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根管治療?
根管治療(Root Canal)是一種牙科手術,用來清除牙齒內部牙髓及牙根區域的感染或腐爛組織。
牙齒外部有琺瑯質(Enamel),內部第二層是牙本質(Dentin),最內層則是牙髓(Dental Pulp)。牙髓位於牙齒中央並延伸至顎骨,包含神經、血管及結締組織。
當蛀牙或細菌感染到達牙髓,可能導致牙髓發炎、感染甚至壞死(Necrotic),此時便需進行根管治療以清除病灶。
本文將帶你了解有哪些症狀表示你可能需要接受根管治療。
根管治療的快速重點整理
- 根據美國牙髓病學會(AAE),美國每年有超過1,500萬次根管治療手術,每天達41,000次以上。
- 雖然許多人認為根管治療是最痛苦的牙科治療,但研究指出僅17%的患者認為根管治療是最疼痛的經驗。
- 一項2016年的研究發現,根管症狀可能因感染細菌類型不同而有所差異。
可能需要根管治療的7大症狀
唯一確定是否需要根管治療的方法,是找牙醫評估。但你可先留意以下這些徵兆:
1. 持續性疼痛
如果你的牙痛持續不斷,即使有時會暫時緩解但又復發,可能代表牙髓已經受到感染。
你可能感到牙齒深處疼痛,也可能出現臉部、下顎或其他牙齒的轉移性疼痛。
但牙痛也可能來自其他原因,例如:
- 牙周病(gum disease)
- 一般蛀牙(cavity)
- 鼻竇感染導致的轉移痛
- 補牙物破損
- 阻生牙(impacted tooth)的感染
無論原因為何,只要牙痛持續,盡快尋求牙醫診斷,越早治療效果越佳。
2. 對冷熱敏感
當你吃熱食或喝熱咖啡時,牙齒是否感到疼痛?或者吃冰淇淋、喝冷飲時,牙齒感覺非常敏感?
這種敏感可能是鈍痛或劇痛。若敏感疼痛持續不消,即使停止飲食仍存在,則可能表示牙髓內神經或血管已遭到感染或損傷。
3. 牙齒變色
牙髓感染可能導致牙齒變色,例如受到外力撞擊後內部組織壞死,使牙齒呈現灰黑色調。
擁有40年經驗的牙醫Kenneth Rothschild醫師表示:「牙髓缺乏足夠血液供應會導致牙齒變色,這往往是需要根管治療的徵兆。」
雖然變色的牙齒可能也有其他原因,但若發現牙齒變色,建議盡早就診。
4. 牙齦腫脹
發炎的牙齦,尤其是靠近疼痛牙齒的部位,可能是需要根管治療的信號。牙齦可能偶爾腫脹且有觸痛感,甚至出現膿皰(牙齦膿瘍),這表示牙根感染嚴重。
膿皰可能會流出膿液,造成口臭或口中有不良味道。
5. 咀嚼或碰觸牙齒時疼痛
若咀嚼食物或輕觸牙齒時感到敏感,表示可能有嚴重蛀牙或神經損傷,需透過根管治療解決。
「牙髓壞死時產生的酸性物質會刺激牙根韌帶,使牙齒對咀嚼壓力非常敏感,」Rothschild醫師解釋。
6. 牙齒破裂或崩裂
如果牙齒因運動、意外撞擊或咀嚼硬物而導致破裂或崩裂,細菌便可能入侵牙髓,進而引起感染與發炎。
即使牙齒外觀未明顯破損,神經仍可能受損,引起疼痛與敏感,可能需要進行根管治療。
7. 牙齒鬆動
感染的牙齒可能變得鬆動。Rothschild醫師指出:「牙髓壞死產生的酸性物質會軟化牙根周圍骨質,導致牙齒鬆動。」
若多顆牙齒同時鬆動,則可能為其他牙周問題,而非根管治療的適應症。
根管治療過程會痛嗎?
根管治療聽起來可怕,但現代技術進步,過程通常不比補牙更疼痛。牙醫會使用局部麻醉,幫你完全止痛。
若感染較嚴重、有臉部腫脹或發燒症狀,牙醫可能會先開抗生素減緩感染與疼痛。
手術過程與深度補牙類似,只需更長時間。術後可能會有輕微痠痛,可服用一般止痛藥緩解。
如何避免需要根管治療?
日常口腔保健對避免根管治療非常重要:
- 每天至少刷牙兩次
- 每天至少使用牙線一次
- 使用含氟牙膏或漱口水
- 每半年定期看牙醫
- 每年至少一次專業牙科洗牙
- 減少糖分及精緻碳水化合物食物攝取,若食用後應立即漱口或刷牙
曾做過根管治療的牙齒還會再痛嗎?
有可能再度疼痛,原因包括:
- 根管治療未完全癒合
- 牙根管未完全清潔乾淨
- 新的蛀牙或損傷再度感染
此時可能需再次進行根管治療。
其他常見問題
根管治療後一定要裝牙冠嗎?
後牙(臼齒、小臼齒)通常建議使用牙冠加強結構,但前牙若結構完整且美觀,可以使用樹脂填補即可。
治療由一般牙醫或牙髓專科醫師進行?
取決於牙醫師本身的經驗與偏好,困難度較高的後牙根管治療通常由牙髓專科醫師處理。
總結
牙髓感染可能導致嚴重疼痛與不適。若發現上述任何症狀,盡早就醫診斷、治療。
根管治療並非如想像中可怕,多數患者術後很快便能恢復舒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