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不掉的黑色牙垢?教你了解原因與有效去除法!

如果你的牙齒根部或任何牙齒部位變成黑色,可能表示潛在的牙科疾病,或是因為服用如液態鐵劑等藥物所引起。

若你的牙齒整體狀況健康,但呈現暗沉的色調,也可能是因為飲食習慣所致,例如咖啡、深色汽水以及吸菸都會使牙齒染色。

牙齒上會因為飲食而形成一層黏性的薄膜,也就是牙菌斑。如果沒有仔細清潔,牙菌斑可能會變成難以去除的牙結石(又稱牙垢或牙石),一般牙結石呈現黃色,但有時也可能變成灰色或黑色。

牙齒與牙縫間黑色牙垢的成因

當你的唾液、細菌與口腔內殘留食物混合後,牙菌斑就會在牙齒與牙齦邊緣形成,摸起來會覺得牙齒表面黏黏的。

進食或飲料後,牙菌斑就會持續堆積,若未即時清除,就會硬化成牙結石,這是因為唾液中的礦物質沉積在牙菌斑內,形成堅硬物質。

牙結石表面粗糙且多孔,因此細菌容易滲入其中。牙結石最初通常呈現白色或淡黃色,但在以下幾種情況下可能轉為深色甚至黑色:

食物與飲料的影響

某些食物和飲料容易讓牙結石顏色加深,例如:

  • 咖啡
  • 紅酒
  • 其他深色飲料
  • 含糖或澱粉類食品

吸菸

吸菸或嚼用菸草會導致牙齒和牙齦邊緣上的牙結石染色。

牙齦線以下的牙結石

牙結石也可能堆積在牙齦線以下,若牙齦受損出血,血液便會與牙結石混合,呈現深色或黑色。

外傷

牙齒琺瑯質因外傷受損,也可能導致牙齒顏色變暗。

黑色牙垢對健康的風險與併發症

研究指出,外在黑色牙垢本身似乎與蛀牙發生率較高沒有直接關聯,甚至發現有這種黑色斑點的人反而較少發生蛀牙。

然而,這並不代表你可以忽視牙齒上的黑色斑點,建議諮詢牙醫,找出這些斑點可能的成因並決定是否需要治療。

牙垢長期堆積可能提高蛀牙與牙齦疾病的風險,尤其是沿著牙齦線的牙垢可能刺激牙齦,引發牙齦發炎(牙齦炎)。

若未妥善治療,牙齦炎可能進一步惡化為牙周炎:

  • 牙齦可能開始萎縮
  • 牙齒鬆動、疼痛或出血
  • 嚴重時可能導致劇烈的牙齦疼痛,甚至掉牙

此外,牙周炎還可能增加以下系統性疾病的風險:

  • 糖尿病
  • 呼吸道疾病
  • 心臟病

如何去除黑色牙垢?

居家方法

  • 使用軟毛牙刷配合含氟牙膏徹底刷牙,能有效清除牙菌斑,避免硬化成牙結石。
  • 使用含抗牙結石成分的牙膏,比一般牙膏更能有效防止牙結石生成。
  • 使用牙線或沖牙機清潔牙縫,能有效去除殘留於牙齒間的牙菌斑。

尋求牙醫協助

一旦牙菌斑硬化成牙結石,就必須尋求牙醫幫忙去除,通常是進行所謂的「深層潔牙」:

  • 洗牙(Scaling)
    牙醫或牙科衛生士會使用特製工具刮除牙齒表面的牙結石。
  • 根面平整術(Root Planing)
    若牙結石堆積嚴重或深入牙齦線以下,可能需要進行根面平整術,以清除根部牙齒的結石,並將牙根表面平整化。

整個深層潔牙療程可能需要多次回診。

如何有效預防牙垢生成?

記住,牙菌斑是形成牙垢的前兆。想要預防牙垢,就必須從牙菌斑防治開始:

  • 每天刷牙兩次:每次刷牙時間至少兩分鐘,建議使用含氟牙膏。
  • 每天使用牙線或沖牙機清潔牙齒縫隙,能有效去除牙齒間的食物殘渣及牙菌斑。
  • 減少食用含糖食物及飲料,降低口中細菌生長及蛀牙風險。
  • 定期看牙醫做檢查與洗牙,建議至少每六個月一次。

若有容易造成牙齒染色的習慣,應考慮減少或戒除,尤其戒菸對口腔健康幫助非常大,醫師能提供你戒菸計畫。

總結

與許多健康問題一樣,預防勝於治療。

你也應該留意自己是否有養成容易導致黑色牙垢生成的習慣。

重新投入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是避免黑色牙垢最佳的方式之一。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