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顎肌肉緊繃可能干擾日常的基本活動,例如說話和咀嚼食物。引發下顎肌肉緊繃的狀況通常伴隨明顯疼痛,但多數可透過醫療處置或居家治療有效緩解。
本文將介紹下顎肌肉緊繃的常見原因,以及如何有效處理這些症狀。
下顎肌肉緊繃的原因
以下是可能導致下顎肌肉緊繃的常見醫療狀況與生活習慣:
壓力與焦慮
當你處於壓力或焦慮狀態時,全身肌肉張力會增加,容易出現下顎緊繃。尤其有咬緊牙關習慣的人,更易感到下顎肌肉緊張。
顳顎關節症候群(TMJ或TMD)
這類影響顳顎關節(俗稱下顎關節)的疾病非常常見,可分為三大類:
- 移動下顎的肌肉疼痛
- 關節內的軟骨或骨骼問題
- 顎關節炎症
無論是哪一種原因的TMD,都可能造成下顎肌肉緊繃。
磨牙(Bruxism)
磨牙症是指白天或睡眠中無意識地咬緊或磨損牙齒的狀況。除了下顎肌肉緊繃外,磨牙症也可能導致:
- 牙齒碎裂或變平
- 牙齒敏感
- 下顎鎖死
- 下顎疼痛與彈響
- 頭痛
- 舌頭邊緣出現凹痕
- 臉頰內側損傷
破傷風(Tetanus)
破傷風由破傷風梭菌(Clostridium tetani)引起,常見於戶外環境。此病俗稱「鎖顎症」,下顎肌肉緊繃是其典型症狀之一。其他症狀包括:
- 發燒、盜汗
- 吞嚥困難
- 肌肉痙攣
- 頭痛
- 血壓與心跳變化
- 癲癇發作
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肺炎或血栓。
類風濕性關節炎(RA)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免疫系統攻擊身體關節,引發炎症與疼痛。約90%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也伴有TMJ問題。
骨關節炎(OA)
骨關節炎是因關節內軟骨長期磨損造成。與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同的是,骨關節炎可能單側發生,症狀包含:
- 嘴巴張開困難
- 下顎移動受限
- 耳痛、頭痛
- 咀嚼疼痛
- 關節摩擦聲響
過度咀嚼
咀嚼口香糖、黏性糖果或堅硬食物可能造成下顎肌肉暫時性緊繃,通常數日內即改善。
下顎緊繃的診斷方法
若下顎緊繃干擾咀嚼或說話,建議接受醫師、牙醫或物理治療師的身體檢查。若懷疑有進一步的TMJ問題,可能需接受X光、電腦斷層掃描(CT)或核磁共振(MRI)。
下顎緊繃的居家療法
許多情況下,居家護理即能緩解症狀,包括:
- 冷熱敷
使用熱敷改善血液循環放鬆肌肉,冷敷則可減輕發炎與疼痛。 -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
常見藥物包含naproxen(Aleve)、ibuprofen(Advil、Motrin)及aspirin。 - 下顎運動
適當運動可減緩肌肉緊繃,但需注意避免造成疼痛。- 輕輕打開嘴巴至感覺阻力但不痛的位置,維持數秒後閉口。
- 下顎左右輕微移動。
- 將指尖置於下巴下方輕壓,同時緩慢張合嘴巴,重複數次。
- 護齒套及咬合板
特別適用夜間磨牙或咬緊牙關,牙醫可協助選擇適合的護具。 - 飲食調整
避免過於堅硬或難嚼的食物,將食物切成小塊、煮軟後再食用。 - 臉部按摩
用指尖輕輕按壓緊繃肌肉並以畫圈方式按摩,有助於緩解。
其他醫療處置方法
- 處方肌肉鬆弛劑與止痛藥
適用於症狀嚴重且NSAIDs無效者,但注意副作用。 - 物理治療
包括徒手治療、電刺激、超音波及運動療法。 - 注射治療
在其他治療無效時,可能採用利多卡因、類固醇、透明質酸或肉毒桿菌素注射。
總結
下顎肌肉緊繃可能源自壓力、焦慮、磨牙或關節炎等多種原因。治療方式涵蓋按摩、伸展運動、藥物及物理治療。使用護齒套也能有效緩解磨牙引起的問題。
給醫牙醫牙唷讀者的話
面對下顎肌肉緊繃可能令你煩惱,但正確治療能帶來極佳的改善效果。及早與醫師或牙醫溝通,防止情況惡化。
常見問題
- COVID-19會引起下顎疼痛嗎?
COVID-19導致的壓力與口呼吸可能造成下顎疼痛。 - 晚上怎麼放鬆下顎肌肉?
睡覺時配戴護齒套能有效放鬆肌肉。 - 咬緊牙關會讓下巴變大嗎?
長期咬緊牙關確實會讓咬肌變大,使下巴輪廓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