隨牙齦萎縮。
隨著牙齦逐漸往後退,牙根表面可能會裸露,引起嚴重的牙齒敏感和疼痛。若未治療,可能導致牙齒鬆動甚至脫落。
咬耗、磨耗與侵蝕的區別
咬耗(Abfraction)、磨耗(Abrasion)和侵蝕(Erosion)皆為牙齒損傷,但發生位置不同,原因也不同,三者可能同時存在並加劇牙齒問題。
咬耗(Abfraction)
- 發生於牙齒與牙齦交界處,呈現楔狀缺口。
- 因牙齒和牙齦受到壓力和摩擦,導致牙頸部斷裂。
磨耗(Abrasion)
- 發生於靠近臉頰側的牙齒表面,磨損區域較平坦。
- 由外來物摩擦造成,例如啃咬筆、指甲、口腔穿刺飾品或刷牙過度用力、不正確的刷牙方式所致。
侵蝕(Erosion)
- 琺瑯質廣泛流失,牙齒外形變圓滑,有透明感或變色。
- 為化學性因素造成,例如食用高酸性食物、口乾或因健康問題導致頻繁嘔吐等。
總結
咬耗是牙齦邊緣附近的牙齒損傷,可能原因包含咬合不正、磨牙或牙齒侵蝕。雖然治療無法逆轉損傷,但能改善外觀及敏感度,維持口腔清潔。
儘管並非一定需要治療,若忽視可能會導致嚴重的牙齒與牙齦問題。如果懷疑自己有咬耗,應盡快尋求牙醫診斷並持續監控口腔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