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你想的更重要!深入了解洗牙與牙根整平術

牙醫可能會建議您進行洗牙(Teeth Scaling),此程序通常伴隨牙根整平術(Root Planing)一起進行,通稱為「深層洗牙」(deep cleaning)。

洗牙與根面平整能幫助治療慢性牙周病(Chronic Periodontal Disease),也就是俗稱的牙齦疾病(Gum Disease),它們的治療深度比一般的牙齒清潔更深入。

洗牙與根面平整通常需要進行一次以上的牙科訪診,根據牙周病的嚴重程度以及牙齦是否萎縮,有時候需要局部麻醉。

此門診手術通常只需數天即可恢復,但有時候可能會稍微更久一些。

何時需要進行洗牙?

若口腔中出現慢性牙周病症狀,牙醫就會建議您進行洗牙與牙根整平術,以阻止病情惡化,維持口腔健康。

慢性牙周病發生時,牙菌斑中的細菌會造成牙齦與牙齒分離,導致牙齦與牙齒之間形成較大的牙周囊袋(pockets),讓更多細菌滋生,而這些細菌無法透過居家刷牙清除。

因此,定期使用牙線清潔難以觸及的區域相當重要。

若放任不管,慢性牙周病可能造成:

  • 骨質與牙齦組織流失
  • 牙齒脫落
  • 牙齒鬆動
  • 牙齒移位

在美國,超過一半30歲以上的成年人罹患慢性牙周病,導致此病的常見原因包括:

  • 不良口腔衛生
  • 吸菸
  • 老化
  • 荷爾蒙改變
  • 營養不良
  • 家族病史
  • 其他疾病

慢性牙周病除了牙齦和牙齒間出現囊袋外,其他症狀還包括:

  • 牙齦出血
  • 牙齦紅腫、發炎或疼痛
  • 口臭
  • 恆齒移動
  • 咬合改變

洗牙過程中會發生什麼?

洗牙與根面平整通常可於牙科診所門診進行,依病情嚴重程度,可能需要一次以上的預約治療。

牙醫視情況決定是否施打局部麻醉以減輕治療過程中的不適感。如果您擔心疼痛,可事先與牙醫討論。

牙醫首先會進行洗牙,透過器械將牙齒表面和牙齦間囊袋內的牙菌斑及結石刮除。

接著進行牙根整平術,牙醫使用特殊的潔牙工具將牙根表面磨平,使牙齦更容易重新貼附在牙齒表面。

牙醫可能根據您牙齒與牙齦的健康狀況,建議額外治療,例如在口腔中使用抗菌藥物,或處方口服抗生素以加快癒合。

另外,牙醫可能採用一種稱為宿主調控療法(host modulation)的治療方式,將特定藥物直接施用於牙齦中,藉此緩解長期牙周病的影響或降低感染的風險。

此程序通常使用傳統潔牙工具如洗牙器(Scaler)和刮治器(Curette),但也可使用雷射或超音波裝置進行。

牙醫可能建議進行全口消毒程序(Full mouth disinfection),但研究指出,這些新工具及程序的效果並未明顯優於傳統方法。

洗牙的好處有哪些?

洗牙與根面平整被視為治療慢性牙周病的「黃金標準」。

一項2015年針對72篇相關文獻的回顧研究指出,這些程序平均能改善牙齒與牙齦間囊袋約0.5毫米。

透過縮小牙齒與牙齦之間的囊袋,能有效降低因慢性牙周病造成的牙齒、骨質與組織流失風險。

洗牙有什麼風險?

洗牙的風險很低,但術後可能存在感染風險,因此牙醫可能會開立抗生素或特殊漱口水,讓您使用數天或數週。

何時需要立即聯繫牙醫?

洗牙與根面平整後,如果您出現下列情況,應立即聯絡牙醫:

  • 疼痛加劇
  • 治療區域未如預期癒合
  • 發燒

術後數天內可能會出現疼痛、牙齦敏感等症狀,但通常數週內便可緩解;若持續未緩解,需諮詢牙醫。

術後可以期待什麼?

洗牙與牙根整平術可能需要多次回診。牙醫通常會建議您回診追蹤,以確認治療效果並檢查是否有感染等併發症發生。

若牙周囊袋未縮小,牙醫可能會建議再次進行此程序。

術後應立即恢復正常口腔保健習慣,包括每日刷牙至少兩次、定期使用牙線,並維持均衡飲食。為避免牙周病復發,應定期回診進行牙科潔牙治療。

事實上,術後通常會建議進行牙周維護潔牙程序,改為每3至4個月一次,較一般每半年一次的常規潔牙更加頻繁。

重點摘要

洗牙與牙根整平術是治療慢性牙周病常見且有效的療法,牙醫能在診所門診環境下執行,可能需要局部麻醉,術後可能需數次回診完成治療,並可能伴隨短暫的不適感,但通常能有效改善牙周健康。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