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補骨手術痛不痛?恢復期多長?一篇文徹底看懂

 

什麼是牙科補骨手術?

牙科補骨手術是一種透過外科手術增加牙槽骨密度與厚度的方式,通常用於牙槽骨流失或需要額外骨頭支撐的狀況。

骨頭來源可能取自身體其他部位,並透過手術將其植入現有的牙槽骨中。有時,也會使用人造合成骨材料進行補骨。

牙科補骨手術多用於進一步的治療,如牙齒植體,或牙槽骨萎縮已經影響牙齦與鄰近牙齒健康時。

本文將完整介紹牙科補骨手術的原理、操作流程,以及術後成果與注意事項。


牙科補骨手術的定義

牙科補骨手術有幾種方式,但基本原理相同:由牙醫或口腔外科醫師在牙槽骨做切口後,將骨頭材料植入需要補骨的位置。

通常因為牙齒缺失或牙周病導致牙槽骨流失時,就會需要進行牙科補骨手術。

手術最理想的方式是使用自身骨頭(如取自髖骨、脛骨或下顎骨後方),稱為「自體移植」。自體移植被認為是「黃金標準」,能提高骨質密度、促進骨癒合及新骨形成速度。

以下是四種補骨材料來源:

  • 自體移植(Autograft):來自患者自身的骨頭,如髖骨或下顎。
  • 同種異體移植(Allograft):來自其他人,通常是已故捐贈者。
  • 異種移植(Xenograft):取自其他物種,如牛、豬或珊瑚。
  • 合成移植(Alloplast):使用合成材料,如磷酸鈣或生物玻璃(Bioglass)。

至今仍未有完美的骨重建材料,但未來可能透過細胞、生長因子與基因調節藥物有所突破。


哪些人適合進行牙科補骨手術?

以下為最常見的牙科補骨手術適用族群:

需要植牙的人

缺牙需進行植牙者,通常需要牙科補骨手術。

植牙為將螺絲狀人工牙根植入牙槽骨,再裝上牙冠,常需補骨以提供穩固的基礎。有研究指出,超過半數植牙病患需先進行補骨才能完成植牙。

因缺牙或牙周病導致牙槽骨流失者

即使不進行植牙,也可能因缺牙或牙周病造成骨流失,導致鄰近牙齒與牙齦受影響。透過補骨手術能穩定牙槽骨,避免更嚴重的骨質流失及後續健康問題。若牙周病未妥善治療,可能導致更多牙齒缺失甚至心血管疾病。

牙槽骨萎縮影響外觀者

牙槽骨流失可能導致面部外觀改變,下顎骨流失時可能造成下巴前突,嘴唇與周圍肌肉失去支撐,臉部肌膚變得鬆弛有皺紋。

年長者的牙槽骨流失較常見,患骨質疏鬆症機率也較高。然而任何年齡層若遭遇外傷或嚴重感染,都可能需要牙科補骨手術。


牙科補骨手術疼痛程度如何?

一般不涉及自體取骨的補骨手術疼痛輕微,術中會麻醉,因此術中無痛感,麻藥消退後幾天內可使用一般止痛藥緩解疼痛。

若使用自體骨頭,因需同時手術兩個部位(如髖骨與下顎),疼痛可能較明顯,但通常仍在可控制範圍內,且恢復期較短暫。


牙科補骨手術費用是多少?

費用取決於手術複雜程度及骨材來源:

  • 使用異體、異種或合成骨材:約NT$12,000–36,000。
  • 使用自體骨材:費用可能超過NT$60,000。

多數醫療保險(含全民健保)通常不給付補骨手術。若醫師判定為醫療必要,保險可能部分給付,若為美容考量,則幾乎無法獲得給付。


如何準備牙科補骨手術?

手術前準備簡單,通常需注意:

  • 手術前8至12小時內禁食禁水。
  • 與醫師確認服用藥物,尤其抗凝血藥物。
  • 術後請家人陪同返家,避免麻醉後不適。

牙科補骨手術過程是怎樣的?

典型流程如下:

  • 麻醉並監控生命徵象。
  • 清潔患部。
  • 外科醫師在牙齦切開,暴露需補骨位置。
  • 植入骨材於兩處骨骼間。
  • 骨材以可吸收黏著劑、特殊螺絲或膜固定。
  • 傷口縫合。

主要手術類型包括:

  • 骨塊移植(Block bone graft):通常取下顎後方骨塊,適合前顎骨量明顯不足者。
  • 上顎竇增高手術(Sinus lift):針對上顎後牙骨流失,將骨材植入並將下垂的鼻竇復位。
  • 牙槽窩保存術(Socket graft):拔牙同時補骨,避免骨流失。

術後恢復與注意事項

術後通常會塞入紗布止血,提供抗生素預防感染及止痛藥:

  • 前兩日冰敷消腫止痛。
  • 前幾日吃軟質食物。
  • 睡覺時頭部稍微抬高。

術後一周避免:

  • 熱湯熱飲。
  • 堅硬或脆硬食物。
  • 運動或可能碰撞患部的活動。

幾週內逐漸好轉,數月後牙槽骨才足夠堅固接受植牙。


牙科補骨手術副作用

常見副作用為疼痛與腫脹,可透過冰敷及止痛藥緩解。

其他可能副作用:

  • 輕微出血
  • 術後數日咀嚼及講話困難
  • 感染(需完整服用抗生素)
  • 血栓
  • 神經損傷
  • 麻醉併發症
  • 骨材排斥

何時需就醫?

術後出現以下症狀請盡速回診:

  • 疼痛持續或加重
  • 牙齦紅腫加劇
  • 持續麻木或刺痛感
  • 牙科植體鬆動(表示補骨可能失敗)

總結

牙科補骨手術常用於改善牙槽骨流失,並提供植牙基礎。術後遵循醫囑,有助於降低副作用風險,維持口腔健康。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