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質不足不只是骨質疏鬆,還可能偷走你的牙齒健康!

鈣是身體不可或缺的重要礦物質,但你的身體無法自行製造鈣,因此只能從飲食中攝取。

鈣質參與身體的成長發育、神經系統、循環系統,以及骨骼健康等許多重要功能。

如果飲食中的鈣質不足,就可能導致缺鈣,進而引發一系列症狀,其中就包含對牙齒的影響。

愛護笑容的你一定也關心牙齒健康,本文將說明鈣質不足如何影響牙齒,以及如何確保自己攝取足夠的鈣質。


缺鈣的症狀有哪些?

人體約99%的鈣都儲存在骨骼和牙齒當中,因此大多數缺鈣症狀都與這兩個部位有關。

由於人體會嚴格調控鈣質濃度,因此明顯的缺鈣症狀可能要經過數年才會逐漸出現。

當血液中鈣質不足時,身體會從骨骼中釋出鈣到血液、肌肉及其他細胞內液,長期下來可能導致骨骼及牙齒變得脆弱,並伴隨其他症狀。

對牙齒的影響

缺鈣會讓骨骼變得脆弱,包括你的牙齒。

這可能會增加你掉牙的風險。一項針對145名老年人的臨床研究發現,鈣攝取不足與牙齒脫落明顯相關。

初步研究中,服用鈣與維生素D補充劑的受試者中,約13%掉了至少一顆牙齒,而服用安慰劑的受試者則高達27%掉牙。

在為期兩年的追蹤調查中,每天鈣攝取量達到1000毫克的受試者有40%掉牙,而每日鈣攝取量低於此標準的受試者則有59%掉牙。

其他可能症狀

除了牙齒問題外,缺鈣還可能引起其他症狀,因人而異:

  • 骨質減少(Osteopenia),也就是骨密度下降。如果不治療,可能發展為更嚴重的骨質疏鬆症,骨骼容易變得脆弱、孔隙增加,並更容易骨折。
  • 研究也指出,罹患骨質疏鬆症的女性更容易發生掉牙問題。

其他可能的缺鈣症狀包括:

  • 指甲變脆或異常
  • 極度疲倦
  • 心律異常
  • 食慾不振
  • 指尖麻木或刺痛感
  • 肌肉抽筋
  • 抽搐

如果缺鈣嚴重且未經診斷與治療,甚至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健康併發症,最極端情況下可能致命。

小結:
身體中的鈣主要儲存在骨骼和牙齒中,缺鈣症狀通常需長時間才會顯現,可能包括牙齒脆弱、掉牙、指甲異常、疲倦、心律不整、抽筋和抽搐等。


缺鈣的原因是什麼?

造成缺鈣的原因可能很多,常見因素包括腎臟功能衰竭、胃切除或消化道手術,以及長期服用利尿劑等。

但長期飲食中鈣攝取不足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因為人體無法自行製造鈣,鈣質的儲備量有限,必須從食物中持續補充。

此外,維生素D也是維持鈣質正常濃度的重要角色。若缺乏維生素D,身體就無法有效吸收鈣質,增加缺鈣的風險。

小結:
缺鈣可能由疾病、手術、飲食鈣攝取不足及維生素D缺乏等多種原因造成。


缺鈣的治療與預防

醫師通常會開立鈣質補充劑來治療缺鈣,常見的形式包括碳酸鈣與檸檬酸鈣。

然而,最近研究發現鈣補充劑對骨折預防的效益可能有限,甚至可能對消化系統、心臟與腎臟健康構成風險。

若你發現自己鈣攝取不足或有骨骼與牙齒方面的變化,應盡快尋求醫生的專業評估,而非自行服用鈣補充劑。

最好的方式是從生活習慣著手預防缺鈣,避免骨骼及牙齒脆弱的發生。

根據專家建議,9到18歲的孩童每天應攝取約1300毫克的鈣,而成人每天約需1000至1200毫克,依據年齡及性別而定。

以下為維持牙齒與骨骼健康的重要日常習慣:

  • 每天刷牙、使用牙線,並定期接受牙醫檢查。
  • 若牙齒或口腔有異常,立即預約牙醫就診。
  • 每3-4個月或生病後立即更換牙刷。
  • 限制酒精攝取,避免抽菸。
  • 經常食用含豐富鈣質的食物,如深綠色蔬菜(菠菜、芥藍等)、沙丁魚、罐裝鮭魚、白豆、鈣凝固豆腐、強化果汁和植物奶、乳製品等。
  • 經常食用蔬果,它們含有豐富維生素C及其他支持骨骼健康的營養素。
  • 通過食用強化食品、安全的曬太陽或補充劑,補足維生素D。
  • 經常運動,如跑步、打網球、爬樓梯或重量訓練。

小結:
養成良好生活與口腔保健習慣,有助預防缺鈣及其帶來的負面影響。如果懷疑自己缺鈣,應該立即尋求牙醫或醫師協助。


結論

鈣質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身體內大部分鈣儲存在骨骼與牙齒當中。

缺鈣的症狀可能需要長時間才會顯現,可能源自長期的飲食不當、疾病或手術等因素。

想保持牙齒健康,就必須確保飲食中的鈣質攝取充足,保持飲食均衡、維持充足的維生素D水平、定期接受牙齒檢查,並維持每日口腔保健習慣。

返回頂端