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頭帽是一種用於矯正咬合並支持下巴正確對位與生長的矯正器具,共有數種類型,通常推薦給下顎骨仍在生長階段的兒童使用。
與傳統牙套不同,頭帽部分會配戴於口腔外。如果孩子的咬合嚴重錯位,矯正醫師可能會建議使用牙科頭帽。
牙齒錯位稱為「咬合不正」(malocclusion),表示上下排牙齒無法正常咬合。
咬合不正分為三個級別。頭帽主要用於矯正較為嚴重的第二級(Class II)和第三級(Class III)錯位。此外也可用於矯正牙齒擁擠的情況。
牙科頭帽的基本結構
牙科頭帽包含多個部分,根據頭帽類型與所需矯正的狀況而有所不同:
- 頭帽(Head Cap):顧名思義,戴在頭上作為整個矯正器的支點。
- 固定帶(Fitting Straps):根據頭帽類型而定,例如頸部牽引頭帽會有一條位於頸後的固定帶,高位牽引頭帽則有多條帶子圍繞頭後方。
- 面弓(Facebow):U型金屬裝置,透過金屬環或管連接到臼齒上,並連接至頭帽與固定帶。
- 彈性帶、管和掛鉤(Elastic Bands, Tubes, Hooks):用於將頭帽各部件與臼齒或其他牙齒牢固連接。
- 下巴杯、額墊與口腔橫杆(Chin Cup, Forehead Pad, Mouth Yoke):專門矯正戽斗(下顎突出)時使用,下巴杯透過鐵絲框架連接到額墊,並有一橫杆置於口腔水平位置。這類裝置不需要頭帽。
- 牙套(Braces):並非所有頭帽都配有牙套,有些則透過掛鉤或金屬環固定在口內的上下牙套上。
牙科頭帽的種類
牙科頭帽常見類型包括:
頸部牽引頭帽(Cervical Pull)
用於矯正「上顎前突」(overjet),表現為上顎骨突出、前牙向外傾斜(俗稱暴牙)。
頸部牽引頭帽也可矯正深咬(overbite),即上排牙齒明顯覆蓋下排牙齒。頸部牽引頭帽會透過頸後固定帶與口內牙套相連。
高位牽引頭帽(High Pull)
同樣用於矯正上顎前突或深咬,固定帶從上顎連接至頭頂後方。
高位牽引頭帽適合前牙開咬(上下前牙無法接觸)或後顎生長過度的兒童。
反向牽引頭帽/面罩型頭帽(Reverse Pull / Facemask)
用於矯正發育不足的上顎骨或下顎前突(underbite),表現為下排牙齒超越上排牙齒突出。這類頭帽通常透過彈力帶連接至上排牙套。
如何正確使用牙科頭帽?
配戴頭帽時務必遵從矯正醫師指示:
- 一般需每天配戴12至14小時以上。
- 孩子可能抗拒在外面或學校戴頭帽,通常建議在放學回家後立即戴上,直到隔日早晨。
- 越能確實配戴,矯正效果越快顯現,即使短暫中斷一天,進度也可能退步。
為什麼需要使用頭帽?
頭帽用來矯正牙齒與顎骨錯位、牙齒擁擠,進而改善臉部輪廓與微笑美觀。
頭帽透過對上下顎施力,產生適當空間,減少牙齒擁擠或重疊。
頭帽僅適合生長期孩童,能抑制或引導顎骨生長,透過持續穩定的壓力將顎骨逐漸導正。
及早使用頭帽,可避免成年後須接受侵入性更高的顎骨矯正手術。
牙科頭帽使用的風險
若正確使用,頭帽通常非常安全。但請注意:
- 切勿強行拉扯,以免損壞器具或造成臉部受傷。
- 若孩子感到嚴重或持續疼痛,需立即聯絡矯正醫師。
- 若器具配戴時感覺改變,勿自行調整,應交由醫師處理。
使用頭帽的注意事項
- 進食時應將頭帽取下,但通常可透過吸管喝水。
- 刷牙時可取下頭帽,亦可保留配戴以便清潔。
- 避免口香糖、硬糖或難以咀嚼的食物,尤其當口內裝有牙套時。
- 避免激烈運動或可能撞擊臉部的活動,如球類運動、滑板、溜冰等。
配戴頭帽的真實感受
- 頭帽療程通常為1至2年。
- 初次配戴或醫師調整力度後可能感到不適,這通常是暫時性的。
- 可使用軟質或冰涼食物舒緩不適。
- 孩子若因外觀而感到難堪,鼓勵他們理解這是短期的辛苦,長遠可避免手術。
如何清潔頭帽?
- 每日以溫水和中性肥皂清潔硬質部件,並徹底沖洗。
- 軟墊和繫帶每隔幾天以溫水和中性洗劑清洗,晾乾後再配戴。
- 口內牙套隨牙齒一起刷洗,配戴頭帽時也能正常使用牙線。
使用牙科頭帽的預後
因矯正技術的進步,頭帽使用頻率較過去減少,但若醫師建議使用,通常能獲得良好的矯正效果,且治療後一般不會再次需要頭帽。
結論
牙科頭帽能有效矯正嚴重的顎骨及牙齒錯位問題,適合生長期的孩童配戴,通常每天需戴約12小時,治療期約1至2年,對於改善孩子的咬合、牙齒排列及臉型有顯著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